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应急处置的实践与探索

2017-10-11

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实践;探索

(一)中老年吸毒人员总数和比例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吸毒人员总量缓慢增长,青少年人数增幅同比下降。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6.8%。其中,不满18岁2.2万名,占0.9%;18岁到35岁146.4万名,占58.4%;36岁到59岁100.3万名,占40%;60岁以上1.6万名,占0.7%。2016年,全国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新发现吸毒人员总数比例同比下降2.6%,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19%。青少年吸毒人数占比降低,吸毒人员总量增长,说明35岁以上中老年吸毒人员总数和比例在不断提升,吸毒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

(二)毒品滥用种类多元并存

合成毒品滥用居首位,吸毒人员体质情况较以往更弱。在全国现有250.5万名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51.5万名,占60.5%;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95.5万名,占38.1%;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3.5万名,占1.4%。全国查获复吸人员已由过去以滥用阿片类人员为主转变为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为主。

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当前约85%左右吸食传统毒品的吸毒人员转为吸食合成毒品,他们的身体在传统毒品的侵蚀下损害心、肝、肾等脏器,再使用新型毒品进一步加大他们并发心脑血管等急性病症的概率。

根据青东戒毒所在册戒毒人员就医统计,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戒毒人员合计占到总人数的50%以上。青东戒毒所2017年1月至6月期间,戒毒人员至青东医院就诊人数约占在册总人数的46%,转院至外院就诊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

(三)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能力偏弱

场所封闭偏远,应对突发危急重症情况能力较差。

目前,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下辖青东医院,为卫生部一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38.6亩,建筑面积11701平米,核定床位59张,主要承担全局戒毒人员的医疗及疾病预防保健工作。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包括执业医师29人,执业护士18人、药剂师6人、医技9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32人。

由于人才流动和经济效益的相关性,再加上目前医疗救护人员在全社会的紧缺性,导致青东医院医疗人才储备不足,诊疗能力与社会医院有着较大的差距。青东医院医生坐诊率略低、工资收入与社会医生有较大差距,对于危急重症的处置实践经验不足、医疗手段较少。然而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了大量中老年慢性病戒毒人员,有限的医疗能力与旺盛的医疗需求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

在长期的戒毒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戒毒人员的危急重症发作呈现上升趋势,为应对这种态势,我们制定了场所危急重症应急处置预案,本预案在处置戒毒人员危急重症时遵循“依法、稳妥、有序、高效、快速”的原则。

青东戒毒所设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对危急重症戒毒人员救治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并根据戒毒人员危急重症病情及救治难度情况,由轻至重设置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响应处置方案。蓝色方案处置方式最易,参与警力最少,危险程度最低,红色则为最高,全所相关部门机构大量警力介入,四级响应处置随时联动,蓝色响应机制启动后黄色响应机制进入预备状态,各级响应方案使用则会由现场医生、出警民警汇报至指挥中心后统一指挥调配,形成戒毒人员危急重症综合处置方案。

(一)危急重症处置措施

1.大队民警发现戒毒人员突发危、急、重症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立即报告大队领导。

2.大队领导接报后立即赶到现场,及时了解情况并报总值班和应急指挥小组。

3.总值班和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接报后迅速赶到现场,启动本预案,立即组织开展就地救治。

4.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展开救治,并决定是否需外送急救或拨打“120”。

5.戒毒管理科安排救护车辆待命,随时送病情危重戒毒人员外出就医;同时通知一、二号门值班人员对执行急救任务的120车辆予以无手续放行(事后各单位有关人员要补办相关手续)。

6.大队安排两名管教经验丰富的民警、戒毒管理科安排一名民警,协助医生共同将患病人员送往离所最近的社会医院进行救治。转院途中,由医务人员负责患病人员的急救护理工作。

7.生活卫生康复科协助现场救治,并安排人员将医生抢救过程全程录像;收集患病人员的基本信息(发病时的监控录像、入所体检材料、日常就诊记录、同室人员对其发病情况的旁证),作为证据留存。

8.指挥中心安排防暴队员做好场所外围安全警戒工作。

9.大队了解患病人员会见、通信及家庭情况。

10.戒毒管理科视情况联系家属,沟通患病人员的病情,并安排家属到医院共同协商后续治疗等相关事宜。

11.必要时戒毒管理科与当地人民检察院、患病人员户籍地派出所联系,通报情况,协商处理办法。

12.戒毒场所要加强对慢性病对象的跟踪治疗和日常监测,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因慢性病引发的急性发作。

其中,蓝色响应方案至第4步医生救治解除危险状态,黄色响应方案则是戒毒人员转入青东医院救治解除危险状态,橙色响应方案则是至社会医院救治解除危险状态,红色响应方案则是至社会医院救治未脱离危险状态,逐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处置流程图

 














(三)配套制度

青东戒毒所根据以上四级戒毒人员危急重症处置方案,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进一步降低戒毒人员危急重症对场所安全的影响。

1.加强排查、掌控情况。在大队动态分析会议中增加“筛查分析法”,将具有哮喘、高血压、心脏病和精神类疾病戒毒人员归为危险类人员,根据情况加强管理和教育,同时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所级“危急重症”安全排查会,做到逐一排查、制定任务、落实责任。

2.预案演练、实训实战。按照“稳妥、有序、高效、快速”的应急处置要求,各大队逐一开展戒毒人员“危急重症”预案演练。在实战中查找问题、寻找不足,增强所、大队领导和基层民警对于戒毒人员“危急重症”处置方案的重视度和熟悉度。以练促战,不断磨合相关单位联动配合的熟练和默契,进一步增强民警的应急处置业务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益,保障场所安全稳定。

3.预防在前、准备充分。针对戒毒人员“危急重症”病发特点,开展相应戒毒医疗管理工作。第一,建立了戒毒人员“高血压”全测随访制度,全测即确保所有在队戒毒人员每月一次血压测量,筛查具有“高血压”病症及危险性戒毒人员;随访则是巡诊医生对于筛查出的“高血压”戒毒人员开展全员不定时随访,确保戒毒人员日常血压处于监控、可控状态。第二,强化青东医院急救室医疗救治力量和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在青东戒毒所戒毒人员“危急重症”处置方案实施后,再一次对于值班医生和护士开展了专项的急救医疗培训和强化,落实责任确保急救室药品、医疗设备处于预备状态,进一步提升了相关医疗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诊疗手段。

(一)信息化、标准化双轮驱动,配合指挥中心职能,进一步提升戒毒人员“危急重症”处置方案效能

1.信息化驱动,配合指挥中心及局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要求,提升信息化对4级“危急重症”响应方案及流程的介入程度。比如目前电话、警务通报警模式与指挥中心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在4级响应方案时减少操作流程,在指挥中心确认方案后系统一键自动发送相关指挥消息,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响应速度、节约“黄金抢救时间”。所将在制度建设、戒毒创新、专业化等方面不断探索,进一步规范各项戒毒工作,实现更加健全完善、更具有科技含量、更加有针对性的戒毒人员综合戒治体系。

2.标准化驱动,根据标准化管理有关要求回溯青东戒毒所“危急重症”处置方案,对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深度优化,明确操作规则、规范操作流程、匹配环节衔接。比如医务人员的响应时间,现场民警第一时间介入的应急措施或处置方案,4级响应流程转换规定,急救车辆与二、三号门警戒联动随动方案,医院急救室的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等等。

(二)医疗人才引入、知识技能培养,固本强源、夯实基础,从心理和技能、医疗手段多角度应对戒毒人员“危急重症”突发问题

戒毒人员“危急重症”突发现象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首要安全隐患,这个问题我们避不开、躲不掉,那就只能强本领、固根基,加大相关医疗人才的引入和外聘社会服务力度,提升医务人员和民警应急处理能力。其次就是将应急预案演练做到常态化,使各级民警都适应和熟悉标准操作流程规范,减少各项流程衔接的时间浪费,赢得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降低“危急重症”突发危险、减少危害。同时,根本的方法还是强化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和提升健康保健意识,强化身体康复训练效果,恢复增强身体机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加“危急重症”患者对自己疾病及危害的认识,做到预防在前,切实保障戒毒人员健康权益。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