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亲情帮教 转化 保持操守
戒毒人员因曾经长期吸毒、不断戒毒,大多在心理上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和亲人大吵大闹,做出伤害亲人过激行为。甚至为了毒资,不断的寻找理由欺骗家人和挚友,一点点的伤透了他们的心。因此,家人慢慢对他们失去信心和耐心,直至放弃他们。这是戒毒人员亲情、爱情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戒毒人员始终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在强制隔离戒毒分期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戒毒人员开展不同的康复、转化教育,融入亲情或爱情教育(帮教),充分发挥家庭因素对戒毒人员的感化作用,不仅能使戒毒人员感受到亲情及爱情的温暖,重新点燃生活信心,还能使他们积极配合戒毒矫治,融入到场所正常生活中,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后,坚持操守,不再复吸。
张某,男,40岁,初中文化,叙永县人,离异。其父母健在,上有一兄长,家境较好。张某曾经在当地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因嗜赌,被单位开除。偶然间在朋友的蛊惑下,沾上了毒品,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屡戒屡吸。于2009年10月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往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2年。面对他一次又一次的复吸,家中债台高筑,妻子心灰意冷,不再对他抱有任何希望,遂与其协议离婚。两岁儿子判与前妻抚养。2011年8月张某从戒毒所出所后,回当地经营酒楼,并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郑某,经过了辛勤的打拼,酒楼生意开始红火,其又再一次沉迷于毒品、赌博之中,并于2017年6月被警方抓获,送往泸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两年。
自该戒毒人员分入康复二大队接受教育矫治以来,一直精神萎靡不振,时常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也不爱与人交流,找他谈话,他也爱理不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让人看到他的内心世界。
他在康复习艺劳动中,态度消极不主动学习产线工艺技术,基本能服从安排,但注意力不集中未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操作,导致部分产品不良报废。晚上点名熄灯就寝后,张某常一人在舍房静坐,经值班民警提醒后才上床休息。
一、制定方案
(一)心理诊断
经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131,总均分1.46,阴性项目数55,阳性项目数35,阳性项目平均分2.17,躯体化1.00,强迫症状1.40,人际关系敏感1.33,抑郁1.85,
焦虑1.70,敌对1.67,恐怖1.14,偏执1.83,精神病性1.20,其它项目1.57。
分析认为各项指标中等,冲动性较低,不喜欢争强好胜,交际能力一般,有轻度抑郁、焦虑、偏执症。时间短,由现实原因引发,精神痛苦在可控范围,将张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其原因有三:一张某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皆有退休工资,不需他担心太多,他在家排行小,自幼父母较为宠溺,由于家境良好且未经受过太多挫折等原因,让他养成自私、叛逆的性格,认为其再次吸毒是朋友所害。二社会支持系统较弱,与亲人缺乏沟通,张某自入所以来,没有亲人探视。三缺乏信心,自入所后,一直流露出很在乎女友郑某的情绪,但自觉无颜面对和他一起打拼的女友郑某,不敢与郑某沟通、交流。在感情上患得患失,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有自暴自弃的倾向。
(三)戒治目标
通过心理干预和教育矫治,纠正其错误的认知,树立起戒毒的信心,认真配合戒毒治疗;帮助建立家庭支持,改善家庭关系,感受家庭温暖。
二、实施情况
一是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张某刚入所期间,性格孤僻,表现出任性、焦虑等情况,自视甚高,觉得自己与其他戒毒人员不一样,不屑于其他戒毒人员交流。针对这一情况,民警安排张某参加了戒毒人员团体辅导,通过破冰游戏等辅导方式,让张某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点理解与尊重的美好。
二是合理情绪疗法:运用ABC理论、“产婆术式”等技术帮助其分析原因,纠正其错误的认知。使其从根本上认识的毒品的危害以及产生今天后果的原因,达到端正态度的目的。
三是针对性谈话教育:根据张某流露出的对爱情渴望的倾向,民警采用了面对面谈心的教育模式,隔三差五找其谈心,鼓励其需自尊、自爱、自强、自信,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戒治,争取早日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女友郑某看到转变,那么一定能收获美好爱情的。
四是建立有效沟通,帮助重建家庭支撑:民警多次通过电话与其父母以及女友郑某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张某的现实表现情况。通过民警们的努力,郑某终于原谅了张某,说:“只要张某能认清自身错误,彻底远离毒品,那么她一定会等着张某回来的。”并托值班民警们捎话给张某,叫其宽心,在所里认真悔过自新,不用担心家,一切有她!自那时起,郑某每周定时给张某写信,诉说思念,鼓励其积极康复,早日回归家庭社会,渐渐的,张某变得阳光乐观起来。
郑某与戒毒人员张某属于恋人关系,并未领取结婚证,因此不符合探视要求,为了使张某全身心的投入到戒治生活中,戒毒康复二大队民警多次与郑某联系,把张某在所内积极康复戒治的表现告诉了她,面对民警们真切的关怀,郑某备受感动,流露出了与张某结婚的想法。大队领导主动找到所部相关领导,为张某出所办理结婚手续寻求政策支持。2018年3月19日,在强戒所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由大队三名民警陪同张某出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通过六个月教育矫治,张某慢慢走出阴霾,从最开始的心理焦虑烦躁、情绪悲观消沉,渐渐转变为开朗乐观,积极主动的接受大队的各项纪律要求,康复习艺劳动上也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参与进了戒治生活。2018年5月他加入了自主互助委,并当上了纪律委员。积极认真的配合民警们的工作,开始担任起民警们与强戒学员之间的沟通员以及心理观察员。
他在周记中写到“感谢民警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暖,体会到了不离不弃的伟大,世间有如此多的美好等待着我,出所之后,我一定会远离毒品,时刻陪伴在亲人、爱人的身旁。我坚信,纵使遍地荆棘,我也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无畏前行,拔开迷雾,重见曙光!”
2018年12月,张某已签满120分。顺利通过诊断评估。强戒所向省局呈报张某提前六个月解除强戒意见。
五是利用活动情感帮教:2019年2月2日,鉴于张某入所以来的良好表现,戒毒康复二大队推荐张某参加全省“春暖情归”探访活动,帮助其回归家庭,督促其参与家庭劳动,与亲人良好沟通,主动表达内心感受和愿望,获得家庭力量支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达到尽快进入家庭角色的目的。
一、效果评估
目前该员已经回归社会,在跟访中,张某自述现在心情很愉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近期还准备和妻子郑某一道,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对于毒品,他再没有沾染。张某的父母及郑某都高兴的表示,此次张某回归,的确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人变得勤快了,顾家体贴有孝心了,而且自律性也提高了,还自己定期去康复中心体检。十分感谢强戒所对张某的教育。
在对其矫治教育,抓住重点,因材施教,辨证施治,通过场所、民警以及家庭外力引导作用,适时融入爱情元素(教育帮教),收到较为不错的效果。
二、个案反思
一是搭建感情桥梁促矫正。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民警有足够的耐心与关心去激励和引导他们。家庭力量在戒毒矫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支持在整个教育矫治中含金量较高。民警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搭建亲情、爱情平台,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参与戒毒帮教的积极性。此案例中正是张某妻子郑某后期每月坚持探访,让张某与妻子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了悔过与成长的机会。
二是树立阳光心态促成长。为了实现所内矫治和出所后的无缝对接,有效巩固了所内戒毒成果,民警运用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法与技巧,注重感受,尊重戒毒人员实际要求,强戒所开展回归前探访活动,让其提前适应家庭生活,通过与亲人的交流,亲情的抚慰和润养,催生其感恩、向善、积极、自新的阳光心态,鼓励其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以坚强的意志、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和社会,实现了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