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心理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戒毒人员阿静重拾戒毒信心的案例

2018-04-17

司法行政戒毒 教育矫治 辅导 重拾信心

戒毒人员阿静(化名),女,46岁,未婚,广东省清远人,已有两次到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管理所戒毒康复经历。2016年2月第三次入所戒治,迄今为止,在所时间已有2年。阿静在戒毒康复期间结识戒毒人员黄某,并发展为情侣。元旦放假时,两人一起请假外出,但黄某回所时尿检阳性被所里开除,当晚黄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拘留,阿静得知男友被抓后情绪一直很低落,并有了戒毒康复协议到期便离所的想法。

(一)摸透基本情况,找准症结。

负责民警找阿静详细了解其男友事件。阿静口述:其与男友元旦放假离所,之后两人去了佛山等地玩耍,一直没有分开过,因这几天阿静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吃喝的东西和男友有些不一样,也不清楚他吃了什么;回所时其男友尿检阳性被开除后离所,阿静觉得他一人出去不放心,于是向民警请假陪他出去,原本想陪他到第二天他家人来接他后便回所,可待阿静请好假出所后发现男友已不知去向。后经多方寻找和证实,才确定其男友在离所后不久便让公安机关抓获。阿静表示男友复吸被抓事件对自己的打击挺大,现在吃不好、睡不着,在车间干活都静不下心来,觉得情绪很低落,考虑到协议即将到期,有离所的想法。

通过与阿静的深入交流,发现其主要症结是男友复吸被抓导致情绪消极,有自暴自弃的念头。

(二)加强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

民警陪同阿静到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在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心理困惑后,运用沙盘心理疗法,让阿静自由挑选和摆放沙盘里的各种模具来布置场景,咨询师在其摆布场景时适时介入,提出建议或疑问,让其处在完全放松状态,释放出积存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帮助她改变认知。

(三)挖掘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民警了解到阿静的绘画和书法功底较好,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辅导员推荐其为康复管理区出两期以“凝亲情 拒毒品 促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阿静在辅导员的鼓励和支持下,发挥自己特长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同时提高了自信心,坚定了拒毒戒毒的意志力。

(四)利用“共情共鸣”,发挥榜样帮教作用。

针对阿静不稳定的思想状况,康复管理区安排了2名思想稳定、综合表现较好而且与阿静关系融洽的戒毒人员马某、黄某对阿静进行帮扶:一是及时了解阿静的思想波动情况,在阿静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开导;二是用身边发生的“复吸”例子,劝说阿静坚定戒毒康复的信念,不要重走黄某的路;三是及时将阿静的情况反馈给康复管理区的民警。

(五)用亲情唤醒良知,增强家庭责任感。

与阿静谈心后,负责民警给其姐姐阿茹(化名)打了电话,告知其阿静男友事件及阿静近期的思想状况,指导她姐姐从家属帮扶角度对阿静提供帮助:

1. 多给阿静打电话,多给予关心及合理的帮助;

2. 向其分析阿静目前状况不适合离所,若此时出所将面临复吸风险,劝导阿静好好考虑,建议其继续留所康复。

姐姐了解情况后,积极配合,并通过电话引导和开解阿静,不仅给予了阿静情感上的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她的家庭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阿静目前思想平稳,对男友被抓的事实已接受,能主动参与各项戒毒康复活动,生产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日单工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而且续签戒毒康复协议半年。阿静表示会坚定戒毒信念,在所好好康复,不辜负戒毒康复所民警及自己家人的期望。

(一)深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状况,对症下药,逐步解决问题。在戒毒康复人员遇到生活困难,生活态度出现消极、沮丧时,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加强与其谈心交流,通过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找到问题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重视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矫治。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分析自身个性缺陷,解决心理问题,调节心理压力,改变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

(三)善于发现戒毒康复人员的“闪光点”,帮助其提升自信心。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作为辅导员应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当戒毒康复人员的才华被得到认可和赏识,其自信心就会提升,这就有助于巩固他们的戒毒信心,坚定拒毒戒毒意志力。

(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所家合作及同伴帮扶作用。一是加强与戒毒康复人员家属的沟通,详细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及时将戒毒康复人员在所表现反馈给其家属,利用亲情、家庭责任等引导戒毒康复人员坚守戒毒的信念;二是开展同伴帮扶和榜样引导,让戒毒康复人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他们出现生活困扰或遇事犹豫时,同伴和榜样能给予正确的解疑和引导。通过亲情感化、同伴扶助,指导他们向好的目标迈进,重拾生活信心。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