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深入推进法治青秀建设

南宁市青秀区;互联网+法治;城市管理法治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法律顾问;涉法讲座

法治城市创建

*

青秀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和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对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名片”,是中国唯一东盟博览会会址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青秀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双百”强区,其中在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前100个区”(简称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中排名第90位,是广西唯一入选的城区。在全国“市辖区投资潜力前100个区”(简称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排名第36位,是广西排名最靠前的城区。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

青秀区通过城市管理法治创新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形成了向全区推广的“青秀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5年以来,南宁市青秀区积极顺应城市治理改革趋势要求,运用“互联网+法治”思维,围绕政府公共职能职责的履行、城市依法治理的机制、流程、技术、便民等重点领域,大胆改革创新,扎实推进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便捷化“五化”建设,积极创建首府“城市管理综合改革示范区”,“法治政府示范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治理的“青秀模式”。

(一)城市管理综合改革方面

首先,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规范运行机制,改革原有的分散管理体制,构建“大城管”格局。成立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构建“城区指挥协调、部门合力参与、街道统筹落实”工作格局。落实属地管理,将城管、工商、食药等执法力量和城市协管队伍下派,执法和管理权力也同步下放到街道(开发区)实行“双重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延”机制。完善城区考评街道,街道考评网格、网格考评个人的“三级”考评机制。

其次,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规范性文件不健全是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青秀区先后出台了青秀区《“门前三包”失信惩戒管理办法》、《农贸市场失信惩戒管理办法》、《城管队员绩效量化考评办法》、《各类城管案件执法流程和处置处罚标准》等规范性指导文件,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组建城管巡回法庭,针对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纠纷大量涌现,由城管执法而引发的冲突、对抗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青秀区创新工作方法,成立了城管巡回法庭,主要受理涉及“两违”、市容管理方面的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审执一站式”运作模式,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树立了法律权威,增加了执法底气。“城管法庭”还对执法队伍的执法程序、处罚合法合理性、案卷制作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倒逼执法队伍依法、规范、文明执法。并同时建立一个失信惩戒制度,青秀区对失信惩戒能否与城市管理相结合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商铺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把商铺经营户、农贸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的奖罚诚信记录制成电子台账并录入数据库,实行“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管理。目前,商户诚信数据库已完成近15000户商铺的信息采集录入,为实施社会诚信评价和管理奠定基础。

再次,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以“工作群”实现网格管理。按照“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界限清晰”将辖区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细分为66个网格,并组建相应的“工作群”,依托“青秀通”实现网格管理。工作群成员包括城管、食药、工商、住建、交警、市政、环卫、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既厘清专业分工,又明确合作要求,构建“发现问题人人有责,处置案件专人负责,处置效率人人监督”、“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管理网格,实现小案件即时办结,大案件及时转办的高效运转机制。以“大数据”优化决策,通过“青秀通”案件地图,实时查阅城管案件的高发案件区域、类型、数量和时段,系统会自动分析产生“数据”并生成图表,供管理者决策使用,提高了城市管理决策指挥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最后,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自主研发“青秀通”系统,“青秀通”手机APP,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将信息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全面感知、高效管理和智能决策。该系统集成了案件流转、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绩效管理和人员考勤五大子系统,实现案件采集处置、高效指挥、“工分”自动计算、智能排班、分散“点名”、监控工作情况等功能,搭建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

首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青秀区人民政府及所辖各局委办、街道及社区均配备了法律顾问单位,实现法律顾问全面覆盖。

其次,摒弃过去法律顾问“顾而不闻”的弊端,青秀区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或公共事务管理均严格按照“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法律风险评估、集体讨论与公众参与”的流程推进,其中将法律风险评估放到了首位。一般性的公共事务管理,凡是法律风险评估不过关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再次,加大了对涉法预算的投入与建设,开发了涉法研判oa系统与手机app,凡是各局委办、街道涉及的法律风险评估与研判,均通过该系统发到法治办,由法治办提出涉法意见或转交法律顾问单位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从区长到政府班子成员,一律轮流出庭应诉,倾听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呼声,了解一线执法人员的具体情况,并将法庭上的内容在之后的业务工作中予以规避与检讨,不断改正与调整公共管理思路与行政执法规范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最后,定期在各局委办开展专题涉法讲座,要求法律顾问单位的资深律师、高校法学专家教授或实务领域的资深法官、检察官开展专题讲座。定期为城区政府班子成员开展专题涉法学习与讲座,定期外派相关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参加相关执法领域的学习与交流,效果显著。

首先,“一架构”解决“指挥和结案低效”问题。“青秀通”指挥调度子系统,采用分级架构,案件处置每个环节透明,系统对案件处置层层过滤,缩短了决策层与一线的“距离”。

其次,“一系统”解决“各扫门前雪”问题。过去案件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市平台案件、投诉举报案件和督办案件。青秀区使用“青秀通”系统后,系统用户只需用手机拍一张案件照片,系统精准定位、自动甄别、精确投放进网格,推送给网格责任人,实现了“同网同责”,“发现案件人人有责,处置案件专人负责”。丰富了案件采集渠道,提高了案件发现率。

再次,“一张图”解决“违法建设取证难”问题。城区开发的“两违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低空遥感技术,定期获取辖区最新的航空影像图,自动实现对违法建设的遥感测绘数据进行分析与核对、勾绘违法图斑,得到实际建筑与违章加建的面积并出具报告,谁违章加建一看便知。

复次,“一模式”解决“老赖当事人”问题。青秀区成立“城市管理巡回法庭”,属全区首创,为有效避免执法冲突、规范执法行为、打击屡罚屡犯开展了有益探索。

最后,青秀区人民政府将法律顾问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将互联网+法治结合,将行政决策与合法性审查结合,将行政决策与法律风险评估相结合,改变了过去行政领导人拍脑袋决策与不依法行政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法治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