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1
戒毒;辅导;训练;矫治;康复;案例
程某,男,43岁,上海人。程某自90年代末开始吸毒,至今已有16年和“五进宫”的吸毒史,现在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戒毒。难戒治原因分析如下:
1.责任感严重缺失,是非观念差,心瘾戒除难。程某在16年的吸毒、戒毒、复吸的恶性循环中,家庭、社会、道德、责任感严重缺失,是非观念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在不断的戒毒、复吸过程中依赖心理更加顽固,导致吸毒心瘾难以戒除。
2.心理承受能力差,人格呈病态特征。程某在长期的吸毒过程中,逐渐淡漠了亲情观念,个人意志也在长期的恶性循环中处于崩溃边缘,心理承受能力早已脆弱不堪,人格也呈病态特点,难以正确看待和处理戒治中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戒治环境要求和变化。
3.思想消极悲观,情绪控制困难,心理障碍明显。多次的戒毒经历让程某产生了严重的“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悲观思想,心理障碍难以处理。在日常戒治生活中,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发怒,很难克制自己内心对戒毒场所强制性的对抗潜意识,环境适应困难。
(一)程某存在健康意识淡薄、吸毒成瘾严重、生理高危风险大等特征,对此民警采取心理辅导、体能训练等措施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程某存在稽延性症状明显、幻觉症状多发、思想行为消极悲观等特征,对此民警采取双重激励、心态疏导等方法改变个体戒治内因。
(三)程某存在认知偏差、戒治康复意识缺乏、遵规守纪意识淡薄等特征,对此民警采取心态教练、时间线教练等技术重建卓越心锚。
(一)程某在长期的吸毒、戒毒、复吸恶性循环中,早已不把自己健康当回事情,在平时的戒治中也是慵懒恶动,生理高危指标较为明显,心率、血压值、腰臀比、体质指数等均处于较差状态,健康风险指数较高。针对性教育戒治措施如下:
1.结合“约哈里窗”模型,构建知-信-行戒毒信念模式。
程某吸毒无害的错误健康信念是在长期的吸毒、戒毒恶性循环中养成的,要破除其吸毒信念,养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是针对性教育戒治的重要工作。结合“约哈里窗”原理,即储存的信息四种区域:一是你知我知(Open)的安全区域;二是你知我不知(Blind)的盲目区域;三是你不知我知(Hidden)的隐蔽区域;四是你我都不知(Unknown)的危险区域。在日常各类教育戒治过程中,不断将程某的安全区域变为最主要的区域,其余区域被缩到最小,构建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教育戒治模型。我采取互动体验式“约哈里窗”团体教学方式,将与程某不熟悉的戒毒人员组成“约哈利窗”交流小组,以周小组会、月大组会的形式,开展开放式区域信息体验交流,让程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信息交流模式。在“约哈里窗”交流体验活动中,以开放式的打招呼、自我介绍、来自哪里、掌声欢迎的交流方式,利用过去-现在-未来时空区分式体验让程某感受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环境下,程某的戒治活动不是一对一的说教式、封闭式的指点灌输,而是团队式、开放式互动心灵体验,从一开始的防范、抵触,到好奇、融入、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此过程中民警始终保持着以中立者的身份对程某小组体验循循善诱,使程某的信息安全区域逐步扩大。信息存储方式改变后的程某其戒治表现和健康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自我吸毒隐蔽区域和危险区域已被完全压制,健康意识和幸福生活已经成为程某信息储存的主要内容。程某认识到吸毒的危害及健康的可贵,相信戒毒效应的可持续性,从而不断激励占据突破自己的内心安全模式,激发其内在潜能,支撑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程某内心戒毒康复的知-信-行信念模式转变,增强了抵御吸毒心瘾侵害的能力。
2.科学设计康复运动保健处方。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还需先从生理角度入手,在戒治过程中通过科学设计康复运动保健处方,结合日常康复训练使戒毒人员看到成功的希望,教育戒治才会事半功倍。通过建立程某个体档案,归纳心理测试16pdf量表,跟踪关注其教育学习情况,康复训练达标等情况,根据程某心理问题归因、强弱、机体状况,分别制订和实施运动保健处方。运动保健处方以广播体操、健心康复操、太极康复操、有氧慢跑为基础,结合两项戒毒人员自选训练项目(经络按摩操和穴位按摩操)和一项特色项目花式跳绳为运动康复训练主要内容规划训练时间周期,训练过程结合诊断评估五大身体机能康复,穿插各类专项康复训练内容,避免训练单一枯燥,激发程某的运动兴趣,利用不同项目对程某产生了不同心理状况影响。例如通过太极操和健心操增加个性培养及情绪调节;跑步及器械练习体现意志磨炼及健身作用;理疗按摩、散步使紧张的心理、机体得到抚慰和放松;球类活动和集体跳绳则包含了人际交流与集体观等等。
在运动康复干预过程中,程某初期是比较懒惰的,我就鼓励程某每次将自己的运动体验记录下来,以周、月为周期进行过去式回忆,再结合现在式对比和将来式展望,形成时空运动体验模式,在运动康复干预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心理激励循环。在运动康复体验过程中,我以“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康复体验”为主题,不断鼓励程某积极与其他戒毒人员相互交流,建立友谊。在程某体验遇到挫折时,及时与程某分析自身健康状况和今后保健方向,对程某健康习惯和健康状况的好转及时予以鼓励,不断增强其体验康复运动的信心和决心,扩大运动康复体验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通过长期的体验,程某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即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二)程某来队后,时常以头痛、腰痛、腿疼和夜间就寝困难等病症向民警提出诉求。同时,合成毒品对中枢神经的损伤导致程某具有阵发性的异常幻听症状,如表现出模糊状、阵发性幻听、幻觉,在民警对其进行教育时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行为消极悲观,始终以受害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由此导致各类高危症状多发。由于稽延性症状的反复,对程某的戒治生活及行为习惯影响较大。针对性教育戒治措施如下:
1.双重激励提升戒治教育关系契合度。由于程某长期吸食合成毒品,戒治初期稽延性戒断症状时常反复,由此引发众多心理问题。结合合成毒品危害等级及中枢神经恢复周期,我们针对性的研发了专项、平衡、灵敏、功能性康复训练项目,利用神经训练仪器,灵敏性、技巧性运动处方,针对性的对程某进行训练。在日常戒治过程中,程某也有过不配合,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的时候,甚至在戒治初期还抱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还是程某对我的不信任,抱有以往“吃官司”的心态来参与戒治。而这一系列心态的出现,关键还是程某的内心舒适空间在作祟,习惯于自己的舒适空间,不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为此,我结合日常训练开展了“舒适空间导向体验”,在各类针对性训练间隙以舒适空间体验、引导、突破为三点核心目标,使程某在每一次训练中体验到原来在自己的舒适空间内的危害,激发程某寻求改变的自我觉醒,从固有的抵触中帮助程某看到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和今后需要改变的方向。以程某高频率出现的封闭式动作形态,分析其改变自我的过程和需要克服的不适感。通过吸毒、失去自由、对抗、烦躁与戒毒、康复、重建生活信念、自信健康等正负固定信念、行为、情绪体验,程某看到了自己痛苦和问题的核心根源,当程某日常戒治中的偶然内容(各种生活事件)被剥离后,程某觉察到其痛苦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没有具体内容的恐惧不安,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适空间,才能赢得改变的空间和动力。在这过程中会有不适感,这与训练后的恢复过程是一样的道理,以运动过程结合舒适空间突破体验,双重属性复合激励,成功引导程某面对一系列表面上不同而根本上相同的戒治生活态度,学会正确面对困难、痛苦、挫折等负面情绪,同时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教育沟通模式,提升了戒治教育关系的契合度。
2.心态疏导改变个体戒治内因。针对程某戒治过程中心理问题和情绪困境产生的不同诱因,分别进行针对内容的心态疏导。疏导过程坚持耐心、关心、诚心的“三心”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程某懂得生活在“此时此地”中。
程某在戒治过程中各类问题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多维度的交流问题,从意识层面构建感恩、承诺、负责任的心态,是戒治意识改变,人际交往能力重建的重点。为此,我从初期的引导程某学习手语操“感恩的心”、“谢谢你”等活动,在练习过程中不断以语言激励、同伴分享、小组演绎的方式巩固、提高、扩大手语操的心理激励作用。程某在长期的意识灌输下,固执、封闭的意识形态及人际交往行为模式开始转变。当程某在戒治过程中,因与他人发生矛盾或目标没有达成等挫折发生后,心态状况出现反复和疑问时,我及时采用“红黑游戏”、“扳手腕”等体验方式,让程某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懂得矛盾的发生就是在于自己不能够正确看待结果,只有以谦逊的心态处事才能赢得机会,别人接受自己的前提是自己也需要包容他人,给予程某心态建设支持。通过心态分析和感恩、承认、责任模式体验,帮助程某明白一切问题的根源实际都是在自己,以辅导者的中立角度,点对点的剖析各类问题不同处理方式后的体验结果,形成对比效应,逐步破除思维模式中推诿、不负责任、找借口的固有安全思维模式。此过程中我仍然不断激励程某心态建设,以受害者和负责任者的故事示例和角色模式对比,不断支持让程某体验到当问题发生后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处事模式,引发程某个人内因改变,明白自己戒毒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晰今后生活目的。通过不断的体验获益,增强了程某心理和情绪的控制能力,最终成功转变为自我戒治内因。
(三)程某在入队时认知上抱有明显的掩耳盗铃等错误导向,而且这种错误的认知在其固执的性格诱导下极为顽固,长期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民警开展的毒品危害分析置若罔闻。认知心态的偏差导致程某在戒治康复过程中认识不到吸毒的危害,对戒治康复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不服民警管理、反感习艺康复、消极对待康复训练,缺乏明确的戒治康复目标,混日子的思想严重。针对性教育戒治措施如下:
1.心态教练技术瓦解思维障碍。心态教练技术是一种心态训练的技术。认知偏差导致程某戒治心态消极对抗,心态教练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引导程某对自我负责,激发程某的潜能,增强其采取积极戒毒行动的内趋力。
在对程某的戒治过程中,其顽固的吸毒认知实际上是一种信念层面的认知障碍,通过心态教练技术分析,我确定在程某的大脑中有问题框架模式与资源框架模式影响着其思维。这种障碍模式如果仍然用以往的资源框架对其进行教育矫治,只会引发程某陷入以往戒毒失败的痛苦框架模式中,“戒毒我做不到”、“我是失败的戒毒者”,程某只会启动过去的记忆,用过去的经验去面对当下和未来,此时程某的内心和经验会自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因而生成逃避、愤怒、消极、指责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倾向,如此恶性循环,程某只会越来越无助和绝望、无价值,更加原地踏步,永远在失败和障碍的模式中徘徊不前。为此,我在对程某的教育戒治过程中开启了障碍瓦解模式教练技术,当程某面对日常戒治产生抵触时,通过引导程某设想积极投入戒治活动后会取得戒毒成功的愿景,争取减期早日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个过程中不断以感官系统刺激法支持程某设想当未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场景,成功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冲击程某以往的思维框架模式。此过程中不断组织程某与其他戒毒人员一起运用角色定位法进行戒毒意愿挑战活动。活动中以个人意愿测试和信念巩固为主题,强化了程某戒治意愿框架,用目标的吸引力打破了程某固有的思维框架。期间,程某曾在一次集体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我说:“我练太极康复操这么长时间了,自我感觉没什么效果,真不想坚持了”,这实际上就是思维框架障碍导致的信念波动,我采用了换框对话支持法,“因为你在做比练太极康复操更重要的事”简单的对话技巧,得到当时周边戒毒人员的认同,程某也平复内心波动,坚定了自我戒毒的信念,内在心理品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2.时间线教练技术重建卓越心锚。心锚实际上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是自身的感官系统接收到某种固定刺激后,在大脑的次感元上形成固定的情绪、信念、态度,甚至引发固定行为的心理现象。程某的行为偏差,情绪波动,信念、态度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长期吸毒、戒毒过程产生的负面心锚反应,而且在戒治过程中,程某的情绪状态总是被过去不自觉建立的心锚所影响,却从未想到过可以主动改变或建立一些新的卓越心锚,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破解这一症结的关键就在于程某能够察觉自我的负面心锚。由此我用强过负面心锚数倍的能量和次数覆盖其旧的心锚,使其产生新的有效心锚效应。戒治初期程某与我的关系始终处于对抗和冲突的状态中,不愿积极配合各戒治活动,始终认为对自己都是没有用的,这也是其过往心锚的特定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时间线教练技术,在时间线教育过程中,我告诉程某:“想像有一条线,连接着你的过去和未来,那就是你的时间线。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左至右的一条线,也有可能是从上到下的线,或者是穿越身体的线都可以。在这条时间线面前,我可以寻找过去的经验、治疗过去的创伤,进行时间管理,以及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程某抱着好奇的心态也随着我的引导进入了心锚体验过程,渐渐地在时间线前,程某就像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自由的选择时间线上的过程,超越了过去的记忆、未来的限制及现在的窘迫。在这种情况下,我用隐喻的语言方式,隔离了程某对痛苦记忆的情感和尴尬,减少了他对我的阻抗,并和程某一起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检查他过去的时间线,程某居然告诉我他过去的时间线上有着大量的黑暗、阴影和空白。我顺势引导程某看清这些都是自己长期吸毒、戒毒恶性循环而产生的心锚,只有通过现在的努力戒治心态和行为去修补之后,才会让自己当下的线和未来的线更平直、更光明,程某明白这个道理后,当时就立刻感觉到轻松和舒适。从时间线教练技术中,程某的卓越心锚逐步建立,每当纠结和烦躁时,我就重复时间线教练技术帮助程某回到过去事件中去,开展教练支持,化解障碍,建立卓越心锚反应。退出时间线后,程某回到当下也逐步养成了检视自己的习惯,感觉到了选择的力量,调整了波动的心态。程某内心这张“弓”向目标方向拉开,心锚从消极负面调整到积极正面,心锚张力越来越强,最终产生了行动的意向和迫切感,就像发射一张弓那样瞄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积极消除自我戒治顽症,日常戒治表现和诊断评估成绩不断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育戒治,程某三期戒治过程中的戒治目标已较好实现。
在生理方面:通过近两年的综合教育戒治,从整体躯体症状反映看,稽延性戒断症状已消除,戒治过程中由于神经紧张、恐惧、烦躁、孤独、空虚、思维混乱所带来的胸闷、头晕、失眠、出汗、疲劳乏力、消化不良等得到有效改善,各类症状消失。国民体质测试中,程某的灵敏、平衡、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均属于优秀水平,康复体质达标五项成绩得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诊断评估分值达到80分。
此外,程某的BMI指数从入队时的18.7也恢复到正常的22.1。体成分测试中,基础代谢率恢复到2100,体脂指数控制在16%,与肌肉含量成正向比,体质营养恢复状况良好。血压状况也从病态血压恢复到130/75的常态血压状况,基础心率恢复到了78的正常心率水平。自我保健、自我锻炼意识提高,而且在实施运动康复保健处方过程中,程某都能认真按指导民警的要求去做,认真完成处方所给予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经过民警近两年的支持和监督,程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已逐步形成。
在心理方面:通过近两年的综合教育戒治,程某已经学会了认识自己的短板,修炼自我克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面对失败的恐惧以及戒治压力时,程某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提升自我戒治的能力,激发持久的活力和热情,解除心理障碍、理清思维短板,找到自我成功的方法。
程某学会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欢自己——发展自己,形成了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心理正性循环。在戒治过程中,程某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而不是受害者。正常的心智和情商使得程某懂得在戒治过程中负面情绪最高涨时下锚,并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成就感,能充满信心地投身于自己的戒治生活中,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通过诊断评估心理测试,程某的心理测试成绩为良好,其中入队初期的敢为性、敏感性、稳定性、紧张性、忧虑性等分值均回到了正常指标。
但是按照戒毒一般标准而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后仍然需要三年的社区康复戒毒,程某在回归社会后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教育戒治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必须长期坚持,使得程某能更好的接触社会,适应当今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被社会所接受,从而在未来的3年社区康复戒毒过程中仍需坚守戒毒信心和秉持戒毒操守。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民警需要继续支持程某去认识和启程,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面前人人平等,相信每个人都具备成功的一切资源,只是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程某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就是以其本人的承诺为前提,激励其挖掘自身潜能,提高个人成功欲望,朝着其期望的方向改变,以最佳的状态达成目标,创造最佳的戒毒成果,成功实现戒毒承诺,开启健康生活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