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紫手环定律”运动康复训练改善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案例

2023-01-05

紫手环;运动康复;戒治;女性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该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紫手环,只要察觉到自己存在抱怨行为,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21天,参加者从“刻意、不自然”、“顺从、自然”到“认同、内化”的过程形成不抱怨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以“21天效应”为切入点,制定21天“紫手环定律”运动康复方案,旨在改善戒毒人员的体质、心理健康,降低其药物渴求水平,并培养其运动习惯,以运动成瘾替代毒品成瘾,从而提高戒毒者的自我控制水平,回归社会后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建立起自律行为习惯,从而转化为自觉戒除毒瘾的长期性健康生活习惯,防止复吸。

一、方案制定

(一)确定对象

于2022年6月抽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0名学员作为实验对象,年龄20~39岁。纳入标准:(1)无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代谢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已渡过生理脱毒期进入康复阶段;(3)有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4)自愿参与本研究。

               图1:为戒毒人员配发紫手环

(二)运动方案

专业的康复训练师通过对20名戒毒人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戒毒人员的体质与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情绪状态与全国常模存在差距。因此,康复训练师根据戒毒人员个体情况,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适合戒毒人员的运动处方,训练周期共21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并根据干预及个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1)适应阶段(第一周):以低强度运动为主。

项目

内容

运动内容

手指操、健脑益智操、科学健步走等。

训练周期

一周

训练强度

最大心率的25%~40%

训练频率

每周3~5天

训练时间

每次60分钟

训练目标

使戒毒人员适应运动训练,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调节心理、改善大脑功能,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图2:开展科学健步走

(2)强化阶段(第二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项目

内容

运动内容

慢跑、韵律操、太极拳、自行车等。

训练周期

一周

训练强度

最大心率的30%~45%

训练频率

每周3~5次

训练时间

每次60分钟。15分钟热身,30分钟有氧运动,25分钟拉伸放松。

训练目标

进一步增强体能、体质,为更好地运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升全方面的身体素质。


                  图3:通过健身踏板开展训练

(3)巩固阶段(第三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并加以灵敏度训练、心理辅助干预。

项目

内容

有氧运动

慢跑提升心肺机能。

力量训练

平板支撑、器械训练等运动,提高肌肉耐力。

灵敏素质

障碍跑、折返跑等,提升灵敏度。

心理辅助干预

自身放松训练:缓解压力;

趣味性训练:快乐沙包、声东击西、大力扣杀等拓展训练,提高成就动机;

团队合作训练:快乐传球、齐心协力跑、信任百步行、人浪等拓展训练等,提升协作能力。

训练周期

一周

训练强度

最大心率的50%~70%

训练频率

每周3~5次

训练时间

有氧运动:每次40分钟;

力量训练:每天1~3组,每组6~8次,组间休息1~2分钟;

灵敏度训练:每次30分钟;

心理辅助干预:每次30分钟。

训练目标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身心均衡发展。


 

                      图4:开展动感单车运动

(三)测试指标

1.身体机能

主要的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纵跳、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2.焦虑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于评定成年人的主观焦虑感受。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3.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用于反映成年人的主观抑郁感受。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4.药物渴求

强制用药问卷(Obsessive Compulsive Drug Use Scale, OCDUS),可用于临床诊断和当下对药物的强迫使用感和拒绝能力的测量,量表分数越高,说明被试者对毒品的渴求越强烈,控制能力越差。

二、方案实施

(一)运动干预

根据开具的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中心与各大队沟通合作,组织分工,从运动理论教学、康复训练两个方面指导运动训练方案有序进行。

1.运动理论教学

首先邀请运动康复专家通过课程对戒毒人员集中开展科学运动理论、运动损伤康复等教育,结合运动戒毒相关研究成果,主要进行四个方面理论的传授讲解:一是人体基本生理、解剖知识;二是运动康复训练的效能;三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常见的损伤和预防;四是运动戒毒研究成果宣传引导。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操的训练方法进行示范和讲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康复训练

之后在康复训练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有计划、针对性地对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大队康复训练师负责日常训练,按照运动处方,结合科学运动理论知识,耐心指导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讲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及运动后的拉伸,防止戒毒人员出现运动损伤。康复训练中心安排专管民警全程跟踪指导,现场逐一纠正参试人员错误动作和运动习惯。通过运动教学,促使戒毒人员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技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改善身心健康。

(二)指标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对戒毒人员告知测试指标的目的和意义,并向其讲解测试指标和动作规范,对于对测试动作理解有困难的戒毒人员,需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并作出示范。

问卷调查时以戒毒人员自主填写为主,对于调查对象不明白的地方,需仔细耐心的解释使其完全明白,以便正确地填写,不能自行填写的由研究者逐条询问并记录。结束时调查员当场检查问卷是否填写清楚,错漏项目及时更正后,调查对象方可离开。调查人员仔细检查收回的每一张问卷,若问卷中有缺失的题目,当场请求戒毒人员补填,保证结果的真实可信性。

三、方案成效

1.身体机能

经过21天运动康复训练后,戒毒人员在身体形态、心肺机能以及身体素质上均有显著提升,BMI达到了正常值,柔韧、平衡和反应能力有所改善,特别是心肺耐力和力量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戒毒人员干预前后身心指标的数据对比如表1。


表1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对比(n=20)

时间点

BMI(kg/m2)

肺活量

台阶实验

握力(kg)

仰卧起坐(个)

纵跳(cm)

坐位体前屈(cm)

选择反应时(s)

单脚闭眼站(s)

干预前

26.8±4.9

1895±5.3

32.8±3.1

23.2±4.2

12±3.7

12±3.6

8±5.8

5.7±4.8

12±6.5

干预后

22.9±6.3

2780±2.6

46.2±6.4

32±5.2

26±4.4

18.5±3

12±3.2

4.6±3.2

32±4.5


2.焦虑、抑郁

运动干预前,戒毒人员的抑郁与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戒毒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等症状(表2)。经过21天的运动康复训练,戒毒人员的抑郁与焦虑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降低,说明21天运动干预改善了戒毒人员的情绪状态(表3)。

表2 戒毒人员运动干预前的SAS、SDS与中国常模比较

情绪变量

国内常模

戒毒人员

SAS

41.88±10.57

64.39±10.24

SDS

33.80±5.90

47.23±6.21

表3 戒毒人员运动干预前后的SAS、SDS比较

时间点

n

SAS

SDS

干预前

20

64.39±10.24

47.23±6.21

干预后

20

45.21±6.37

36.33±4.21

3.药物渴求

经过了21天的运动康复训练,戒毒人员强制用药总分及抵抗和冲突、渴望、控制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下降,说明21天运动干预降低了其对药物的渴求程度。

表4 戒毒人员运动干预前后的药物渴求水平比较

时间点

n

抵抗和冲突

渴望

控制

强制用药

干预前

20

13.36±4.08

11.06±1.21

9.53±2.33

33.95±6.34

干预后

20

11.21±2.37

9.33±4.83

7.27±3.87

27.81±5.61

通过21天“紫手环定律”运动康复训练,改善了戒毒人员的身体机能、情绪状态、并降低其药物渴求水平。主要表现为:

一是戒毒人员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水平都有提高。良好的身体素质保障了戒毒人员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她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二是21天“紫手环定律”运动康复训练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有正向影响。身体素质低下带来的不舒适感会导致戒毒人员心情低落,态度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生理机能,形成恶性循环。在此情况下,通过紫手环定律结合运动干预可以充分释放心理的负能量,走出孤独低落的世界,体验生活的美好。心理学家认为,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激活并达到愉快水平,适度负荷的运动能促使人的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让人感到舒适愉快,从而有效降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运动不但能促进戒毒人员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戒毒人员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三是21天“紫手环定律”运动康复训练降低了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运动能够提高戒毒人员的认知抑制功能,降低药物渴求水平。长期有氧运动不仅能提高成瘾者的认知表现与抑制能力,还可以修复和优化药物成瘾者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加强监控药物相关线索的出现,这有利于降低强迫性觅药冲动和用药动机,减少强迫性渴求的出现,减少复吸。

在戒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建立激励机制,引导运动习惯养成。连续不间断的坚持21天只是建立运动习惯的基础,戒毒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中断就要重新开始新的21天的过程,经过几轮的努力,有时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对运动戒毒的人员要进行激励,提高戒毒人员的参与积极性,确保运动习惯能够尽快而稳定的养成,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二、实施长期跟踪,及时给予帮助督促。在还未养成运动习惯之前,需要对吸毒者进行监督、帮助,促使吸毒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戒毒人员出所后,要及时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戒毒人员的出所情况、掌握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及时给予戒毒人员帮助和督促,以防戒毒人员中途放弃运动导致毒瘾复发。

三、丰富运动内容,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在运动干预过程中,可以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素质情况,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可以尝试增加部分趣味性体育游戏,并配合播放节奏欢快的歌曲,营造舒心、放松、快乐的运动氛围,最大程度的调动戒毒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