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组织开展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

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法活动;法治文艺;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情景剧

*

青少年学生、老师、学生家长

法治文艺演出活动

2013年11月至今

海南省司法厅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形式,组织力量反复研究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1400个突出典型案例资料,创作出《家访》、《阿海和他的哥们》、《力度教育》、《迷失》、《阿丽的生日》、《毒魔》、《梦幻网吧》、《我想有个家》等8部以普法案例为原型的情景剧,聘请专业话剧团演员演绎,从2013年11月开始,在全省开展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演出310多场,约有50多万名中学(中职)学生观看了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海南省的经验做法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充分肯定,司法部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先后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

(一)通过情景剧《家访》讲述了老师家访时发现的一个现实问题——学生小杰的家长过分忙于自己的生意,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倾听、教育、关怀、关爱等,使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最后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辍学后混迹于社会、荒废了学业。悲剧性结局给人启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子女也是父母作为监护人应尽的义务,再忙、再苦、再累也不能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

(二)通过情景剧《阿海和他的哥们》讲述了剧中人阿海由于结交社会不良人员,讲哥们义气,参与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由于未到刑事处罚年龄依法未受刑事处罚,但已荒废了学业、自毁了前程。告诫青少年学生要分清友谊和“江湖哥们义气”的区别。“江湖哥们义气”往往是非不分,而友谊是有原则、有界限的,受法律和社会公德的约束。

(三)通过情景剧《力度教育》讲述了家长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使用家暴对待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交友不慎,沦落贼窝,在参与盗窃后被戴上了冰凉的手铐。故事为我们敲响了家庭暴力的警钟:家长们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规划不出孩子的美好未来,要拿出应有的耐心,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通过情景剧《迷失》剧中女主角与男同学情窦初开,感情朦胧。早恋后,由于父母管教不当,这个原本学习成绩是班里前十名的学生,成绩急剧下降,并离家出走。数日后,父母终于找到了她。在劝说无效后,强行将她送到了法制教育中心接受教育。该剧给人启示:未成年人对异性朦胧的爱是美好的,但是,它也容易使人迷失。父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但是如何去爱却是有学问的。

(五)通过情景剧《阿丽的生日》讲述长辈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小女孩阿丽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剧情告诫同学及其家长,娇生惯养极易养成孩子的任性妄为,造成孩子的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通过情景剧《毒魔》剧中人阿光交友不慎,最终染上毒瘾,为了吸毒,他还借了高利贷。他的妈妈因为保护他被毒贩杀害。 从此,他荒废了学业、离开了学校,走进法制教育中心和戒毒中心进行强制康复治疗。告诫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恶习,是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要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七)通过情景剧《梦幻网吧》讲述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荒废学业,为筹钱上网,在不良人员的怂恿下进行盗窃,走上犯罪道路。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帮助学校做好周边环境清理工作,保学校一方净土,留学生一片晴天。

(八)通过情景剧《我想有个家》讲述因父母离婚后互相推卸监护人的责任,剧中人小宝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灵遭受了创伤,最后因为没有钱交100元的资料费,持刀在天桥上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而老师、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也要给予家庭离异的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小家”破碎之后,还能找到“大家”的温暖,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与彼此关爱中共同成长。

(一)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存在学法兴趣不浓,法治观念不强,守法意识淡薄的问题,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法治文艺活动中,在全省组织开展“为了明天——海南省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

(二)坚持施教于乐,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趣味性。通过法治情景剧的形式,更生动、更直接、更有感染力地再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实案例,用真情实感、幽默诙谐的表演,展示当前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路,发人深省,催人上进。

(三)坚持多向互动,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渗透性。每场演出都设置互动环节,以主持人即兴宣讲、法治工作者同观众互动、法律专家当场释疑解惑、心理学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营造出现身说法的浓厚氛围。学生、家长与老师可就普遍困惑的“家暴”、“吸毒”等问题与心理学专家、法律专家现场互动交流,通过心理学专家或法律专家的答疑解感,加深学生对法治教育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培育、强化他们的守法观念和维权意识。

(四)坚持常抓不懈,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持久性。省普治办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巡演活动,组建了由专业话剧团体和警官艺术团法律工作者专兼职相结合的演出和宣讲队伍,不辞辛苦,常年坚持奔波在普法宣传第一线,以一种使命和担当,为全省青少年学生奉献出精彩的法治文艺演出。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