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教育矫治 焦虑症
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由于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部分戒毒人员在认知、意志、行为上一时难以适应戒治生活,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自责等不适表现,不同程度地影响戒毒人员教育戒治成效。
(一)确定治疗对象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顾某,女,29岁,初中学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亦无精神疾病史。
个人成长资料:顾某,安徽省滁州市,家中有父母和姐姐。顾某父亲小学文化,经营一个小外卖部,因为长期不在家,对顾某的管教较少,对于顾某只是一味给予金钱或者物质上的关怀,很少关心顾某的学习以及成长。顾某母亲对顾某姐妹二人的管教也比较放任,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也很少过问。顾某小学时期成绩一般,但是对于文艺活动展现出高度的热情,但是父母对此强烈反对,拒绝顾某想读艺术中学的要求。顾某在上初中后表现懒散,经常旷课,不服老师的教育管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劣。上高中后,顾某想进入演艺圈,不顾父母和姐姐的反对,高一上学期中途辍学偷拿家中六百多元钱,独自前往合肥寻找自己的演艺梦。
起初,顾某找到了一家小型的非法模特演艺公司工作,因为公司业务都是在酒吧等场所,公司老板顾忌顾某年龄较小,便让她做公司模特的后勤保障工作。一次顾某在夜总会里被社会不良嗜好人员诱惑,开始尝试吸食冰毒,后因毒瘾经常发作,做事丢三落四,被演艺公司开除。走投无路的顾某被迫回到滁州老家,并隐瞒吸毒事实。顾某父母将顾某重新送回学校后,感觉顾某像变了个人似的,从以前活泼开朗热爱文艺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整天闷在家中,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直到顾某在房间偷偷吸毒被母亲发现后,父母才知道顾某已沾染上毒品,一发不可收拾。
精神状态:精神面貌较好,讲话清晰缓慢,意识清楚。
身体状况:有哮喘病史,强制隔离戒毒以来无明显发作。
社交情况:无知心朋友、很少和亲戚来往,与父母沟通不畅,与其他戒毒人员关系不是很好。
心理测试:对顾某进行全面了解后,确定选择SCL-90、SAS、SDS三种量表对其进行心理测试。
SCL-90:总分168分,阳性项目45项,人际2.5,抑郁1.5,焦虑3分,饮食及睡眠3分,敌对2.4分,精神病性1.8分。
SDS:53分(无抑郁 )SAS:65分,属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期感觉特别无聊、压抑、苦闷、烦躁,无失眠、饮食下降情况
个人陈述:顾某在半个月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感觉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希望能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顾某不久就要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按理应该开心,但是就是高兴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特别的无聊,时常茫然不知所措,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但是忍不住说话态度不好,性子急。自我感觉心里负担较重,感到压抑、苦闷,觉得民警和同戒都不能理解自己。半个月前,因为内务卫生的工作分配和同一个组组长发生争执,民警及时赶到制止,民警了解情况后对进行个别教育。
(三)民警观察和他人反映
民警观察:顾某身体正常,衣着整齐,感知正常。自控能力基本完好,言行保持一致。性格内向,易敏感。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责任民警反映:顾某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很孤僻,尤其是与同宿舍其他戒毒人员关系不是很好,情绪比较低落、行为养成较差,教育戒治不积极主动。
其他戒毒人员反映:顾某情绪不稳定。
(四)教育矫治目标和方案制定
1.目标:
短期目标:改善人际关系,缓解焦虑情绪,正确面对现实,改变错误认知。
长期目标:提高认知程度,建立自信,学会以行动去解决问题,达到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完善人格。
2.方案:
第一阶段: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宣泄情绪。
通过民警积极教育引导,顾某与民警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开始做心理放松练习,配合适度的肌肉动作训练,消除身心障碍。
第二阶段:帮助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改变认知和情绪。
联系心理咨询师对顾某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具体运用倾听、对质、解释、影响性概述等影响性技术,与顾某一起探讨问题引发的问题。
通过过“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和深入交谈让顾某领悟:一是父亲和母亲对于自己的严厉管教以及不及时的关心是因为要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提供金钱,不是不爱与不关心;二是由于自己长时间以不适当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处理各种问题,导致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空间中的恶性循环。
第三阶段:巩固心理咨询教育矫治效果,促进心理健康阶段。
通过多次心理咨询和教育矫治相结合,帮助顾某重新理解家人,重新树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五)效果评估
1.自我评估:顾某表示自己已经不再为生活所苦恼,每天睡眠饮食已正常,与其他戒毒人员的交往趋于正常,对于自己的目前情况也产生认同,对自己的未来开始充满信心。
2.民警及他人评估
顾某变化较大,开朗许多,和以前判若两人,好像一切都走了上正常轨道。
本案例是民警通过运用教育矫治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改变戒毒者错误的认知观念其不合理的认知及行为。案例中运用认知疗法的理论,开展三次会谈,并按照会谈的基本流程设定目标、让戒毒人员了解自身认知模式,并布置家庭作业、开展反馈等:对于案例中对象的咨询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为帮助个体意识到自身认知、帮助其改变自卑人格和促进其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案例在戒毒人员的心理康复目标设置上是切中要害的,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还是无法深入的展现各种治疗技术以实现各种目标。如果仅以认知疗法来看,案例后续可以继续运用方式技术、积极自我陈述等技术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