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司法行政戒毒;教育矫治;女性戒毒;新型毒品;精神异常
基本情况:胡某某,女,25岁,汉族,中专文化,未婚,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2007年开始吸食冰毒,2015年7月入所,强制隔离戒毒期限2年。
现实表现:该戒毒人员自述因曾经从三楼摔下神经受伤,加之多年吸食冰毒,被强戒前因经济原因与男友发生矛盾对其刺激很大,入所后一直爱自言自语,经常是时哭时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丝毫不考虑自己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每天晚上睡觉很晚或不睡觉,总说有人不停地和自己在说话,骂她,让她很生气,所以她不停地骂人,哭泣,对互监戒毒人员的劝说听不进去,事后也不知自己当时说了什么。有时会自己打自己的手,抓头发,每天一有空就到洗手间用洗洁精洗手。2016年10月,经宁夏宁安医院精神病症专家诊断,系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病患的一例典型,开始对其实施药物治疗。
根据该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一大队责任警察研究制定了如下教育戒治计划:
按照宁夏“331戒治工作模式”,将该戒毒人员的管理分为脱毒管理区严格管理、康复矫治区病号类管理、回归适应期巩固性管理三个管理阶段。教育矫治按照不同的管理区段,实施不同侧重点的教育矫治内容。戒毒治疗要根据戒毒反应和精神病患的情况,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康复、身体康复训练。
按照宁夏三级疾病预防办法,对该戒毒人员列入一级防控和重点人员管控。
按照宁夏个别教育工作办法,对该戒毒人员专案戒治,遵循一人一策、循症戒治的办法。
实行动态戒治,随着管理、教育、治疗等工作的跟进,随时研究调整教育戒治工作计划。
一、脱毒治疗期戒治情况
教育戒治目标:帮助其开展生理脱毒,消除戒断反应,解除生理依赖,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教育戒治计划:一是开展入所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吸毒罪错,接受强戒现实,适应场所环境。二是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吸毒史、身体及精神状况等。三是安排好互监人员,配合警察对其言行进行严密监管,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四是组织进行队列训练及体能锻炼,学做戒毒操等,逐步恢复体能。
戒治情况:一是开展针对性个别谈话,了解内心真实想法。对此类戒毒人员,既不能多次重复提起旧事,强化刺激,更不能弱化场所管理,放任自流。因此,大队当班警察轮流做其思想工作。首先,避免在其情绪激动时提问,待其情绪缓和再进行耐心细致的谈话,了解入所前的经历,并进行安慰鼓励,使其能正确面对挫折。针对其吸食新型毒品已有9年的现实,鼓励其积极正面现实,并结合病情实际对其进行开导和教育,让其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其次,在其认知清楚时对其进行适度的教育,引导其遵规守纪,并耐心规劝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影响他人的正常戒治。二是严格管控,互监包夹到位。由于该学员的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大队采取了严密的包夹措施,密切注意该学员的饮食起居,做到观察细致、发现问题汇报及时,对该学员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情况,随时与医务室保持联系。互监戒毒学员24小时监控不离人,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其最直接的信息,做到有问题随时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通过要求其参加大队的早操、工间操、进行队列训练、学习戒毒手语操等形式锻炼恢复身体机能。
脱毒治疗期戒治效果评价:经过两个月的生理脱毒治疗,生理脱毒方面急性戒断症状基本消除,但因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的精神症状才开始显现出来。体能康复方面,学会了一些戒毒手语操、广播体操、队列动作等动作,但在集体训练时表现很懒散、动作不规范。该戒毒人员虽然在认知方面有一定改变,能接受自己被强戒的现实,也能按照要求参加各项戒治活动,但与同班戒毒人员还是不能和谐相处,表现为易激怒,不愿和别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说自话,对别人的提醒置之不理,参加集体活动总是与别人不同步。
二、康复矫治期戒治情况
教育戒治目标:以知行矫正和心理矫治为核心,通过规范化教育矫治和特殊的康复训练、劳动康复,减轻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改变行为习惯,重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戒毒信心。
教育戒治计划:综合该戒毒人员在脱毒期的各方面表现,一是继续加大个别教育谈话力度,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二是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并参加团体心理辅导。三是定期邀请医学专家对其病情进行药物治疗。四是借助亲情帮助,使其安心所内戒治生活。
戒治情况:一是人文关怀,突出个性化管理。针对其精神现状,大队采取个性化管控措施,突出以人为本,一方面注意日常管理中提醒干警及戒毒人员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不激怒其情绪,同时召开班级会议,要求同班其他戒毒人员以一颗宽容心对待胡某某,病情上给予其充分理解,另一方面生活上干警戒毒人员共同给予其应有的照顾提醒,对其身体状况不歧视不嫌弃,不好奇不观望,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其恢复精神症状,。
二是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解心结。根据胡某某时好时坏的阶段性精神状况,适时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内心过大的压力,平稳情绪。同时在大队开展的各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安排胡某某参加,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改善人际关系。
三是亲情帮扶,多方协作保证治疗效果。利用每月二次的探访日,大队与胡某某母亲多次沟通胡某某在所内的行为表现,建议家属积极配合大队管理教育,利用亲情感化教育,鼓励胡某某走出往事的阴影,勇敢面对现实。由于胡某某总是对其母亲诉说过去的往事,大队积极采纳精神科治疗医生建议,即适当减少家属探访次数,弱化事件刺激,对此家属均能积极配合,这在帮助胡某某恢复精神状况方面收效明显。
四是科学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在配合药物治疗期间,大队认真做好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当班干警每日亲自发药,监督其服药,确保其服下,同时建立专门登记本,认真记录其每日服药后行为、身体、情绪反应等情况,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向卫生所反馈。认真详细的服药记录极大地方便了宁安医院专家每月一次的所内座诊工作,同时,包管干警也会向坐诊专家详细反馈胡某某服药期间的症状改善、行为改变等情况,专家再根据其现实服药反应及时调整药量,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五是定期小结,认真总结经验。大队每月组织干警进行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总结前期的戒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对策,使教育矫治工作能够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以此,为不断总结吸食新型毒品精神类症状戒毒人员的管控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大队戒治工作上台阶。
康复矫治期戒治效果评价:经过康复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胡某某整体状况较初入所时有了较明显改变。因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的精神病症得到一定控制,虽然还是偶有自言自语的情况,但能正常参加各项戒治活动,与同班人员相处时的情况也有改善,能够彼此宽容理解,矛盾冲突逐渐减少。在一年期诊断评估时,虽未能达到提前解除的标准,但胡某某在行为表现、生理脱毒、身心康复、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四个方面评估成绩均合格,本人也能正确面对一年期诊断评估未能提前的现实,开始逐步学会关心班集体事务,融入集体的意识增强。鉴于其吸毒时间较长且导致的精神类症状不能一下彻底消失,还需要干警持续不断地开展更多更细致的工作,帮助其走向新的生活。
三、回归适应期戒治情况
教育戒治目标:以在巩固区接受管理戒治,实行在警察指导下的自我管理,突出人文管理。
教育戒治计划:一是在为期一个月的回归适应期,对胡某某实行较宽松的管理,在购物、亲情电话、探访等方面均予以宽松式管理,帮助其适应回归后的生活。二是制定回归计划,延长操守。三是及时与家属联系,告知出所后的服药注意事项。
戒治情况:一是通过回归期的谈话教育,让胡某某了解出所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按要求到社区报到,定期接受毒品检测,帮助制定出所后的规划,重建生活目标。二是适量增加购物额度,增加探访次数(一月两次),多与母亲交流出所后的生活打算等,胡某某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同时自觉主动服药,在自我表达方面较以往有了清晰的思路。
回归适应期戒治效果评价:由于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加之干警的鼓励,且离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近,胡某某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对自己回归后的生活也比较有信心,表示自己会继续配合医生的治疗,开始新的生活,不会再去继续吸食毒品。
效果:经过大队采取的人性化管理及大量耐心的工作,加之药物治疗的成效,胡某某从最初的自言自语及无故哭泣次数频繁,到次数减少,且能够与干警进行正常的交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遵医嘱服药饮食,情绪逐步趋于稳定,服从管理教育,能参加正常戒治活动,紧张焦虑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类症状虽未完全消除,但较入所时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善,教育戒治效果较明显。
反思:针对吸食新型毒品致精神病患类戒毒人员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目前戒毒工作中的一个新难点。大队教育戒治工作也在摸索中前进,在问题中整改,不断充实完善教育措施。总体来讲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必须积极争取家属的理解配合。此案例中,胡某某母亲支持医生为其在所内进行治疗,且对大队干警的管理教育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理解,对大队干警的意见建议能够积极采纳,并进行良好配合,没有负面信息,对胡某某本人在配合教育戒治及药物治疗方面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二是药物治疗手段必须及时跟进。对此类戒毒人员,病情要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介入、早控制,避免隐患发生,确保场所的安全稳定。三是树立正确教育戒治目标。不能盲目乐观,认为状况稍有好转就是完全治愈,也不能认为此类戒毒人员教育戒治效果不明显而采取消极戒治态度,要立足于戒毒工作实际,帮助戒毒人员最大限度地改善精神状况,是较为实际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