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司法行政戒毒 教育矫治 艾滋病患者 合理认知疗法 焦虑症
戒毒人员陈某某,男,38岁,小学文化,2003年至2005年因吸毒被决定劳教,2008年至2013年因抢劫服刑。2017年再次被公安机关查获,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贰年,于2017年11月8日送至广西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同年因检测出感染HIV,编入专门管理大队进行戒治。在戒毒所矫治期间因多次参与打架斗殴、不服从管理,于2018年6月28日调至专管队。
(一)初步心理诊断评估
1.摄入会谈主诉和个人陈诉
主诉:无法入睡、多梦、食欲差、白天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焦虑、紧张、有被害感、内心痛苦。
个人陈诉:感染艾滋病后,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不敢面对家人,晚上睡觉常常自责无法入睡,陷入以往的过错无法自拔,想多了头痛欲裂,感觉十分绝望。曾见过好几例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的朋友,自己十分害怕;甚至在别人望风吸烟的时候,独自一人躲在角落,害怕自己被其他的病毒感染,感染上其他疾病后立刻死去。入所以来父母从未来探访,也不敢跟父母电话。只有姐姐偶尔寄钱。在这里没有朋友,也不敢和别人讲话,感觉自己就像个异类。晚上无法入眠,有时甚至能听到父母在耳边责备。白天只要静下来就会想到自己感染艾滋病要死的事,非常的后悔,常常陷入之前的回忆无法自拔,内心非常痛苦、自责。
2.心理评估
(1)会谈、面询观察情况:第一次会谈时陈某某因为违纪被处罚,对咨询师的介入非常抵触,对咨询师的话只是只言片语的回答或者干脆不回答。当咨询师问及其家人情况时,陈某某沉默了1分钟左右。咨询师递过一杯水给陈某某,其情绪稍微缓和并开始叙述自己家庭情况。讲父母亲时眼神游离,表情痛苦。当咨询师继续追问父母情况时,陈某某又再次陷入沉默。
(2)心理测试分析。针对陈某某情况,获得同意后,选用SCL-90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出,人际因子分3.1、抑郁因子分2.3、焦虑因子分3.5,偏执因子分1.8;有明显的人际关系紧张及抑郁、焦虑情绪。
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63分,提示人际关系、焦虑应在中度以上,有轻度抑郁。根据陈某某沉默寡言并伴有一定的被害妄想,可考虑有中度的人际关系障碍。
(3)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分析收集的材料,结合心理测试的结果,作如下评估:
求助者食欲下降,失眠、多梦,头痛、胸闷、焦虑、紧张、敏感、易激惹等,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自知力完整,感觉、知觉、思维等未见异常,陈某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3.初步诊断结果:陈某某人际关系紧张,常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中。存在被害妄想,常常担心一个小病自己就会丧命。自尊低、情绪低、自我评价低、无助感、内心冲突明显,后悔自己不该吸毒,持续8周,反复发作,精神痛苦,社会能力缺失,有求助意愿,有头疼失眠躯体症状。失眠、多梦思想常陷于过往的痛苦经历中无法自拔。根据参DSM-5鉴别诊断,排除躯体疾病所致障碍、恶劣心境、精神病性障碍。曾有过因小事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过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考虑中度或者重度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发作,建议转精神专科治疗。
初步心理诊断结果:焦虑症。
(二)运用合理认知疗法进行心理干预
1.咨询方法的确定。
陈某某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认知结构歪曲造成的。陈某某由于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自己的病情非常的焦虑,恐惧。随之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严重制约着陈某某的负面情绪,对任何事物都无兴奋点,只是用压制、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要想改变这种焦虑、恐惧的心理,首先必须由医院专科门诊专家对其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其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必须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选择生活、创造生活;最后开放自我,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东西。
2.放松训练,让其平静心情。
人在放松状态时,全身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四肢温暖,从而获得愉快和舒适感。放松训练能够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3.主动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加强与其父母沟通,随后引导其主动采用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人沟通,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特别是现在陈某某是最需要关心与帮助的时候,更加需要家人的关怀;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让其亲人帮助陈某某在遭遇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而减少孤独或者抑郁。
4.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鼓励其对日常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使活动能够一件一件地完成。实事求是地制定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工作计划及需要完成的目标。制定计划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以免完不成计划反而造成心理负担。养成尽可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的好习惯。要掌握时问的主动权,尽量避免由于时间安排与实际活动的冲突而造成的手忙脚乱。
5.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改变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的道理,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
6.与其大队联系,鼓励其参加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使其压抑的内在能量寻找到一个释放渠道,排解其焦虑郁闷情绪。
(三)效果
1.自我评估。对艾滋病没那么担心与害怕,心情也没有之前那么沮丧,夜间能 够正常入睡,不再逃避现实,希望能够通过表现早日能够回归社会,回到父母身边,对过往的家庭经历及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往都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
2.警察评估。最近半个月,能正常参加各项矫治活动,完成自身任务,愿意与人交往,表现较为积极;情绪比较稳定,没有哭泣,夜间能正常入睡。无违规违纪,虽然在抽烟时独处,但在其他时间能和他人正常交谈。
3.心理测试结果。SCL-90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出,人际因子分2.2、抑郁因子分2.4、焦虑因子分2.1,偏执因子分1.7;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2分,各项情绪有所改善。
4.咨询师评价。陈某某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对自己身体情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有较大转变,有了更多的积极想法和行为产生。目前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影响了陈某某对家庭成员关系的看法,另一方面确实改善了其目前的人际关系焦虑的状况。
通过本次案例,引发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处理难点的一点反思。认知行为疗法在不合理信念对抗和调整核心信念方面很实用,但如何去突破咨询关系,深入的了解求助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共情针对性的转变不合理信念,需要咨询师在每一次的咨询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才能在今后的治疗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