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李某重建自信心的心理咨询案例

2017-10-13

戒毒;行为训练;自信心重建;心理咨询

自愿戒毒康复人员李某,因吸食冰毒,于2015年5月入住天康戒毒康复所,入住后情绪低落,经大队民警推荐对其开展心理咨询。

基本情况:李某,女,27岁,大学毕业,成长于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父母疼爱、哥哥呵护。小李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中,她认为对方不能给自己安全感与幸福,这个时候她的第二任丈夫走进了她的生活,任性的选择了离婚。第二任丈夫的出现让她以为找到了安全感和依靠,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第二任丈夫竟然是个有着长达10年吸毒史的瘾君子。经常因毒品作用产生幻觉妄想,怀疑李某出轨并对李某进行殴打、辱骂。更让人痛心的是,李某在经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后,于2014年初也开始吸食冰毒,用李某的话说,毒品使她忘记了痛苦和恐惧。李某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后曾在家自行戒毒四个月,但由于对第二任丈夫的不舍,导致她又回到前夫身边开始吸食冰毒,并再次回到了地狱般的生活中,后来实在是无法忍受,在父母的陪伴下在2015年5月来到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戒毒。  

李某吸毒的心理原因:一是第二任丈夫残忍毒打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和创伤,李某通过吸毒缓解自己的痛苦,以毒品来麻木自己;二是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到迷茫,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和行动的目标。

心理诊断与分析:李某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卡特尔16PF个性量表》显示稳定性因子分为2分,情绪常常容易波动,不够稳定,对自我评价稍低、心理脆弱。《复吸高危与保护性因素量表》显示在心瘾、孤独无聊无助方面为一般等级。李某对毒品存在一定的心理依赖,内心空虚,在情感上是孤独无助的。

在心理测试与访谈的基础上,咨询师与李某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帮助李某缓解不良情绪,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培养自信心,帮助李某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更好的正视自己内心,并用行动来调动其内在的资源,逐渐建立对生活的信心。针对来访者的情况,主要运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箱庭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分阶段开展治疗。

第一阶段:积极倾听,建立相互信任

第一次见到李某的时候,她头发凌乱,目光忧伤,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显得恐慌与不安;交谈时,李某不停的流泪,流露出委屈、愧疚的情感。咨询师积极倾听她的情感,运用共情的技术帮助她释放不良的情绪。

经过3次咨询后,李某的情绪才恢复了平静,慢慢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开始向咨询师倾诉了她的全部感情生活和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更多的是给予陪伴,给予积极关注,让她感受到咨询师愿意真正的帮助她,从而使她内心踏实稳定下来。

第二阶段:沙盘呈现,了解真实内心

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运用沙盘技术请她摆放场景,帮助她通过沙盘(如图)来认识自己。李某用5分钟摆放了21个沙具,如图所示的场景:从整个画面来看,内容不是那么充实,显示李某当下的内心有些空虚;李某摆放了代表父母、哥哥、自己的沙具,可以看出李某很在乎自己的原生家庭;沙盘中她与父亲的距离最近,看得出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较亲密,李某觉得父亲安全、可靠;李某用一个穿着公主裙的小女孩来代表自己,看得出李某内心的公主情结。李某说她最喜欢的沙具是挨着房子的树,认为有一种安全感和希望感。

通过与李某一起讨论分享,帮助李某认识到她需要长大,从对原生家庭的安全感的不舍中走出来,培养自身的独立与自信。

第三阶段:规划行动,实现预期目标

在帮助李某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咨询师与她一起讨论“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李某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自信阳光的女子”,咨询师请她对“自信阳光”进行了具体化,她认为自信阳光是“形象上有气质”“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与家人关系融洽”、“能将自信、阳光、美丽影响女儿”。

根据这一目标,咨询师和她共同制定了每日行为训练表,其中包括看书、练字、跑步、形体训练、与人交往树立自信,当天发生的记忆最深刻的事及并对情绪进行记录”。睡前反思“咨询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负怎样的责任?

制定行为训练表后,李某每天坚持记录,在坚持训练、记录的同时,咨询师每周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反馈。除了坚持每天的行为训练外,咨询师还帮助李某通过参加家庭修复团体,学习与家人沟通的技巧、通过情绪管理团体学习管理的情绪的能力,通过每天的正念冥想,学习察觉内心变化。

通过这些努力,李某告诉咨询师她觉得自己的内心逐渐变得自信和强大起来,咨询师也发现她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四阶段:社会检验,坚定戒毒信心

李某通过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与父母积极沟通,逐渐获得了父母的信任,同时李某积极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在所里担任同伴教育小组长,用自己的戒毒行动带动影响周围的戒毒人员,尤其是对于新入所的康复人员,在戒毒动机还不稳定时,她总是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他们,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得到她帮助的戒毒康复人员都非常的感谢她,这些都坚定了李某的戒毒信心。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李某经过近6个月的戒毒治疗,李某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卡特尔16PF个性量表》显示稳定性因子分为8分,《复吸高危与保护性因素量表》显示在心瘾、孤独无聊无助方面为良好等级。李某的情绪更加稳定,内心也变得更加充实。李某自己也表示心情变得平和了,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责任民警反映,李某变得乐观、热情、积极、乐于助人;父母觉得李某不像以前那样忧郁了,能让他们放心了。

目前李某的戒毒操守已保持2年多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李某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生活。

通过陪伴李某走过的戒毒之路,咨询师欣慰地看到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女孩重新开启了自己美好生活,也深深感受到咨询师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通过对李某的咨询,咨询师深刻体会到:一是在开展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工作时,需要持有真诚接纳、充分尊重的态度,秉承助人自助的原则,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二是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有有个人的专业储备,例如共情技术、沙盘治疗技术以及认知行为训练等技术的运用,另外一方面也依靠咨询师们所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三是戒毒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起关注、理解、接纳吸毒人员这个特殊群体。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