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回归人员实施社会化延伸帮扶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延伸帮扶是统一戒毒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就业困难、社会融入困难的问题,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践行“三个融入”的工作理念,戒毒康复场所立足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新思路”;探索实践“社会化延伸帮扶”方式,积极搭建社会志愿力量参与戒毒工作的“新桥梁”;帮助安置解戒人员王某就业康复,开辟戒毒人员就业帮扶、顺利回归的“新通道”;与地方政府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平台”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实绩,打通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有效帮助回归人员王某就业康复,实现了融入社会的目标。
【案例基本情况】
(一)个案情况分析
王某:男,29岁,小学毕业,未婚,吸毒史8年,于2018年8月第二次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被送往四川省眉山强戒所戒毒。因在强戒所表现良好,主管民警安排他担任习艺组长。
王某是家中长子,因交友不慎、吸毒成瘾,长期游手好闲,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其父身体残疾,妈妈不懂汉话,弟妹尚在读书,家庭人口众多,但劳动力稀少,一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当地低保维持。
王某出所后就业困难,由于其个人、家庭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因素,戒除心瘾困难,具有复吸的高危性。针对王某内外因素的特点,回访民警寻找教育矫治的切入点。根据内外因辩证原理,一方面寻找王某吸毒的个人原因,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王某复吸的客观因素,从而精准制定戒治方案,激发王某个体内生动力,构建起独立自体;同时改善外部不良环境,解决影响王某内外因的问题。
(二)制定方案及实施过程
1、制定戒治目标
考虑到王某出所后复吸的高危性,在强戒所的戒治效果将会功亏一篑。回访民警针对王某生理、心理和观念行为等问题,结合他的就业意愿,制定了支持戒毒延伸帮扶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第二步:远离毒友,净化环境。第三步:所地联合,就业康复。第四步:综合戒治,融入社会。
2、实施情况
(1)深入调研,找准问题
2020年9月初,一天上午,王某的父亲一位50多岁的残疾彝族人,寻找到省眉山强戒所在凉山综合帮扶的戒毒民警,他忧愁地诉说道:儿子王某反反复复地多次戒毒和复吸,因家里居住环境问题,他回家后断绝不了与社会毒友圈子的往来,怕又一次复吸。因家庭贫困,前来请求戒毒民警对王某帮助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
回访民警高度重视王某父亲反映的问题,入户走访掌握了王某在个人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王某在个人性格方面,他存在爱面子、好交友而无独立人格的问题,自己直言不能与毒友断绝往来;王某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患有慢性肾炎等疾病,解戒回家后就病倒住院了,出院后身体虚弱;在生存能力方面的问题,他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出所后就业困难;在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他习惯于游手好闲的生活,生活起居无规律;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平时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了,总梦想着轻松赚大钱的机会,有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观念,一旦受到毒友的蛊惑,极易走上复吸甚至贩毒的违法之路;王某当前的处境问题,王某回到家里因患肾炎住院,花掉家里将近两万元的医药费,出院后身体虚弱,陷于就业焦虑、毒友纠缠的困境之中。二是王某父亲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王某父亲诉说家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自己残疾的问题,一家人主要依靠当地低保维持生计,要求王某立即打工挣钱偿还债务,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相亲成家。但王某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只是一味想到挣钱的事,他并未考虑到只有先解决了王某在身体、思想、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他们父子的愿望。三是不良环境影响因素的问题,王某出所后,虽然居住在县城里,但无生存技能、就业困难,并且远远近近的涉毒朋友进县城,都会去找王某玩耍。依据王某的性格,以及王某自己直言跟社会毒友无法断绝来往的现实,王某具有复吸的高危性。他本人虽也有打工挣钱、成家立业的愿望,但苦于就业无门。
回访民警针对王某的个人、家庭和环境问题,帮助王某父亲综合分析问题,取得了一致帮教意见。并针对王某个人思想的及时享乐、好逸恶劳等观念行为,给予了法律法规、戒毒常识的回访帮教,纠正其错误认知;分析其内在因素,指出王某需完成个体生命的自主构建,帮助建立了正确观念。通过回访和深入调研,确立了王某在异地社区戒康复防复吸的终极目标:一是就业创业康复身心,二是戒除心瘾保持操守。
(2)远离毒友,净化环境
为帮助王某摆脱社会毒友圈,达到净化生活环境、保持操守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是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戒毒的方式。根据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积极搭建社会志愿力量参与戒毒工作‘新桥梁’”的理念与方法,回访民警积极争取到了雅安市石棉县社会志愿者杨某收留身体虚的王某,王某初到异地他乡无生存技能,加之社会歧视,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志愿者杨某免费解决了王某居住和吃饭的问题,并帮助照管着他的生活起居和负责他的安全问题,助其成功地远离了不良环境,脱离了毒友圈子,开启了保持操守、戒毒脱贫的全新生活。
二是采取所地联动管控措施。根据四川省戒毒管理局“所地联合”延伸帮扶的理念和办法,回访民警积极联合异地石棉县的政法委、禁毒办、社戒社康站等部门取得了管控支持,对王某采取了定期在当地派出所、社戒社康站接受报到、谈话、尿检等的有效管控。
三是运用“心理咨询+运动训练”的创新戒毒模式。王某主诉:自己平时活动量少,走不了几步路就要休息;只要爬山,就感觉心累;感觉孤独、心累、饮食差、入睡难等症状。
回访心理咨询师进行SCL_90量表、戒毒人员复吸高危量表(DRRS)等施测,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分68,抑郁分55,躯体疾病、高危复吸因子偏高。心理方面:针对王某的不良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师及时给予内观、正念等心理疗法,帮助缓解了王某的焦虑紧张情绪。生理方面:王某外表瘦弱,内体虚弱,做不了体力活。回访心理咨询师针对王某的身体情况,积极运用“心理咨询+运动训练”的戒毒模式,并联合了高校运动戒毒专家和教授,为其设计体育活动,制定了运动戒毒的方案,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加强了康复锻炼,增强了身体机能。
(3)所地联合,就业康复。
帮助王某就业创业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生存能力。回访民警根据“所地联合协作”的延伸帮扶方式,积极联系异地的劳动就业部门,安排王某参加技能培训。二是通过社会志愿者杨某教会王某掌握了酿酒和养殖的技术。三是帮助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2021年10月,王某学会了酿酒和养殖的技术,他决定走酿酒和养殖业的勤劳致富之路,但苦于资金短缺。王某向眉山强戒所申请3千元的困难帮扶资金,省眉山强戒所组织了教育矫正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康复训练中心、管理科等多部门联合对出所戒毒人员王某进行会诊,评估结论:生理、心理的康复状况良好,王某身体机能提高了,保持操守良好,可持续异地就业创业戒断心瘾,并帮助王某落实了延伸帮扶资金3000元。当年的冬季,眉山强戒所委派回访民警送去棉衣、棉被等物资予以关心关注。回访民警杨某又根据王某面临的困难情况,个人借出资金3万多元帮助塔建了养殖圈舍,个人借出资金3万元购买了13条小猪和酿酒的粮食等物资,个人出资共计:6万多元予以资助,使王某按时开始了酿酒和养殖的劳动。
(4)综合戒治,融入社会。
王某欲掌握酿酒技术但遇烦恼又借酒浇愁的性格特征,心理咨询师针对这一矛盾冲突问题,积极运用“内观疗法+冲击疗法”的综合心理疗法,将王某充分暴露于酒产品中实施冲击行为治疗,督导他在安静环境里学会内省反思、建构自我主体。使他虽处于酿酒环境里,但一改此前见酒就喝、遇烦心事就烂酒和醉酒的坏习惯,收到了烦恼孤独时仍然做到了滴酒不沾的自律效果。定期的心理辅导和运动戒毒干预,极大地激发了内生动力,王某看见自己亲手酿造出来一坛一坛香醇的粮食酒和自己一天一天喂养长大的纯粮食猪,王某见人就眉开眼笑;社会志愿者杨某还教会他一项建筑装饰的技术,增加了他的固定收入,王某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了报酬,还给家里寄钱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王某在劳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劳动快乐正逐渐替代王某的吸毒心瘾。
王某已身体康复,之前的小病小痛消失不见了;生活上,学会了做饭照顾自己,这在男子不会做饭不做家务事的彝族文化风俗中,已实属不易;心理也越来越健康,学会了独处反思;
(三)矫治效果
在通过回访帮教、帮助就业、融入社会等社会化延伸帮扶的过程中,积极实践运用“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社会心理服务的戒毒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效预复吸和康复身心的效果,达到了顺利融入社会的长远目标。
经再次进行SCL_90量表、戒毒人员复吸高危量表(DRRS)等施测,结果显示:焦虑分55、抑郁分53、复吸高危性已明显降低。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已基本消失,高危复吸的危险性已降低,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基本达到正常。戒毒回访民警持续给予后续照管,帮助王某从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有效预防复吸,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社会志愿者杨某说:已教学会他两三项劳动技术了,提高了他的生活能力。他的身体比刚来时长好了,他本人做事也变勤快了,每次带他去尿检、谈话也都配合、准时,表现不错!
王某与当地人交往,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价:这个小伙子很勤快,做事认真!
当地的社戒社康站工作人员评价说:王某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按时报到和尿检,很不错!
他的父亲及家人看到他的可喜变化和巨大进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王某的改变是明显的,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饮食、睡眠都恢复正常,并且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如今,王某已持续保持操守近一年,有效地降低了吸毒心瘾,这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戒治工作,促进了王某个体生命的自主构建过程,达到了综合教育戒治的终极目标。
【案例思考】
这一典型案例是四川司法行政戒毒延伸帮扶工作中的真实事件。案例通过对强戒回归人员王某实施针对性的衔接帮扶为延伸,积极运用“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的综合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的回访帮教、就业康复等综合戒治措施,将康复过程与心理矫治社会化延伸工作紧密结合,激发了王某内生动力,坚定了戒治决心,提升了戒治质量,取得了王某成功融入社会的戒治成效。
这一案例的理念方法和戒毒模式,经实践检验是切实可行的,对于类似社区戒毒工作的开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和推广性。
此类典型案例更具有时代性,反映当前对戒毒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以及反映了戒毒工作的发展趋势。
不足之处,对于如何构建“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的体系,从法律层面来讲,司法行政强戒所如何发挥社会延伸帮扶专业职能,社会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缺乏相关制度层面的支撑,亟待提高不断完善特殊人群社会综合治理管控制度予以解决,便于从个例向社区戒毒推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