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法治创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文艺作品
法治创建
*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秦皇岛市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培育与推广并重的原则,着力打造基层、传统、媒体和活动等法治文化阵地,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推进法治秦皇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
2013年,秦皇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项目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为确保工作落实,秦皇岛市法宣办下发了《关于督办全市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通知》,并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区)、各部门特别是农村普法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秦皇岛市文明办把法治宣传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编入市民手册。针对不同学法对象的特点,秦皇岛市法宣办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一系列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到各项工作中,同部署、同推进,并作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检查、同考核,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立足基层,注重打造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
秦皇岛市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常抓不懈。下发通知,明确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标准,在社区和有条件的村推广落实“六个一”:一个法治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支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一套村(居)民学法制度、一个普法教室、一个法律顾问。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以基层建设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推动各县区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活动,多次组织督导检查。目前,秦皇岛市已在全市500多个村(社区)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如北戴河区车站村法治文化墙、海港区燕北里法治社区、卢龙县孟团店村宏顺法治文化大厅、北戴河新区薛家营小学青少年法治宣传长廊等等。同时,秦皇岛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大力推进乡(镇)和村(居)法律服务站(室)建设,在88个乡镇(街道)、344个村(居)建成法律服务站(室),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升。2014年6月,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现场会在秦皇岛市召开,推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经验。“六五”普法期间,全市有12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整合资源,深化巩固传统法治文化阵地
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与暑期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结合,秦皇岛市法宣办先后组织开展了“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法治宣传进景区、进公园、进酒店、进公交”活动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和群众团体打造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因地制宜,在每个县(区)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等大型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构建并延伸了覆盖城乡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目前,该市已建成北戴河区鸽子窝法治文化公园、卢龙县孤竹法治文化公园、开发区森林体育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海港区植物园法治文化公园、山海关区南门法治文化广场、抚宁区法治文化广场,昌黎县职教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青龙县城民族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有影响的法治宣传阵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全市已建成较大规模的法治文化公园、景区、长廊、广场等100多个,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通过法治文化阵地进行展示和传播,使法治宣传教育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开拓创新,拓展新媒体法治文化阵地
秦皇岛市法宣办、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全市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媒体普法阵地建设。巩固提升主流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市电视台《法治民生》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法治节目,市广播电台相继推出《法律热线》《梁辉说法》,秦皇岛日报推出《民生法治》、晚报推出《法治笔记》《天天故事会》等法治节(栏)目,深受全市人民欢迎。市司法局创办《秦皇岛司法行政》内刊、推出《秦皇岛法治宣传教育漫画》,海港区制作《公民常用法律知识一本通》,北戴河区创办《星火》普法月刊,卢龙县推出《法治书画作品集》,开发区创办《开发区·司法》半月刊等,这些法治文艺作品免费向基层群众发放,增强了普法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新兴媒体法治宣传发展迅速。秦皇岛市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法宣阵地向新媒体延伸,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开展普法工作,形成了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法治宣传新格局。市法宣办开通“秦皇岛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各行政执法部门门户网站开设法治宣传网页,各级法治宣传教育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普法官方微博、微信,普法效果明显。目前,秦皇岛市已开通普法官方微博300多个,形成包括门户网站、网群、微博等多种载体在内的秦皇岛法治宣传新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五、抓住主题,深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推进“法律九进”活动,以“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为重点,抓住不同主题的纪念日、宣传周等契机,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掀起群众性的学法高潮。秦皇岛市妇联、工商、环保、国土、卫生、公安等系统分别组织开展了“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12·1”艾滋病日、“12·2”道路交通安全日等重点系列宣传活动。各县(区)、各部门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城市电子大屏幕、公交车站点等平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秦皇岛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着力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品牌,全方位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始终坚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地区实际相结合、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法治创建相结合,以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为统领,提升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的整体水平,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法治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秦皇岛市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2016年,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5个县(区)、40多个单位被国家及省评为先进县(区)、单位。连续五届、20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跻身全国最幸福城市20强,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