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牌特色康复训练提升戒毒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案例

2023-02-27

品牌特色 康复训练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成就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面对潜在威胁时不会产生恐慌。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往往会自我怀疑,面对危机时情绪上易于恐慌焦虑。对于有吸毒史的人员,如何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尤为重要,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容易摆脱毒品束缚,保持戒断操守。从戒毒人员心理特点来看,戒毒人员复吸一直是戒毒过程中的重点困难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戒毒人员身心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戒治信心和动力,长治大辛庄戒毒所在日常开展康复训练特色品牌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省局一队一品牌比赛活动,以练促赛,以赛提能,通过比赛成绩和日常训练实例帮助戒毒人员用汗水和成绩提升戒治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人格精神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康复训练品牌特色项目规划

全所共有六个大队,康复训练中心结合大队实际情况和戒毒人员身体特征、兴趣爱好,创新建立“3+1+X”康复训练模式,成立多个康复训练特色学习班,形成品牌效应。其中一大队特色项目是密切结合教育适应期戒毒人员身心特点自编而成的以“心健康、在行动”为主题的健心康复操;康复巩固期二大队特色项目是以“律动人生、健康未来”为主题的《韵律踏板组合操》;康复巩固期三大队特色项目是是以“绳舞飞扬”为主题的《花样跳绳》;康复巩固期四大队特色项目是以“传承中华文化,健康走向未来”为主题的《上党威风锣鼓》;康复巩固期五大队特色项目是是以“远离毒品、不可阻篮”为主题的《花样篮球》;回归指导期六大队特色项目是是以“感沐党恩、立志新生”为主题的养生操与健排舞。

二、训练中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实操路径

班杜拉认为,个体自我效能的建立离不开四种信息源,即:个体的直接行为经验(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态。这四种信息源是影响自我效能的四大因素。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通过强化这四种因素,运用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帮助提升戒毒人员自我效能感,如图1所示。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阶巩固成功经验

直接行为经验(成败经验)是个体在行为习得与训练中的亲身经历,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成功的体验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建立对自我效能的健康信念,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在效能感尚未牢固树立之前发生的失败,则会使戒毒人员对自我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基于以上理论,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从戒毒人员现有能力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每个阶段都给予戒毒人员机会获取成功经验。

图1 在康复训练活动中提升戒毒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框架图

实践一:

每次康复训练前十分钟,指导老师都先以趣味游戏作为课前热身活动,这一环节因趣味性和活动方式设定符合戒毒人员现有能力,使戒毒人员能较轻松地参与,有信心在集体中尝试完成活动的一些要求,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了一定认可,获得初步成功经验。

在训练编排过程中,指导老师充分利用互动式训练模式,即打破传统的单一输出型模式,使戒毒人员全程融入编排展示过程中,使其感受自身的重要性,提升在训练中的自信与底气。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注重问题设置方式,通常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导戒毒人员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自由表达自身想法与创意。比如,结合戒毒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练习,然后给戒毒人员一些空间进行创新,让戒毒人员针对所训内容先自行编排展示内容,再小组进行汇报展示,组织戒毒人员给予评价意见,充分体现戒毒人员的主体性,激活整个课堂。此种方式可以让戒毒人员认真思考指导老师讲授的训练方法,积极融入训练学习中,且通过自行编排节目这类活动创造相对轻松的氛围,戒毒人员更乐于表现自己,在乐趣中习得训练技巧,长此以往便能够提升其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

(二)集体教学,分组练习,多渠获取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通过观察或想象他人(与自己能力相当者)的行为会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一经验也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产生影响。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削减自我效能感。在特色项目的训练中,指导老师采用多种方法为戒毒人员提供观察同伴成功的机会,使其获取他人成功的替代经验。

实践二:

在花样跳绳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会不停地反复十几遍,协调能力强的戒毒人员往往先掌握花样跳法技巧,获得成功经验,而协调能力稍弱的戒毒人员则看到这些戒毒人员的成功表现,获得积极健康的替代经验,增加信心,随后几遍通过努力,在指导老师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共同带领下,逐渐掌握花样跳绳的技巧。

在完成基本动作的学习后,指导老师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分散练习,自主安排小组成员的任务,最后进行分组汇报。在分组练习过程中,需要每一位训练者都投入其中,快速合理分工,有序组织,反复练习。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更近距离的观察到小组内其他戒毒人员是如何成功的。在汇报时,既能获取自己小组共同努力而得的成功经验,又能在观看其他小组的汇报时获得替代经验。

(三)鼓励包容,解释规劝,无痕渗透言语说服

言语劝说指的是劝说者基于一定有说服力的建议、意见、劝解和解释来影响或者改变被劝说者个体对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一种重要因素之一。在特色项目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用客观、肯定的语言进行评价与鼓励,解释或规劝,无疑能刺激戒毒人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升。

实践三:

在特色项目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时刻观察戒毒人员,针对戒毒人员或好或差的表现及时做出语言上的评价与解释,言语说服从始至终无痕渗透在每一细小环节中。比如,在特色项目展示环节,在几轮彩排过程中要对每位戒毒人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跳得不错”,“非常好”,“动作力度可以再加大一下”,“队形配合较好”……这些简单的语言,帮助戒毒人员建立信心,调整心态,让戒毒人员认识到只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并辅之以持久不懈的努力,最终定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戒毒人员肯定了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在无形中也得到提升。而每个特色项目的汇报展示,都是对临场发挥能力的一个考验,除在日常训练中,要多对戒毒人员进行鼓励,从而提高戒毒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即使在展示环节有失败,也要尽量进行鼓励。

在训练过程中,伴随着指导老师给予戒毒人员足够多的参与机会,对戒毒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训练实践问题,怎样对戒毒人员进行科学评价才能够有效提升戒毒人员自我效能感应该成为所有戒治民警探究的课题。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过程中,言语鼓励与适当的情绪唤醒都是重要因素,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尝试引入正向评价机制,即充分表扬戒毒人员的优点,适当指出其不足,且在不足中积极挖掘其背后的闪光点,以此增强戒毒人员的自信心。尤其对文化程度不高或年龄较小的戒毒人员而言,指导老师的鼓励对其至关重要,戒毒人员在其中能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同时,戒毒人员也能够在指导老师对自身的评价中总结相关经验,从而切实获得改变。例如,在戒毒人员刚接触到不同特色运动项目时,为了让戒毒人员充分融入训练课堂,培养运动兴趣时,指导老师可以鼓励戒毒人员进行试训,并给予相关评价,因戒毒人员刚接触新的运动项目,在评价过程中,指导老师首先需要肯定戒毒人员的状态与情绪等优点,其次如果出现动作问题指导老师需要适当指出与提出建议,最后可以问戒毒人员是否觉得自己练好等问题,引导其充分肯定自己。

(四)多重标准,反馈归因,全面唤醒积极情绪

个体的认知会受到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反应制约。良好愉悦的身心状态有利于个体进行行为活动辨别,从而对其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取得较为满意的行为成就。反之,个体行为成就则会降低。

从运动能力来看,每个人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灵敏、耐力、速度等素质都各有高低,在训练学习方面也参差不齐,因此,指导老师的评价标准不能单一。在训练初期指导老师应注意观察每名戒毒人员在不同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运动能力,有些戒毒人员力量素质较强、平衡协调性差;有些戒毒人员反应灵敏较差,耐力较好;有些戒毒人员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等等,指导老师要用多重标准对不同能力的戒毒人员进行合理全面评价。

实践四:

在训练环节,协调能力相对较弱的戒毒人员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这时指导老师及时介入,反馈归因,让戒毒人员知道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并不是自己没能力,只是相对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来说,这方面偏弱,但只要通过努力,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激发戒毒人员的运动学习兴趣比关注戒毒人员的技能掌握更为重要。在日常训练中,指导老师要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对训练能力较弱的戒毒人员设置的目标不宜过高,一定要是戒毒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实现的。另外,指导老师还要注意对戒毒人员的尊重和关怀,因材施教,给每名戒毒人员提供训练和提高的空间,促进戒毒人员形成努力拼搏的坚韧品质。总之,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通过及时在不同环节中的归因反馈,唤醒戒毒人员内心积极的情绪,强化对自我能力积极评估,帮助戒毒人员在积极的心态下体验成功,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要积极暗示戒毒人员只有通过认真努力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进而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一、品牌是训练的凝华。我所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戒治理念,挖掘教育矫治需求,将康复训练特色项目与场所戒治文化建设深入融合,推行“3+1+X康复训练特色项目+”的训练模式,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将健康向上、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培养戒毒人员耐心恒心细心“三心”教育融入戒毒人员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中,创新丰富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促进手段。同时以增强品牌项目建设为抓手,在省局开展的“喜迎二十大·健康向未来”为主题的一队一品牌比赛活动中,注重将比赛活动与弘扬爱国精神、场所文化建设、地域传统民俗和戒治成果展示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多重教育渗透力,打造出戒毒康复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身心康复“新高地”。

二、戒毒人员在参加场所品牌文化活动中,对自我有了重新认识,进而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生活观念和人生态度也有了不同程度改变,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增加了拒毒抗毒能力和信心。同时结合康体训练特色项目,我所将踏板操、跳绳、花式篮球等多种健身运动项目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灵活的运动技巧同音乐节奏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与生理的共应效果,从而更加深刻地刺激戒毒人员的律动神经,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理愉悦的效果,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展示过程中既具有个人表演的竞技特点,更强调团体合作、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舞台展示对于调动戒毒人员训练积极性,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戒治信心、挑战极限、战胜困难的“体育精神”教育有着极大的益处。

三、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部分戒毒人员因长期吸毒,行为懒散,自律性差,对参与此类活动的热情度和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因此,在运用康复训练特色班的组织形式对戒毒人员开展训练时,要根据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特色训练项目,并根据戒毒人员的适应情况及时给予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戒治效果。

四、提升品牌文化定位,注重“质”与“效”的提升。在各项特色品牌活动中更多的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地域文化上的品牌差异,使品牌形象更加独具特色。同时也可加入情感定位,用恰当的情感唤起戒毒人员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促进教育转化功效。同时要注重将品牌文化与多种戒治手段相融合,搭配相应的“品牌套餐”,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又有戒治特色、极强吸引力、广泛参与性的文化活动,使之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期区、不同身体素质的戒毒人员文化需求,引导广大戒毒人员广泛参与,做到“以文化人”,让品牌文化在高墙内涣发出独特的魅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