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打造“教育基地+戒毒所+社会”禁毒宣传新体系

2017-09-28

戒毒;禁毒宣传教育;案例

一、当前广西毒情形势


广西地处中越边境,毗邻东南亚,近年来成为毒品过境通道和中转站,尤其是“金三角”地区毒品过境严重,广西陆地毒品入境位居中国第二。在毒品犯罪案件激增的同时,吸毒人员的数量也呈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禁毒办的统计,截止目前,全区现有吸毒人员近20万人,吸毒人员每年以两万多人的速度增长,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全区每年新增吸毒人员中,吸食合成毒品人员的比例高达80%以上。由毒品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很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化,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司法等多领域合作更加密切。广西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国际禁毒合作,不仅是根除毒品危害,从源头上解决毒品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平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思路


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 有针对性的进行毒品宣传教育,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人民战争根本保证。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党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和防范抓起,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以及司法部、广西司法厅、戒毒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面向全民、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禁毒工作成效。

三、打造场所禁毒宣传阵地,创新模式,夯实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基础

按照“基地共建”的工作理念,打造“教育基地+戒毒所+社会”的禁毒戒毒宣传教育体系。

(一)建立“广西禁毒戒毒教育基地”。

该基地依托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由自治区禁毒委与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共同组建。基地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序厅、毒品种类、世界之患、禁毒之战、生命之光、尾厅等六个部分,通过声光电、改变传统方式、三维立体地对禁毒知识和戒毒工作进行宣传。既能充分发挥现身说法和正面宣传的优势,让所内的戒毒人员及解戒成功的典型及其家属作现身说法,又能面向区内在校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东盟国家,广泛宣传禁毒、戒毒知识,达到识毒、戒毒、禁毒的目的。该基地也将被打造为广西一流、全国知名的禁毒戒毒教育基地,成为广西的标杆、东南亚学习的警示基地。

(二)凸显“戒毒所”的阵地作用。

利用戒毒场所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是培塑戒毒成功典型,到社会进行现身说法,另一方面是邀请社会公民到所参观体验禁毒戒毒文化,他们当中有些人是有吸毒行为的,通过组织参观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对他们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让他们掌握戒毒的方法,增强戒毒的信心,有利于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三)建立“法治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示范点”。

成立普法宣传志愿者小组,利用示范点这一平台,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将禁毒宣传向社会辐射,通过走进社会特别是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联系社会各界来所了解禁毒成果的方式,双管齐下,探索出一条增强群众抗毒意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新路子。

四、丰富宣传手段,依托“请进来”“走出去”,助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出成效

(一)“请进来”,拓宽禁毒宣传教育渠道。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国际禁毒教育交流合作。利用教育基地位于南宁、毗邻东南亚的地理特点和有利区位优势,邀请东南亚国家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青少年来所开展禁毒预防教育、戒毒康复等领域的交流,促进禁毒国际合作取得更加务实的成果,维护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社会稳定,为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二是开展警示教育,增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近年来,每年都邀请社会团体、社会群众特别青少年学生等到教育基地、示范点和戒毒人员管理区域参观,以仿真毒品展示、影视播放、图片展示以及授课、现身说法、互动参与等方式,形成图、文、音、像、物、讲六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在开展毒品知识宣传的同时,重点宣传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让参观者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毒品对身体、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进而达到毒品三级预防的效果:一是让易染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不去错用、误用、试用毒品,主动地避开毒品,减少吸毒现象的发生;二是让已经处于吸毒的人群了解吸毒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提高他们对吸毒的认识和戒毒的信心,防止进一步发展为成瘾者;三是教育引导成瘾者积极进行脱瘾治疗和康复,摆脱对药物的依赖,逐步恢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功能,重新回归社会。

三是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到所开展体验活动。近3年来,分别邀请法制日报记者、广西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共30余人进所体验生活和开展“对毒品说‘不’”活动,邀请南宁电台来所联合开展“倾听背后的故事”活动,让媒体记者了解吸毒人员戒毒的艰难,警察工作的艰辛和付出,亲身感受戒毒场所的管理严格、规范执法,对戒毒人员及其家庭、亲属的关心关怀关爱,体会到警察与戒毒人员的和谐关系,更感受到戒毒工作任重道远,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四是运用各种载体开展禁毒宣传。利用“家属开放日”、“6.26”国际禁毒日、“家长学校”等,邀请戒毒人员家属进所参观,宣传禁毒戒毒知识,组织戒毒人员向亲属展示戒治成果,让家属更加全面的了解戒毒所的禁毒工作开展情况,提高对毒品和禁毒戒毒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对自己亲人戒毒成功的信心,积极配合支持戒毒所的工作,为自己亲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后,帮助她们巩固操守、降低复吸率打下良好基础。近3年来,每年举办3期“家长学校”,共对450余戒毒人员家属开展禁毒宣传。

(二)“走出去”,前移禁毒宣传教育关口。

一是禁毒宣传进社区。每年组织普法宣传志愿者小组深入南宁市各城区,开展以“不让毒品进我家”、“携手禁毒、构建和谐社区”等为主题的系列禁毒宣传活动。以印制禁毒戒毒宣传板报、发放禁毒戒毒宣传资料、戒毒典型现身说法、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答等方式,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广西法治日报、平安广西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二是禁毒宣传进校园。普法宣传志愿者小组针对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取“精品课堂”的形式,通过“法律知识、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知识竞答”5个环节,调动学生兴趣爱好,使禁毒知识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普及,实现禁毒工作重心前移到学校、基层,从源头上有效的预防毒品对青少年的侵害。近3年来,每年至少在3所学校开展禁毒宣传,约有3000余名学生受到教育。


三是禁毒宣传教育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无缝对接。首先是深入社区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慰问和心理干预;其次是通过问卷调查,针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情况进行心理调适;第三是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四是开展“爱心扶贫助戒”活动。助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实现社区和戒毒场所的无缝对接。

五、禁毒宣传教育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成效

依托“教育基地+戒毒所+社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措并举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防毒拒毒意识,又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戒毒场所戒毒工作的成果,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海案线》、《凡事说理》栏目以及《广西法治日报》等媒体先后到所采访,宣传报道场所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成果,南宁970女主播电台的记者现场采访一线女警察和戒毒人员,并在“6.26”期间在《女人如歌》栏目推出特别节目“不让毒品进我家----聆听 广西女子戒毒所背后的故事”,把警察事迹宣传进千家万户,让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戒毒场所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升了戒毒场所戒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围绕“提高全民禁毒戒毒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工作目标,一是完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提高警察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水平;二是进一步拓宽禁毒宣传教育渠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在采取传统宣传教育方式的同时,着力建立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禁毒宣传平台,依托平安广西网和自治区戒毒管理局网站,向广大群众宣传禁毒戒毒知识,介绍场所教育戒治工作和戒毒人员表现,更加全面、直观地向社会宣传禁毒戒毒工作;三是培养新媒体平台技术运作的人才,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方法,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力争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