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王某心理矫治案例

2017-11-13

司法行政戒毒;教育矫治;心理咨询;求助者中心疗法;宁夏

戒毒人员王某,男,46岁,回族,初中文化,因复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现已入所半年。王某性格内向,育有一儿一女,平时表现较好,无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王某平时少言寡语,但其心地善良,从不招惹事非,遇事多回避,有时候爱较真,平时参加劳动积极。

王某出生于城乡结合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家境一般,父亲在其5岁时去世,其母担心再嫁孩子会受委屈,所以一直独自抚养其长大,对其严格要求。上小学和中学时,王某一直比较听话,从未给家里添麻烦。初中毕业后,未考上高中,就在家务农。婚后曾做过小买卖、搞过运输。35岁时,因生意问题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因输了官司又赔了钱,一时想不开染上了毒品。王某也曾戒毒多次,但效果不佳。现女儿已出嫁,儿子也快到了娶亲年龄,为了给家人争脸面,此次戒毒下了很大决心。但近三个月来情绪低落、不愿与其他戒毒学员说话,而且劳动中出错率明显增加。多次因为生产任务未完成与班组长发生口角,甚至动手。

一、原因分析

王某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去世较早,由母亲一直供养上学,初中毕业后就务农、做生意,没有继续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对现实发生的事件缺乏客观认识,科学分析。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因妻子提出离婚,吸毒朋友的去世,而引发自己对身体状况以及未来生活的担忧,害怕自己也会突然去世,家庭无人照顾,便终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次发生梦魇,梦见死去的朋友找自己,对“梦魇”现象不能正确认知,认为是“鬼附体”。加之母亲病重无人照顾,认为都是自己吸毒造成的这一切,自己被生活抛弃了,从此一无所有,从而引发劳动消极、情绪低落,自信心受挫。且长期失眠、头痛、头晕,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慌,虽然经常求医服药,但治疗效果不佳。

王某个性特征为:自幼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人多交流,好面子,敏感。遇事爱较真,多愁善感。多次戒毒,缺乏信心。因生产问题与班组长发生冲突,产生错误认知,从而产生烦恼、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难以摆脱。

综合以上情况,由于王某问题持续三个多月,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严重影响其戒治生活,应及时干预,且王某主动咨询,所以,心理咨询师为其量身定制了心理矫治方案。

二、制定矫治目标

1、具体目标:改善睡眠,缓解不良情绪。

2、近期目标:调整王某心态,改善当前焦虑情绪及躯体状况。

3、远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结构,克服心理问题。

4、最终目标:心理健康,能独立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三、使用疗法

(一)放松疗法

王某症状上出现睡眠困难,梦魇,与其过度担心未来家庭生活有关。运用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行为训练,音乐治疗与作业,改善王某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症状。

(二)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其一,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他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他不但维持着人的有机体,而且还要不断地增长与发展。这种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他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不是部分有机体的机能。其二,人拥有对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是罗杰斯理论中的一个独特的概念。罗杰斯假定有机体自身拥有一种评价经验的能力,他称之为“机体智慧”机体智慧的表现就是“有机体评价过程”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其三,人是可以信任的。求助者中心的治疗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因此人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人都是有建设性和社会性的,是值得信任的,是可以合作的。同时,罗杰斯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坚持把咨询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他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能力。

一、通过咨询,了解具体情况

王某自述最近几个月,经常头痛、心慌、胸闷,睡眠困难,睡着后容易发生梦魇,常常在劳动中出错,因此与班组长产生矛盾,认为班组长和自己过不去。同时,完不成任务,担心被管理警察认为是消极抵触,自己总是在生产中出错,越害怕出错,越容易出错。自己也知道出错会对大队的整体生产有影响,但还是会不小心出错。因为担心生产上出事,终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三个月前,妻子来信说要和他离婚,同时告诉他一个比他小的朋友因吸食注射毒品过量去世;还说其母病重住院,身边无人照顾。王某自那次会见后便开始失眠,睡不着,好容易睡着后,却总发生梦魇,梦见因注射吸毒致死的朋友来找自己,每次睡梦中都惊醒,觉得自己罪恶太深,早晚会妻离子散,像朋友一样死去。自己死了一双儿女怎么办,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头痛、头晕,最近又发展为不明原因的胸痛、心慌,虽然也求医服药,但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王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心理矫治办公室求助。

二、加强沟通,确定问题关键

管理警察反映,王某最近情绪不稳定,不愿与他人交流,参加生产劳动,容易出错,自己说是因为年龄大了,记忆、手脚等方面不灵活、不听使唤了,影响大队生产,因此心里着急。同宿舍戒毒学员反映,王某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但为人心地善良,不招惹是非,爱面子,一般情况下做事比较认真。最近生产小错不断,并开始与班组长吵架。

大队心理联络员反映,王某近期情绪不稳定,思想压力大,因睡眠不好、多次发生梦魇、生产中屡次出错感觉痛苦,并对以上症状有自知力,有摆脱现状的愿望。同时,在收集社会关系信息时,得知该学员三个月前在会见中妻子向其提出离婚,并告诉其有一朋友因注射毒品过量死亡,年迈的母亲得了肾衰竭住院,无人照顾。

三、心理测验结果显示

通过SCL-90自评量表测试该学员人际关系敏感,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不明显;医学检测,无躯体疾病。

戒治过程

第一阶段 (第1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会谈、音乐放松

(一)采取听音乐、电脑游戏缓解求助者紧张情绪,放松心情。提供放松方法手册,以放松为反复训练作业,要求每天睡觉前做。

(二)与王某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说明使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取得王某的认可。布置作业,了解自己的五个优点、五个缺点。

第二阶段:(第2、3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求助者中心疗法

(一)复习作业,音乐放松、进行放松训练;

(二)以倾听为主,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倾诉的机会,引导其说出内心的困惑和痛楚,以达到宣泄的目的。在谈话过程中,对其所面临的困惑和痛楚表示理解,并给与安慰,同时对其所面临的积极方面如渴望家庭温暖、怕家人受到伤害、主动寻求帮助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在本案中王某由于现实原因,多个压力事件(吸毒朋友的突然去世;母亲病重无人照顾,妻子要求离婚)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悲观、兴趣减退、迟钝、活动减少,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消极情绪和失落的体验,强化了消极态度,形成恶性循环。以上心理现象在躯体以失眠、多梦(梦魇)、头痛、胸闷等表现出来,由于王某知识水平有限,对梦魇现象以迷信态度对待,不能正确认知,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影响到正常生产劳动(出错),对矫治生活失去信心。咨询师首先为王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自由的倾诉其内心烦恼、痛苦的氛围,使王某处于被理解、被接受的气氛中,帮助王某了解自己,重新考察自己,认识到由于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及思维方式(母亲病重无人照顾,都是自己吸毒造成这一切,他被生活抛弃了,从此一无所有,必死无疑)才是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

(三)充分接纳王某自我“松动”的表达,使其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真实的自我,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自我完全开放,并已经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与矛盾,想成为真实的自己。

第三阶段的咨询(4、5、6次咨询)

目的:改变与重建自我

方法:会谈。

本案中,王某因父亲去世较早,母亲将其含辛茹苦带大,从小特别听母亲的话,按照母亲的要求做事,形成固有的价值观。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希望在场所中能够戒除毒瘾,并努力按家人希望模式做,但当妻子改变态度,提出离婚后,王某认为自己被抛弃,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现实的残酷(妻子要离婚,朋友去世,母亲病重),也就是说自己付出的价值观念与原有的内化的价值观念相矛盾,自我在多重压力刺激下,迷失了,产生痛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难以摆脱。此时,咨询师首先与王某建立安全和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王某体验到了咨询师对其的尊重、真诚、被接纳,王某松动了内在僵化的自我,并开始自由表达客观的自我,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这些也是王某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

下面是咨询师与王某的一段咨询对话:

……

王某:从小母亲就告诉我,好人有好报。我现在努力地在做,想要戒毒,想当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可是,现在却这样……

咨询师:你努力地戒毒,可是家人好像没有支持你,所以你痛苦,难过,伤心,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王某:她(指妻子)怎么能现在跟我提出离婚呢?我们有两个孩子,而且我答应过她这次一定戒掉毒瘾啊,她也答应我说再给我一次机会的;她出尔反尔,让我怎么能安心戒毒啊?

咨询师:那你戒毒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王某:戒了毒我就可以当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了。

咨询师:当儿子、当丈夫、当父亲不是你本来就担当的角色吗?

王某:(沉默一会)是呀……,可是,我吸了毒,这些就做不好了。吸毒让我改变了许多,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还是个父亲,我女儿结婚快半年了,过一年半载,我都能当爷爷了。

咨询师:你想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你想要戒毒的动机吗?

王某:(思考中),是的,我是这样想的。

咨询师:那你妻子提出离婚与你努力戒毒有什么关系呢?

王某:(沉默),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啊,(若有所思)我这些年吸毒也把她拖累了,让她吃了很多苦,她提出离婚,可能是太伤心了吧;

……

这一过程中,王某逐渐能够多个角度看待现实问题,而不是以“我按别人的希望做,他们就应该支持我、接纳我”固定想法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使王某的自我对任何经验都开放,开始抛弃原有面具,了解到自己内心本质的东西,如“善良品质”,培养其潜力,表明自己的努力并不只为符合他人的期望,而是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本质价值。这也是罗杰斯理论中相信每个人都存在自我实现的倾向,都有一种积极成长的取向的说法。本次咨询也成为协助王某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人”的过程。咨询师应用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包括:①设身处地理解;②坦诚地交流;③无条件接受。

本案例中同时要求大队警察与其家人积极联系,修通社会支持系统,以沟通、交流,关注其情绪波动,帮助王某巩固咨询效果。

经过6次的心理咨询,在王某的主动配合和积极努力下,他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了一定改变:量表测验各项指标趋正常,主导症状焦虑、抑郁有所改善,躯体化症状减轻。自诉睡眠情况逐渐好转,梦魇次数明显减少。大队警察反映王某能积极参加劳动,生产过程中出错率明显减少,矫治积极性明显提高。同宿舍学员反映,王某能与同教主动聊天,与班组长关系好转。王某在其后的矫治生活中,主动积极参加大队各项活动,并敢于积极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同教能够友好相处,偶尔有争执,但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

本案通过对王某不良情绪的一般背景资料收集,咨询目标、方案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办法,再到效果评估,基本完成了对王某不良情绪的心理矫治,使其能顺利接受场所矫治生活,较好的完成生产习艺劳动任务。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