编印《回归路上小助手》加强对回归人员延伸帮扶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延伸帮扶是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彻底戒除毒瘾的重要助力。为了帮助解戒人员继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重建家庭支持系统、增强回归能力和融入社会信心,以巩固和提升所内戒毒效果,江西省赣西强制隔离戒毒所在调研走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集合专业戒毒团队群策群力编印了《回归路上小助手》(以下简称《小助手》)。《小助手》是一本为解戒人员量身打造的衔接所内教育矫治内容的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手册,通过《小助手》既衔接延伸了戒毒所内的教育矫治效果,也加强了对回归人员的社会化延伸帮扶,助力戒毒人员走好戒断毒瘾“最后一公里”,戒毒社会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一、《小助手》编印和发放
(一)问题导向、科学调研。为了补齐统一戒毒模式在实体运行中的短板弱项,赣西戒毒所聚焦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加强社会化延伸帮扶目标,在全所237名(其中85人是两次以上强戒人员)戒毒人员中开展了问卷调查。一是对237名戒毒人员进行了关于所内戒断毒瘾原因分析的问卷调查。二是对其中85人进行了复吸原因分析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1.所内戒断毒瘾原因调查 |
||||||
戒断毒瘾原因 |
认清危害 拒绝毒品 |
家人支持 鼓励戒毒
|
康复劳动 充实生活 |
心理疏导 修复心灵 |
教育矫治 健全精神 |
康复训练 增强体质 |
人数 |
237 |
182 |
160 |
187 |
204 |
193 |
表2.复吸原因调查 |
||||||
复吸原因 |
家庭关系不和睦融洽 |
心理调适不良,工作生活压力无法排解 |
回归适应不良,无聊苦闷,精神空虚 |
没有保持康复训练习惯体质变差
|
没有配合社康 |
未更新朋友圈,结交毒友 |
人数 |
72 |
47 |
62 |
36 |
45 |
36 |
通过表1、表2对比分析,戒毒人员所内戒断毒瘾是因为教育戒治和科学戒毒成效明显,而复吸除了家庭和社会原因外,也与心理调适不良、未保持康复训练习惯及回归适应不良等因素有关。
(二)专业团队、群策群力。戒毒专业中心成立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反复讨论分析认为:戒毒人员从开始戒毒到彻底戒除毒瘾要经过懵懂、沉思、下决心、行动、维持、彻底戒毒六个阶段。强戒后,戒毒人员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大大提升,大多数人毒瘾戒除处于维持阶段。但由于出所时教育矫治内容未有效衔接,回归人员的科学戒毒效果就不能有效巩固和提升。因此,戒毒专业中心课题组群策群力精心编排了集合回归教育指导、身体康复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内容的《小助手》,旨在通过《小助手》强化对解戒人员的延伸帮扶。
(三)专业指导、人文关怀。出所前,《小助手》在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教育矫正中心、戒毒医疗中心流转,四大中心将戒毒人员在所内的心理恢复、身体康复等情况汇总在《小助手》上。《小助手》将延伸帮扶细致分解成回归教育指导、健康医嘱、身体康复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四个章节,并为回归戒毒人员提供六项逻辑帮教图、SAS测试、SCL-90测试等,实现随身化心理咨询、康复指导。《小助手》教育手册还为回归人员识别高危情景、处理家庭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意见,具有针对性强、贴近生活的特点。《小助手》还特意设计成口袋大小,便于携带,能帮助解戒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过上健康生活。
(四)衔接出所、回访帮扶。《小助手》以衔接出所和回访帮扶的形式提升延伸帮扶实效。一是衔接出所做好铺垫。给予即将出所戒毒人员社康决定书,为其解析社康相关规定。其次给戒毒人员详细讲解《小助手》,使他能通过手册实现专业指导和帮助。《小助手》首页写上解戒人员的姓名,特别提醒他在遇到困难时要记得拨打赣西戒毒所的热线电话。二是回访做好跟踪帮扶。戒毒人员回归后,一方面对其家属进行电话回访,使家属知悉可以通过《小助手》了解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内的戒毒情况及家庭帮教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对解戒人员回访了解操守保持情况。同时与地方禁毒办加强后续照管情况的信息共享,开展联合帮教、走访帮扶,帮助困难解戒人员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二、《小助手》实施情况
1.承前启后翻新篇,良好习惯强自律。回归人员张某,2022年11月携带《小助手》出所,解戒时民警为其详细介绍了《小助手》。一是让张某了解其在所内的戒治情况,承前启后开启新生活。张某的《回归路上小助手》显示:(1)身体康复指导:体质成绩总体良好,出所后还需坚持康复运动,其中俯卧撑等项需加强,可对应进行一些强化训练。(2)心理健康指导:出所前进行的心理测试显示SAS标准分为50,焦虑症状表现为轻度;SDS标准分为48,无抑郁症状。建议:尝试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焦虑或低落时可以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自评或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3)健康医嘱:入所体检时肺CT显示右肺纤维灶,超声检查显示前列腺钙化,有高血压病史。建议:定期体检,关注肺、泌尿系统情况变化;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正常。民警叮嘱张某按照《小助手》给出的意见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康复训练、心理调适等习惯。二是帮助张某调适好心态,积极乐观迎接新生活。重新融入社会是一个被接纳、被肯定的过程,勉励张某正确看待回归路上的挫折,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选择健康的朋友圈,民警叮嘱张某仔细感悟《小助手》给出的回归教育指导建议,为张某重新回归社会打好心理上的预防针。三是自我约束强自律,配合社康强监督。《小助手》提供了自省、保持同理心、活在当下等六张逻辑思维图,民警勉励张某加强自律以崭新的思维方式迎接新生活。民警还为张某讲解了社康相关规定并叮嘱他接受家人和社康的监督。以《小助手》衔接出所,还有家人和地方禁毒办的无缝衔接,张某感受到满满的尊重和期待,顺利回归了家庭和社会。
2.家庭帮教安其心,调整心态稳就业。第一次电话回访时,民警告知家属可通过《小助手》了解张某所内戒毒情况,建议家属提醒张某按照《小助手》的要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家属表示感谢并会后续和民警保持联系。民警在第二次电话回访时询问张某是否按照《小助手》的建议保持着良好习惯,家属回复张某生活作息规律,体质进一步康复并按时服用降压药。第三次电话回访时,家属告知家庭矛盾增多,张某情绪暴躁不稳定。耐心了解矛盾的前因后果,民警建议家属选择理解、支持、相信张某并给他“自由”,而不是死盯着张某怕他重蹈覆辙,最重要的是要让其自食其力稳定就业。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民警多次为家属提供科学正确的家庭帮教方法。恰当的家庭帮教方法帮助张某调整和安定了心态,融洽的家庭关系及相对稳定的就业让他找回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张某回归后的情况稳定下来。
3.实地跟踪察效果,联合走访送温暖。为准确掌握回归人员毒瘾戒断情况和生活工作情况,我所联合地方禁毒办和626服务中心对张某等回归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回访小组来到张某家中,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谈,耐心倾听了他回归后的毒瘾戒断情况及就业、生活情况,同时对张某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了政策范围内的帮助和引导,鼓励他对生活要有信心,对未来要有希望,并给张某赠送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张某非常感谢戒毒所和地方禁毒办的后续照管与延伸帮扶,表示一定会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彻底与毒品划清界限,牢记教导,保持操守、守住底线,走好今后的人生路。
三、实施效果
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6月,《小助手》共发放给 80 名解戒人员。跟踪回访了解到这 80 名解戒人员保持着良好戒毒操守,无一人复吸。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回归人员依然保持着康复运动习惯,身体素质提高。近一半人学会使用《小助手》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约五分之一的人谨遵《小助手》给出的健康医嘱,定期服药,维持了身体健康。其中大部分家属也通过《小助手》》学习了科学的帮教方法,家庭更加融洽和谐。《小助手》在帮助解戒人员保持良好习惯,重建家庭支持系统、增强回归能力和融入社会信心起了重要作用,助力戒毒人员走好回归融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案例思考】
一、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项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助手》是经过调研和深入分析戒毒人员解戒前后心理、身体变化及回归社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扰点、问题点而编印完成的教育指导手册,编印《小助手》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体现了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二、加强延伸帮扶,巩固戒毒成效。《小助手》将四期区开展的教育戒治内容衔接至所外,后续强化跟踪回访、走访帮扶等延伸帮扶措施,增强了回归人员融入社会的“粘合剂”效应,使之更加顺利地回归和融入社会,从而帮助回归人员保持戒毒效果,巩固和提升了戒毒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小助手》是给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的伴手礼,《小助手》为开展电话回访等延伸帮扶工作搭建了桥梁。通过《小助手》进一步提高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实效,这是践行以人为本原则和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促进戒毒工作所外与所内良好衔接互动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