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戒毒人员 绘画 心理分析 特征
近年来,随着心理矫治在戒毒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而戒毒人员心理在以言语为主的心理矫治过程中阻抗较大、防御性较强,有时会极大的影响心理矫治效果。绘画心理分析能够越过语言将感情直接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戒毒人员通过绘画投射的方式,真实反映内心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将潜意识压抑的情绪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释放与满足。为此,我们根据绘画心理分析对戒毒人员的潜意识层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戒毒人员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一、 戒毒人员绘画心理分析特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45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2.研究方法:提供绘画纸张(A4)白纸、蜡笔、铅笔、水彩笔若干(颜色不限),每次绘画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画前向参加者介绍绘画要求,绘画内容以半命题形式为主(画中必须包括房、树、人三元素,其他元素可自由添加),不强调绘画技巧,绘画过程中不允许画简笔画,及火柴人。
绘画完成后,咨询师要求每一位参与者讲述绘画内容,并且鼓励参与者用心体会绘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感受。咨询师认真倾听后,对画的内容不做任何评价及解释,只记录参与者所讲述的有效内容,整理并标记。
(二)结果分析
450名参与绘画的戒毒人员共绘制495张画,去除86张无效图画(简笔画、模糊画),剩余409张为有效画。画中人物画多呈现于侧身、没有眼珠、注重口袋及纽扣描写、四肢不均匀及站立虚斜,人物关系多以家人团聚为主。画中体现戒毒人员思念家人,防御性较强,自我关注较高,依赖性强、缺乏稳定性及矛盾心理特征。画中树多呈现树干纤细、虚斜、树枝尖锐、树叶稀少、注重树皮描画、点线连接式绘画。画中树木体现出戒毒人员易出现由场所不适感到焦虑感、他们大多数在童年及幼年时期受到过不可逆的心理创伤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支撑和支持,造成成年后缺乏自信心、自卑、无力感等心理特征。画中房屋多呈现虚斜,单墙结构不具备支撑力,没有屋顶,着重刻画烟囱及浓烟,门窗紧闭或没有门窗。画中房屋体现出戒毒人员性格脆弱、敏感多疑,具有一定反抗性,对外界有较强的防御心理,隐蔽性强、封闭,对家庭结构及家庭概念不清晰,家庭内部多有矛盾,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画中多画有栅栏、雨水、乌云、太阳、河流、鱼、花朵等附加物,表明绘画的戒毒人员防御性强,缺乏安全感,心情低落,渴望被关怀渴望建立忠诚关系但是害怕被伤害,向往自由。
二、戒毒人员绘画心理共性特征原因分析
通过对409张图画中的常出现的元素进行总结分类,现针对出现的此类元素进行原因分析,从而为今后戒毒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措施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一)画中人物侧身或背影、人物没有眼珠,房屋门窗紧闭或没有门窗、外围有栅栏。此类绘画的戒毒人员属于比较典型的防御性心理,缺乏安全感,他们性格敏感多疑,不愿外界窥探真实的自我,此类戒毒人员大多分为两种极端性格。一种性格内向,不喜好与人沟通,自我封闭,怕被外界打扰,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另一种性格开朗,对他人或不涉及自己的情况侃侃而谈,看似融入集体,但凡是涉及自己内心的问题就处于回避或小心谨慎的态度,怕被他人窥探出真实自我。
造成这种防御性心理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戒毒人员在吸食毒品过程中大多受到毒品对脑部的侵害,这容易造成戒毒人员偏执、固执认死理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2.戒毒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认知狭隘,在长期与人交往过程中处于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状态,认为自己不同于常人感到自卑、迷茫。
3.戒毒人员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地位上都因为吸毒受到严重摧残造成自卑心理,觉得低人一等,不敢与他人交流交往。
4.戒毒人员大多数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是由家人、亲戚、朋友举报后抓获的,因吸毒造成思想上的偏差,戒毒人员固执认为遭受到“背叛”对他人抱有敌意。第五,吸毒导致戒毒人员偏离正常轨道,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性格自私孤僻缺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画中人物虚斜、四肢不均匀、房屋单墙,虚斜不具有支撑性,树干纤细。此类绘画的戒毒人员属于典型的矛盾性心理,他们内心脆弱,缺乏自信,环境适应能力差,追求不适当的关爱和满足,如若未达到预期的关注值易导致心态不平衡。
造成这种矛盾型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此类戒毒人员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内在混乱状态,一方面想要戒除毒瘾早日回归社会,一方面对自己戒除毒瘾不自信,认为戒除毒品过程艰辛痛苦没有自由,不愿配合戒治,造成场所适应不良产生焦虑情绪。
2.吸毒本身就受到社会的排斥、家人的冷漠对待、朋友及亲人的众叛亲离,戒毒人员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每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便会更加沮丧、失意的不良情绪。
3.戒毒人员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状态,时间久了形成自我消极态度,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更加自卑沮丧,此时,他们会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是自我否定后固执认为他人的关爱及肯定是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矛盾心理明显,得到不一个好的平衡性。
(三)画中房屋着重刻画烟囱、浓烟、没有屋顶、画中人物关系多以家人团聚为主。此类绘画戒毒人员属于典型需要家庭温暖型心理,他们大多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冲突,现迫切希望得到解决,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关爱,其中一部分戒毒人员对家庭结构和概念不清晰也可解释为长期吸毒导致自私自立,一心想着毒品没有过多精力分心于家庭事务上,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现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开始反思自己存在的价值对家庭的影响。
造成这种需要家庭型温暖心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吸毒者由于长期吸毒害的家庭生活拮据,可是他们照样不知廉耻的要求家人提供财力物力以备毒资,造成家庭经济拮据。
2.吸毒者情绪喜怒不定,如心情稍有不顺,就会对家人打骂恐吓,没有一丝情感,造成家庭的苦不堪言。
3.吸毒者长期吸毒后失去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责任观念、伦理观念。性格自私、冷漠,完全沉溺毒品感官之中,根本无暇顾忌亲人,有时会因为毒资贩卖、逼迫家人做一些丧尽天良之事,家人对其避之不及。
4.吸毒带来的负面影响,连累家人,子女在外被人议论,造成大家避而远之态度。
5.长期吸毒导致妻离子散,经过强制隔离戒毒后,慢慢找回遗失的道德观念、责任观念,开始后悔曾经做出的对不起家人的事情,迫切渴望得到家人的谅解,希望一家团聚。
6.对家人来说戒毒所是吸毒者最安全最正确的地方,但是对吸毒者来说,这里是一个冷酷冰冷失去自由的地方,所以他们渴望得到家人的关怀,来帮助他们树立戒毒信心。
(四)画中人物面部表情悲伤,树木画中树枝尖锐,树叶零散,着重树皮伤疤的描画,多出现太阳、雨水、云等元素。此类绘画戒毒人员多属于极端性心理,他们大多心情抑郁不明朗具有攻击性,早年受到过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不当成为吸毒促发因素,比如过分溺爱,过分严格,甚至存在家庭暴力行为,这些家庭教育明显的失误会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2.调查研究显示父母早年离异,孩童的身心健康较差,长期生活在缺乏情感交流的环境,心灵创伤加上感情压抑,孩子成长事情易产生逆反心理,此类人群对毒品有较高的易感性。
3.吸毒者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一方面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倾诉自己的不幸;另一方面有逃避与别人过多接触,怕被拒绝,内心冲突激励,久而久之导致抑郁情绪。
4.长期吸毒导致戒毒人员情绪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紧张、易怒、好进攻,总是怀疑别人对自己不利,伴有“先下手为强”的心理特征。第五,部分戒毒人员认知水平较低导致看问题片面、消极,比如患病戒毒人员消极认为病情得不到好转是因为场所医疗设施差,民警没有重视病情导致,对自己长期吸毒造成身体功能下降闭口不谈。
三、 针对戒毒人员绘画心理特征采取的心理矫治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关心每一名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前期绘画心理分析归纳整理戒毒人员不同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矫治对策,协助他们摆脱毒瘾,早日以健康的身心回归社会。
(一)针对防御性心理过强的戒毒人员
开展人际交往类团体辅导,随着轻松的团体游戏,戒毒人员防御性心理会慢慢松懈,由于同是防御性心理的戒毒人员,大多存在相同相似的经历及心理状态,成员之间没有歧视和偏见,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纳,人际互动过程中,戒毒人员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能达到重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接纳他人的效果。常见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游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解开千千结、一路上有你、我们是朋友、森林舞会等。
(二)针对矛盾性心理的戒毒人员
民警对戒毒人员要保持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的态度,从而达到与戒毒人员建立安全和相互信任的关系。积极开展重塑自信类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团体游戏增强戒毒人员自信心,引导其正确认知,培养其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常见的重塑自信心类团体游戏包括:突出重围、优点座椅、无敌风火轮、今天我当家等。
(三)针对需要家庭温暖的戒毒人员
开展亲情联接类的团体辅导活动,协助曾经因为毒品忽略家人的戒毒人员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强化彼此间的联接。通过团体游戏形式,让戒毒人员体会到家人无私奉献,鼓励戒毒人员多关注、关心家人。常见的亲情联接类团体活动有:给某某的一封信、感恩父母、我的一生、家庭大事件等。
(四)针对极端性心理的戒毒人员
心理咨询师同戒毒人员一起探讨不良情绪的产生,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性症状和心理意识,协助戒毒人员自我剖析,调节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有:共情法、移情投射法、空椅子技术、合理认知法、放松疗法、叙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