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香包工艺 回归指导区 康复回归 职业培训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来到了贾汪区马庄村,参观了马庄香包工作室,买下了一个寓意为“真棒”的香包为徐州马庄的香包文化捧捧场。徐州马庄香包的制作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2008年6月7日徐州香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VII-26)。徐州马庄香包制作工艺既坚持了传统样式,又在技艺上进行了革新,引进了苏州刺绣技艺,创新了新型绣法和配色工艺,同时又填充了中药材。这一顺应市场形势的手工技法革新也为促进戒毒人员的康复回归奠定了基础。
引导戒毒人员学习徐州马庄香包手工工艺,让戒毒人员在学习香包工艺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评价,收获香包制作的成就感,能够提升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增强戒毒人员对未来出所后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戒毒人员制作香包的过程中,让戒毒人员在香包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图案的心理投射作用对戒毒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引导戒毒人员制作绣上“戒”字等警醒字词的香包并随戒毒人员出所带入社会,能够对其出所后的生活起到有效的警示所用。制作香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训练、自我审视、自我省身的过程。
在中医药专家指导下,戒毒人员在香包中填入藿香、金银花、白芷、薄荷、艾草等中药材并长期佩戴,能够起到安神镇静、防毒戒毒的功效。引进制作香包技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项目,能有效提高戒毒人员的生存能力,促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创业就业。
综上,引进徐州马庄香包手工技艺作为特色戒治项目应用于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的戒治能够很好地解决综合教育戒治手段后劲不足的问题。
一、方案制定
1.开展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适应能力测试,依据《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制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在实施香包工艺项目前有针对性的对戒毒人员进行回归社会适应能力测试。结合量表开展个别谈话,谈话内容以回归社会为主题,重点了解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戒毒自信心、生活期望值。
2.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筛选条件:原则上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全员参与,有条件的排除精神病史、手部残疾、患有严重慢性疾病人员。
3.项目设计:本次项目在回归指导区开展项目测试,参与戒毒人员30人。项目开始和结束组织戒毒人员开展《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适应能力量表》测试并进行测试比对。每次香包制作活动开展时间为两个小时,每周开展四次香包制作活动,三周为一个周期。香包制作项目具体内容:根据每个戒毒人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授戒毒人员香包的基本制作工序,民警在戒毒人员制作香包过程中通过正向激励提升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和生存能力,心理咨询师通过香包刺绣的图案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投射研究。
二、方案实施
实施地点:回归指导区。
实施工具:剪刀、针、铅笔、香末、棉花、树脂、彩色布料、各色绒线、各色绣花丝线、衬布、硬纸板、胶水或浆糊、脱脂棉、纸筒、彩珠、光片、铃铛、中药香料。
实施内容:
1.兴趣引导,厚植情怀
引导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学习香包制作,首先应从兴趣引导入手,戒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脑回路奖赏机制异常,对于很多事物缺乏兴趣,懒惰散漫习性不易改变,因此兴趣引导至关重要。在香包制作中兴趣引导的方法有:一、兴趣诱导法。为了引起戒毒人员的兴趣、激发戒毒人员的情怀,就需要从戒毒人员的需要和欲望出发,巧妙地把戒毒人员的需要和欲望与香包制作的文化和情怀融合进来。二、分解目标法。香包制作是纯手工工艺,因此制作时间长、刺绣工艺复杂,这就需要把香包制作分解成几个小目标,通过不同目标完成提供正向激励,促进戒毒人员的兴趣提升。三、竞赛激励法。通过开展香包制作比赛、香包创意比赛等活动促进戒毒人员产生竞争意识,通过竞争增加香包制作的浓厚氛围,进而整体提升回归适应区戒毒人员的整体兴趣。通过以上方法,在引导戒毒人员兴趣提升的同时,通过课堂化教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厚植香包蕴含的情怀。
2.香包戒治,实现自我
戒毒人员在制作香包过程中,民警会通过共同制作、自由谈话的方式引导戒毒人员畅所欲言,了解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真实想法。通过香包制作的程序,民警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在手工缝线中,民警寓意其一步一个脚印,人生要踏踏实实,一个虚线可能就会影响整个香包的制作。在刺绣中,民警让戒毒人员根据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对自我警醒的文字,很多戒毒人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戒”这个字,说明其内心中对彻底戒除毒瘾的渴望。在中药填充过程中,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请中医药专家出具相应的处方,通过中医药香薰治疗,缓解戒毒人员的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整个香包制作过程也是戒毒人员自我实现、自我审视的过程,在制作香包中戒毒人员既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新的职业技能,有效提升了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创业和生存能力,又通过香包的刺绣创作投射了戒毒人员的心理,有利于民警进一步开展回归指导和后续照管工作。
3.导航心智,点拨人生
人生虽然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但戒毒生活却是踏上了可以回头的路。目前香包的生产和销售都已形成规模,国内多个地区形成了香包产业基地,香包产业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着较大的市场。小香包做成了大产业,对于戒毒人员而言,通过制作香包而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成为了可能。职业培训戒治通过香包项目得到了深化和落实。很多戒毒人员在制作过程中都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想要为家人制作香包,寄托情感;有的想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抖音和电商平台来推广创意香包,作为出所后的创业手段。小小香包,点燃了戒毒人员对生活的希望,点拨了戒毒人员浪子回头的人生。香包制作不仅仅是重复的工艺生产,更是一项充满创意的艺术创作。戒毒人员在制作香包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启发了心智,获得了正向激励,为人生步入正轨提供了导航。民警通过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利用香包工艺有效促进了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的康复。
三、实施效果
在实施项目前后通过《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量表》对回归指导区30名戒毒人员分析,发现76.5%的戒毒人员在社会适应能力模块上有明显提升、63.6%的戒毒人员在戒毒信心模块上有明显提升、55.9%的戒毒人员在处理家庭社会关系能力模块得分有明显提升。可见,通过香包工艺戒治,康复指导区戒毒人员回归适应社会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戒毒人员回归戒毒信心得到了有效激发。
一、适应需求,精准施策
回归指导区作为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最后一站,有效的戒治教育能起到总结过去、衔接社会的重要作用。香包工艺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项目,有着上手快、特色明显、习艺氛围轻松、经济效益可观等优势,比较适合在戒治时间相对较短的回归适应区开展。实践证明,香包戒治项目能够激发戒毒人员生活动力源,促进戒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降低复吸率。
二、正向激励,助力回归
通过香包工艺学习、制作、总结,戒毒人员心理上得到了正向的激励,情感上收获了成就感。在香包制作全程引入心理咨询、心理投射、心理干预等心理戒治方法,深入了解戒毒人员的心理,根据《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适应能力量表》测试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心理预期,有效构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衔接渠道,助力戒毒人员顺利回归。
三、提升就业,降低复吸
通过调查,戒毒人员就业安置率和三年未复吸巩固率呈正比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要做好戒毒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就业是戒毒人员适应社会的最重要途径,职业技能是戒毒人员的就业基础。戒毒人员在经历了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后对回归社会普遍具有社交恐惧心理,因此引进类似“马庄香包工艺”项目能够有效缓解戒毒人员适应社会的难度,促进戒毒人员再就业、再创业。综上,通过提升戒毒人员的职业技能促进戒毒人员就业能够有效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能够有效促进戒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