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普法宣传;青少年法治教育
*
社会公众
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寒暑假
福建大田县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起源于2001年,至今已有17年,参加学生近4万人次,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材料近60万份,接受法治教育群众40万余人次,遍布全县18个乡镇,被认为是“大田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受教育人数最多、历时最持久”的普法活动,为推进大田县法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教育部普法检查验收组曾高度评价大田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程……如果我们国家有三分之一的县、三分之一的学校能像大田县这样开展“带法回家”,那么我们国家的公民普法工作将会有新的突破……。”
活动期间,《福建日报》《三明日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等省、市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教育部《中国德育》、国家关工委《中国火炬》、省《德育》等杂志发表专论;省教育厅、司法厅、闽南网等多家网上平台转载发布,放大普法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全社会支持下,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所孕育的法治之花将会遍地开放,结出累累硕果!
1.什么是学生“带法回家”?为什么说学生“带法回家”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创新之举?
答:学生“带法回家”,狭义上是学生把法律带回家,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广义上是青少年在家乡宣传法律法规,营造整个社会学习法律的浓厚氛围。学生“带法回家”破解了学校法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社会实践挤占教学课时、基地紧缺、资金匮乏、安全保障等诸多难题,将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青少年法治教育更加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普法的过程中,青少年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既增强了法治意识,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2.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如何开展?
答:一是调研定题。各部门开会研讨,确定宣传、实践活动主题,主题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并结合当前最新的法律法规,捕捉社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二是借风行船。整合资源,从公、检、法、司各部门中邀请数十位优秀干部组建兼职法律教师队伍,由他们负责活动主题设计和资料选编、给学生上日常法律常识课、开展下乡前的专题培训,为活动开展提供法律支撑和援助工作。三是合力备料。每次活动前夕,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部门配合,联合印制、制作普法宣传材料和展板。四是因地编组。按照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乡镇组成一个大队,每队又分若干个小组,从小组内民主推选组长,组长负总责。编组名单一式两份,留有师生电话号码,便于老师了解和督促工作,也便于学生有困难时能及时向老师求助。五是誓师动员。临行前,召开动员大会,重申活动意义、安全保障,宣布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六是各显身手。假期伊始,学生们回到各自家乡、社区,手持介绍信到相关部门报到。在各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各小组运用上街宣讲、入户讲解、集会报告、个案咨询、广播讲读、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分发材料等多种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宣传。七是总结表彰。开学初,学生们按照要求上交活动照片、活动记录、典型案例、体会感想、总结材料、工作鉴定等材料,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验收和表彰。
3.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群众学法用法的水平,那么活动期间有哪些学法用法的案例呢?
答: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如一股灵动的清泉,激活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也激活了社会的法治发展,活动期间,涌现成千上百的鲜活案例,比如案例一:村民换锅维护合法权益。大田县均溪镇村民张叔买了一口新锅,用的时候发现漏水,妻子张婶叫张叔去换,日杂商店老板却以“锅已加水,会生锈”为借口不给换。回家后,张婶责怪张叔“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不中用”。在楼上温书的女儿听见父母发生口角,弄清原委后,便带上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宣传材料——《<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解读》,然后拉着张叔重返日杂商店与老板理论,老板细读了法律法规后,心服口服地给换了口好锅。父女俩回到家中时,劝架尚未散去的邻居们夸奖道:“这个女娃不简单,既有文化又懂法 !”。案例二:打工青年讨薪全胜而归。大田县太华镇5名打工青年回乡途中听说学生“带法回家”普法队在太华镇圩场上宣传《劳动法》,便诉说在晋江打工、因产品滞销被老板欠薪八个月、只好借钱买车票回家过年的经历。在“带法回家”普法队的指导下,太华镇打工青年带上《劳动法》,邀上同乡镇其他工友立即返回晋江,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三天后,打工青年们全部拿到工资,返程中,他们特地向“带法回家”普法队致谢。案例三:农家少妇抵御家庭暴力。学生“带法回家”普法队在大田县湖美乡宣传新修改的《婚姻法》时,一名前来赶圩的农家少妇撩起了衣袖,露出道道伤痕,含泪诉说:“我连生了两个女儿,婆婆骂我不会下崽,丈夫也常常对我拳脚交加,我身上的伤痕几乎没断过……”普法队详细地给她讲解了新《婚姻法》,并鼓励她找当地司法所和乡妇联寻求帮助。后来,当地司法所和乡妇联对其家人进行了教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她家人认了错,并表示今后会善待她。
4.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是大田县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创造性工程,那么它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学生“带法回家”促进了和谐家庭、文明学校、平安社区的建设,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重拳打击六合彩”中,公安部盛赞:学生“带法回家”宣传最及时、最广泛、最有说服力;在“整治黑矿井、小煤窑”中,国土资源局称:以往是黑矿主和我们“打游击”,我们是看得见,逮不着,现在学生们一宣传,下面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举报电话就响,执法队伍就像从天而降的神兵;在贯彻《殡葬改革条例》中,政府赞道:大田县顺利推行火葬,群众没有阻力,说明学生“带法回家”富有成效,宣传工作做到家……因为学生“带法回家”发挥的实效,大田县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县”的殊荣。
一是规模大。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全县23所中学参与,每次活动约两千五百多名学生参加,足迹遍布全县18个乡镇,在大田无论是乡村、厂矿还是城镇、社区、街道,处处都有学生搞宣传的身影,全县所有单位的宣传栏、板报栏都留下学生们宣传法律的字迹,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有效地推进我县法治宣教教育全覆盖。
二是实践强。“带法回家”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县中学生必做的寒暑假作业。活动中,学生粘贴宣传单、出板报、制作宣传栏、发放传单、接受群众咨询、入户宣传等,在创作、沟通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对此,很多家长激动地说:“感谢‘带法回家’活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孩子,找到了教育的契机。”
三是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要带法回家,就得先学法,在法律服务中,遇到新问题,必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学法用法再学法的良性循环。许多学生由衷地说:我们不仅要有一腔热忱、满腹诗书,还要有一张“铁嘴”、一手好字、过硬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歌善舞……
四是满足需求,增强实效。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法规带回了家,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小组带动一个村庄,普及了法律知识,稳定了社会治安,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真正做到了“满意在普法,宣传做到家”。很多群众表示:“原以为学生只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没想到他们的热情是那样高,工作是那样认真,效果又是那样好,大出我们的意料。”
五是表彰总结,扩大宣传。活动结束后,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组织验收和表彰,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将普法宣传进行到底。同时各部门、各学校多渠道宣传活动成果,向全社会推广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传遍全县各地,乃至全国各地,以产生数倍叠加的普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