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读书兴趣活动培养戒毒人员正确人生观的案例

通过读书兴趣活动培养戒毒人员正确人生观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吸毒危害巨大,吸毒者特别是多次复吸者更是刻骨铭心。但为什么他们明知吸毒危害,却偏偏飞蛾扑火般的不计后果呢?除了毒品强大的成瘾性外,与吸毒人员根深蒂固的错误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大关系。这类人员如果不能从深层次重树正确人生价值观,改好可能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对戒毒人员人生价值观教育和长期培养,理应成为毒品矫治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观念的形成,是由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经历时习得的经验、感受日积月累的结果。其中生活经历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但往往都是难以控制,随意自然发生的。借鉴他人经验,是自己获得成长的有效方式。虽然对吸毒既往和造成的事实境况进行反思,所有的吸毒人员都曾有过,但一时的感悟、一事的触动,这种短时间的触动作用甚微。我们必须通过思想上改造,以达到行为上塑造,让戒毒人员真正从灵魂深处进行反思与重塑,从而达到以内化促进外化的目的。基于此,我们长期在戒毒人员中开展读书、评书、悟书和写文活动,让“他人总结的经验”长久地触动和影响戒毒人员,并在这种持续的触动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达到因物理环境的隔绝接触不到毒品被动戒毒,到回归社会面对毒品的主动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一)读书兴趣活动实施过程

1、筹建图书室。虽然所部设有戒毒人员图书室,但要履行借书各种手续,对喜欢读书的戒毒人员而言,还比较麻烦,扼杀了部分人员读书的喜好。基于此,二大队主张成立大队图书室,将大队戒毒人员的一个空宿舍改造为大队戒毒人员图书室,在戒毒人员图书室一次性借了500册图书,充实到其中,并在戒毒人员开展图书推荐活动,让戒毒人员推荐自己以前曾经阅读、很有阅读价值的图书,大队统计后交教育矫治科,教育矫治科经过审核把关,与合作的社会图书馆联系,针对性地添置。保证大队图书室长期保持图书500册以上,每季度更新图书100册以上,以满足戒毒人员阅读需要。

2、招募读书会会员。在大队戒毒人员中开展读书会会员招募活动,详细介绍“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不设入会门槛,只要有这个爱好,不管什么文化程度,不管现实表现如何,均可申请入会。在读书活动中,但凡其他任何原因申请退出,也不设限,一切全凭自愿。但要求是:读好书;写阅读心得,必须参加读书交流;所有自己的阅读心得必须是本人自己原创,是自己真情实意的表达;要最大限度地爱护图书,损坏赔偿;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所规队纪。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自主权限很大又有着实质严格要求的读书活动,有着较强的吸引力,31%的戒毒人员主动要求入会,并鉴定承诺书。在此基础上,成立读书会组织机构,选举副会长、图书管理员,成立了读书阅读考核组、文章评选小组、图书损坏审核组,各分设1名小组长,协助会长、副会长负责该组工作相应工作。

3、常规开展读书活动

(1)每两周至少读一本书。一是逐人建立入会人员《图书借阅登记表》,发放借阅登记卡,明确借阅时限;二是人人填写读书进度,撰写当天阅读感受,摘录好文好句;三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书计划,没有完成计划的自己挤时间;四是强化读书考核,阅读考核组对照读书计划和每日读书进度,每周考核1次读书情况,提醒和督促入会人员及时完成读书相应活动。为提高戒毒人员阅读效果,民警经常引导他们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所拥有的只是他一个人的经历,但一本书就是另外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理解,读这本书就是去体验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和阅历,读多少本书就好比我们拥有了多少次不同的人生和体验,我们不知道我们吃的哪一口饭长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一处地方,但吃进去的食物共同长成了我们的血肉。读书也一样,看过的书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读者思想,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我们处事的方式。在读书过程中,民警根据戒毒人员的喜好和阅读习惯,针对性的介绍一些书籍给他们,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提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不少年轻戒毒人员喜欢看悬疑破案类的书,民警就推荐东野圭吾的书给他们。东野圭吾的书除了具有推理小说的特点外,还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给人以思考和感动,比如《解忧杂货店》《时生》《盛夏的方程式》等。有的喜欢看历史类的,就推荐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朝那些事儿》等这些趣味性强一些的书。有的喜欢新奇的,民警推荐《三体》《火星救援》《魔戒》等。还有一些对每个人都会有帮助的比较通俗的心理学书籍,像《少有人走的路》《社会性动物》等。在这种自觉和非自觉的读书活动中,戒毒人员经历不同的人生感悟,随着阅读范围拓展,视野也随之开阔。

(2)每两周至少一次阅读分享。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必须领悟作者写作初衷,必须受到触动或影响,否则就是纯粹的消磨时间,浪费青春。为保证读书质量,让戒毒人员真正在读书中受益成长,读书分享便成为读书活动不可或缺的方式。一是固定分享程序,阅读分享按以下程序进行:副会长通报阅读情况、会员分享好文好句、其他会员谈体会、会长总结,这种格式相对固定的分享程序,让会员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二是明确分享内容,重点分享自己阅读后写的体会、感受和摘录的优美语句,体会与感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容可不局限于读书的心得,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明显出格的,什么内容都可以。三是注重分享点评,每个会员分享后,其他人员要给予点评,点评必须结合分享内容进行。四是注重基本礼仪。按照落座顺序依次分享自己的心得,起立之后,先是向民警和其他人员问好,然后分享自己的文章,一个会员分享时,其他人员必须认真聆听,结束后报以热烈的掌声。五是适度给予肯定。戒毒人员们的文学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文笔优美,甚至还有连载网文的辉煌经历,有的文字朴素,只能简单表达自己所思所感,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还有的只能勉强表达出自己的大概意思。为此,要求全体人员用认真聆听和针对性点评,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民警经常引导他们:我们只是一个同好会,只是通过这种特殊形式,表现我们读书经历和读书感悟,并在长期读书和感悟中,增长自己的阅读能力与领悟能力,以树立戒毒人员信心;只要是说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实实在在地表达了自己读书真实感悟的,都应表扬和肯定。这种比较结合戒毒人员实际能力的阅读、分享方式,使戒毒人员没有阅读压力,实现了快乐阅读。

(3)每月组织一次好书推荐。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得道高人对话,读书必须读好书,有励志意义和启发意义的好书,那种不加选择性地读书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为保证戒毒人员图书健康向上,民警每月组织一次好书推荐活动:一是图书推荐,戒毒人员根据以前自己读书的好书,向读书会推荐,提出书名,书面写出推荐理由,推荐语可长可短。二是组织审核,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查阅戒毒人员推荐的图书,把经民警审核有意义的图书登记造册,列入购买计划。三是添置图书,一部分是合作图书馆配送,另一部分是读书会成员捐赠。因为有些好书在戒毒人员家中,是现成的,不需要另行添置造成浪费。每次戒毒人员捐赠的图书经单位教育矫治科审核合格后,由大队图书室统一管理。读书会制作了一个捐赠图书的光荣榜,将捐赠信息填附在上面,张贴在大队的告示栏上,这既是公示明细,更是一份荣誉,截至2020年1月,因疫情缘故停止接收捐赠图书,读书会成员共捐赠图书389本,极大地扩充了大队图书室的藏书量,丰富了全体学员们的精神生活。“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经过这个活动,读书会成员也得到了其他学员们的尊重,增强了“读书会”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4)每季度组织一次阅读心得评选。读书活动中,为提高戒毒人员参与积极性,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读书设置最佳好书推荐奖、最佳心得奖、最佳书摘奖、读书进步奖等,每季度评选1次。并根据会员个人成长进步情况,报大队研究同意后,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起初,部分人员是冲着奖励来的,但经过熏陶感染,得奖意识不断淡化,求知意识不断提高,业余时间,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相互影响,读书、评书、写文成了院内一道亮丽风景。随着活动的开展,心得感悟越来越多,大队把优秀文章集结成《心之声》,把他们的文字变成铅字,在他们强戒结束回家时带一本回家,这不仅是个激励,更是个警醒。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淡忘了初心、迷茫了双眼时再看看当初自己的文字,或许就可以重新矫正前行方向。

(二)活动效果

大队读书会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先后有113名学员加入。经常性的读书评书、反思感悟和持之以恒地行为养成,对戒毒人员来说,是一个深入的思想改造和行为改造过程,起到了润物于无声的作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积极改变。同时,通过对他们的教育,也间接影响着和他们相处的其他学员们,对大队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大队戒毒人员违纪率大幅度下降21%,相反,生产效率提升13%,2020年12月,对21名读书会成员进行了初步跟踪,操守率达到68%,远远高于其他人员。

【案例思考】

(一)良好教育方式的引导

人的多数思想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教育都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受教者发生显著改变,笔者认为:那就是结合受教者实际的为受教者所接受的教育。读书活动不设门槛自愿参与,通过自身魅力的影响,吸引戒毒人员广泛参与;始终体现激励式教育方式,不断激励戒毒人员深入其中,参与者乐于读书,不惧写作。

(二)长期的思想熏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思想教育是长期的,不能搞短期行为。对戒毒人员教育更是如此,必须长期持续,持之以恒。吸毒行为虽然是成瘾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原因所致,但更多的是受戒毒人员自身价值观所控,一个有着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当其完成生理脱毒回归社会时,他是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操守的。在读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读书和反思,不断的民警正确引导与思想灌输,不断吸收书中营养,他们在这种较长时间的思想影响下,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良性改变。

(三)持续的行为塑造

强制隔离戒毒的成效不仅显示在强戒所内,更多地是体现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复吸不管是他人唆使,还是被别人陷害,但都是在自己思想控制下的主动行为,都是一个人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理解的具体表现。本案中的读书活动,除了纪律要求与书本爱护外,没有设置其他限制性条款,看似与戒治无关,但书中大量正能量,对戒毒人员来说却是长期的内部影响,在民警正确引导下,能够正确外化为实际行动,起到了很强的行为塑造作用。因此,帮助戒毒人员正确认识生活,铸造他们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正确理解,并能够切实有效地去践行,那么他们主动远离毒品的可能性就要更大一些,操守期就会更长一些。

【推荐理由】
该案例通过读书兴趣活动的具体实施操作来构建、重建戒毒人员的正确人生观,思想上改造,以达到行为上塑造,让戒毒人员真正从灵魂深处进行反思与重塑,从而达到以内化促进外化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操作性。
【专家评析】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它决定这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的多数思想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教育都是可以改变的。在戒毒人员中开展读书、评书、悟书和写文活动,让“他人总结的经验”长久地触动和影响戒毒人员,并在这种持续的触动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达到因物理环境的隔绝接触不到毒品被动戒毒,到回归社会面对毒品的主动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