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教推动戒毒人员何某错误认知矫治案例

2018-09-12

司法行政戒毒 综合教育戒治 错误认知 教育转化

戒毒人员何某,男,1994年出生,初中学历,漯河市人。吸毒史2年,主要吸食冰毒。入所后两个月,经常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只是用自己家里的钱吸食毒品,也没有太大的瘾,为什么要被强制隔离戒毒,自认为受到 “强制隔离戒毒”的处罚太重了。何某和宿舍其他戒毒人员相处不融洽,时常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打人,严重扰乱了戒毒场所管教秩序。

(一)制定戒治目标

何某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经营着几家公司,从小娇生惯养,被父母无限溺爱。被强制隔离戒毒后,仍以个人为中心,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能与其他人和睦相处。

针对何某个人情况,戒毒所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矫治目标:

1. 通过个别谈话教育和认知教育,使何某认识到吸毒的危害以及由于吸毒对自己的家庭造成的伤害。

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何某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逐步纠正惯性思维中常以个人为中心的错误观念。

3.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促使何某逐渐适应戒毒场所的生活环境,培养自律意识,学会与其他戒毒人员和谐相处。

戒治小组根据何某的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特征、不良朋友圈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戒治措施,综合运用认清毒品危害、分析成瘾原因、认知转化治疗、行为养成训练、理想信念教育等手段,逐步引导何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何某转变错误认知,树立戒毒信心。

(二)以认知教育为核心采取综合戒治措施

1. 促其彻底认清吸食毒品的危害

何某之所以吸毒,首先是其对吸毒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针对其认识上的错误、法律知识的匮乏,管教民警帮助其系统学习《法律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刑法》《民法》等,边学习边讨论,促其认真掌握和领悟。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学习,何某提高了对吸毒违法性的认识。

通过个别谈话教育,何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吸毒行为已经严重突破了法律的底线,从原来的那种“自己花钱吸毒,不偷不抢的,碍着谁了”的认识中彻底扭转过来,认识到了吸毒不仅违法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危害的道理。

2. 帮其分析吸毒成瘾的自身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心理咨询师从何某自述染毒经历入手,帮助何某深刻分析了他走上吸毒道路的主客观原因,提醒何某在戒毒过程中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寻找突破。

(1)交友不慎。何某刚读完初中就辍学,早早进入社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溺爱,零花钱张口即来,在社会上结识了一些所谓的“讲义气哥们儿”,他们经常出入KTV、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在一次朋友过生日聚会时,一个“哥们儿”拿出一小包白色物体,说“大家助助兴”,在好奇心和朋友义气的驱使下,何某第一次和“魔鬼”握了手……

(2)觉得自己意志力强,内心满不在乎。当何某意识到自己吸食的是冰毒后,并没有悬崖勒马、及时远离,反而抱着“偶尔吸一次,不会上瘾”的心态。殊不知一旦和魔鬼交易,最后终将变成魔鬼的奴隶。至于为什么继续吸食毒品?何某认为是跟朋友在一起,别人可以,自己不能显得太“懦弱”。

(3)我行我素,没有责任感。何某从小家庭条件较好,很多事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长期吸毒后,何某除了享受毒品的“快感”,就是想着怎么跟家里要钱继续购买毒品。到了戒毒所之后,何某依然保持着在家时的思维惯性,很少考虑未来的前途,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认识仍没有及时改变,经常沉浸在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里不能自拔。

3. 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其戒毒内动力

教育何某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端正其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妻子、感恩孩子、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帮助其唤起戒毒内动力。

通过系列感恩教育,何某从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认为父母的爱、妻子的关心都是理所应当中慢慢转变过来。何某开始意识到要感激那些有恩于自己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特别是父母,对自己完全是无私的爱,自己被毒魔纠缠,最痛苦的是父母,再不能让他们为自己吸毒伤心地暗自哭泣了。还认识到了要感恩妻子,自己在吸毒、戒毒期间,一直不离不弃,不能执迷不悟让她看不到希望了。

4. 综合施教促其坚定戒毒决心

(1)督促其掌握防复吸技巧,提高抵御毒品诱惑能力。

督促何某认真学习《戒毒常识教育》《戒毒康复教育》等课程,又安排何某参加抗复吸强化训练班,让何某学习并掌握一些防复吸知识和技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督促何某掌握一些情绪的自我调控、心理危机的干预技术等,又辅助于行为指导,何某逐步提高了自觉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2)安排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康复劳动,转移其注意力。

管教民警为何某安排了适当的劳动项目,鼓励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康复劳动,何某逐渐学会了与人合作,人际关系慢慢融洽和谐。在其后的劳动中,何某逐渐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起到了很好地转移负性情绪的效果。

(3)教育其远离毒友圈,结交能给其带来正能量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重回毒友圈子是复吸最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管教民警教育何某要果断切断其和毒友的联系,多尝试结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朋友。在戒毒期间,何某逐渐做到了从不认吸毒错误到反感吸毒朋友的有益转变。

(4)引导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勇敢求助他人。

吸毒人员内心比较脆弱,抗压能力差,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时,往往负面情绪丛生,觉得事事不如意,随产生大家都在针对自己的感觉,以吸毒逃避问题。因此,在戒治过程中管教民警鼓励何某要坚强起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对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做到事事不能依赖他人,又要学会一旦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能够勇敢地求助他人。

(5)从实现小目标开始,从一个个小成功中积累自信。

鼓励何某从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开始。例如,督促何某拨打亲情电话,报告自己近期戒治情况,赢得家人的支持;鼓励他每天都要努力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督促他每天取得较好的劳动成效等等。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何某感觉自己所定的大目标不再变得高不可攀,逐渐增加了自信。

(三)教育矫治终于取得了较好效果

通过系统地教育戒治,何某的不良情绪明显好转,与家人关系逐步修复。首先是认识到了自己吸毒的违法性,能深刻检讨自己吸毒的危害,树立了坚定的戒毒信心。其次是人际关系变得融洽,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得到了纠正,有了一定的集体观念。三是有了“我要戒”的强烈愿望,在日常学习、劳动、康复训练当中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后期曾受到了大队的数次表扬。四是自律意识增强,学会了抵御毒品和毒友诱惑的方法,能够自觉完成自己的阶段教育目标。

(一)在戒毒教育戒治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针对不同个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二)戒毒教育工作要紧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思路,系统施教,要积极探索最佳的戒毒教育矫治方式。

(三)戒毒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是综合施教,可以以某种方式方法为主,而不能顾此失彼、“单打独斗”。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