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司法行政戒毒 戒毒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急救
近年来,海洛因、可卡因、氯胺酮、大麻等毒品具有心脑血管风险的证据不断增加,很多毒品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毒性,静脉扎毒引起的感染,也可对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吸毒时间的加长及吸毒剂量的增加,吸毒者经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脑血管缺血、出血性改变,如高血压危像、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高危疾病。
(一)基本情况
刘某,男,45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江西高安人,父母离异,其初中未毕业便辍学打工。自1995年起因抢夺、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多次入狱。出狱后, 2005年开始间断吸食“海洛因”等毒品,数年后,转向新型毒品,以“冰毒“为主,且次数频繁,剂量较大,2012年后经常出现胸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偶有一过性昏迷,多次住院治疗,出院后,自行停服心血管药物,并继续吸食毒品。2016年11月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处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于2016年12月送入我所。刘某于2017年1月在康复劳动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言语不清,呼之不应。值班医师赶到现场后,立即进行初步查体:体温:37.1℃,脉搏:112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90/110mmHg,神志不清,言语不清,口吐少许泡沫,双眼向右凝视,目光呆滞,左侧瞳孔稍增大,左侧肢体肌张力减弱,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侧深浅感觉减退。
初步诊断:1.脑血管意外 2.高血压Ⅱ级极高危组。根据诊断情况,遂立即将病患转移到场所医院接受抢救治疗。
(二)应急抢救
1、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2、立即氧气吸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3、持续心电监护,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掌握生命体征变化;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20%的甘露醇125ml配合地塞米松5mg快速静滴,速尿针20mg静推,5%葡萄糖液500ml和0.9%氯化钠500ml持续静脉滴注,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高血压危象风险;
经过医生与护士的全力抢救,戒毒人员刘某已经不再口吐白沫,但仍无意识,左侧偏瘫,考虑刘某病情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为尽快确诊病情,遂经合作医院的“绿色”通道,迅速对刘某进行脑部CT检查,证实刘某有“脑出血”的情况。考虑到刘某脑部出血量较小且出血部位风险较低,经与合作医院医师会诊,决定对其采取分阶段保守治疗。
(三)治疗康复
第一阶段:
1. 治疗目的:对出血部位止血以及脑部出血部位的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和避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 治疗方案:每日给予20%的甘露醇液125ml配合地塞米松5mg快速静滴,每6小时一次;速尿针20mg静推,每日2次;止血敏0.3g,止血芳酸3.0g配伍500ml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西咪替丁0.6g配伍500ml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
3. 治疗效果:经过大约一周的观察和脱水止血治疗,期间多次复查头颅CT,证实出血已经停止并有部分吸收。
第二阶段:
1. 治疗目的:营养脑细胞,加速淤血的吸收以及营养神经并控制血压到安全范围。
2. 治疗方案: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有条件可以考虑醒脑静60ml+葡萄糖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5%葡萄糖液500ml配伍维生素c 3.0g注射液静滴,每日一次;维生素B1,B12针分别100mg,500u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另外给予硝苯地平片20mg,口服,每日三次。
3. 治疗效果:经过约2周的治疗,血压基本稳定,复查CT显示脑部淤血已经大部分吸收,偏瘫的肢体感觉也基本恢复,但肌力跟肌张力仍未完全恢复,自主行动仍有困难。
第三阶段:
1. 治疗目的:改善其肢体功能状况,抗高血压治疗。
2. 治疗方案:以康复锻炼为主,配合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活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液250ml+三磷酸腺苷4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并嘱患者在床上进行各关节的升屈,并依靠拐棍下床活动。
3. 治疗效果:一月后,刘某血压正常,复查头部CT证实脑部淤血全部吸收,局部水肿消退,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完全恢复正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全部正常。
后续给予硝苯地平片20mg 口服,每日三次的长期治疗,拟维持刘某血压的正常范围;康复治疗以关节活动及大小腿局部按摩为主并多下床走动,逐步脱离拐杖行走。
(一)长期吸毒人员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在毒品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血管弹性降低、粥样硬化等问题,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如果处置不当,均可能导致瘫痪并危及生命。戒毒场所的医务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长期吸毒且年纪偏大的戒毒人员,对于突然昏倒的脑出血人员,要特别注意与脑梗塞的区别,暂时无法明确诊断的,应急处置治疗要以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和维持生命体征为主,尽量不要使用活血药物,以免发生再出血的情况从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另外肺部感染也是脑出血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在治疗过程当中特别关注这一点。
(二)医疗康复和运动康复作为场所三大康复手段中的两大手段,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要选派医务人员学习相关运动康复知识,以适应场所戒毒治疗工作的需要。
(三)随着场所“应收尽收”政策的落实,众多显性和隐性病患戒毒人员进入场所,医疗风险进入高危期,场所医疗部门负责人务必高度重视场所医疗应急处置工作,并确保与合作医院绿色通道的畅通,以切实保障底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