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服刑人员吴某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吴某,男,1965年8月出生,户籍地、居住地均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16年7月,因犯交通肇事罪吴某被安吉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自2016年7月26日至2017年7月25日止。2016年8月3日,吴某到安吉县司法局报到,由昌硕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管理。
吴某在司法所入矫时,一直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才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钻牛角尖,无法正视自己的社区服刑人员身份,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于司法所的管理和帮教一直存在抵触和消极回避态度。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情况】
(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针对其实际需要,开展职业培训情况
司法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吴某后,鉴于他已年过中年,且之前一直从事农业种殖方面的工作。司法所根据其个人意愿积极与农业部门联系沟通,经常性邀请他去参加相关农业技能培训。不仅为他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他转变心态、积极进行社区矫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矫正小组成员协助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帮扶情况
针对其特殊情况,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小组,制定了以心理辅导、教育以及转变矫正心态为主的矫正方案并开展工作,宽严并济,使吴某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既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也体会到社区矫正工作者对他的关怀和帮助。
一是定期走访,掌握动态,争取家庭支持与配合。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每月对其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生活和最近表现情况。积极争取吴某的家人,从思想上关心他,从生活上照顾他,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切实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二是定期谈话,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针对吴某被判缓刑后心理负担重,缺乏上进心等特点,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每周找其谈话,敞开心扉,与其促膝交谈,帮助他树立信心,重塑人生,对其缺点和错误善意提醒,有效制止。三是组织社区服务,进行行为引导。通过组织去敬老院义务劳动等活动,让他融入社会,使其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情况
在社区矫正日常谈话过程中,司法所了解到吴某有意向继续从事农业种植。于是积极联系农业局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农业局技术员在选定种植物种上给出了专业意见,并陪同他一起外出学习和考察。同时,司法所也通过街道农办积极与其他乡镇协调土地承包事宜。最终通过多方努力,吴某租用了土地20余亩,建起了葡萄园。
(四)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情况
葡萄园建成后,司法所联系了农业局,农业局也比较重视,特意给他指定了一位技术员,为其长期提供在葡萄种植上的技术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使吴某顺利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
通过安吉县某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社工经常性开展走访谈话、讲座咨询、组织活动,如将社区服务产出的蔬菜送给环卫工人,中秋做月饼送孤寡老人等,引导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培养其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理念。
(五)根据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其他帮扶情况
司法所邀请了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社会工作者对其开展谈话和心理矫治,保证矫正质量,扭转其错位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克服其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此外,在入矫后不久,吴某在上山时不小心摔倒导致右骰骨骨折,司法所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看望,并按程序办理了免除其一段时间的当面报到和社区服务,同时,司法所也经常上门谈话和思想开导,吴某和家人都非常感动,一再表示要好好配合矫正。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依政策开展社会适应帮扶取得的效果】
通过司法所、矫正小组以及社工的教育和帮扶,对吴某思想的转化和再社会化工作十分成功,现在该对象已经顺利融入社会,心态端正,其本身对社会也有了极大的认同感。同时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也有正确的认识。通过社区矫正的教育和帮助,吴某从一个意志消沉者转变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2016年9月5日下午,吴某到建设银行办理完业务后,骑电动车回家。晚上8点多到车上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叠票据、银行卡、存折、存单及身份证等相关材料。他看到东西后,想到失主肯定非常着急。吴某立刻报告司法所,并于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联系到了失主才知道,当时失主认错了车,才放错了东西,并且整叠票据价值达到50万左右。在丢失包裹后,失主急得一夜没睡,几乎已经不抱希望,没想到却原封不动的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上。失主对吴某万分感激,当场想拿出一笔钱感谢吴某,吴某谢绝了。得知吴某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后,失主特意来司法所感谢吴某。
2017年年初,吴某开始经营葡萄园,经过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加上其本人鼓足了劲在葡萄种植技术上钻研,一心扑在葡萄园里,起早贪黑,修枝、灌溉、施肥、除草、除虫、摘心、套袋,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管理,葡萄取得了大丰收,销路也很好,不仅使吴某在经济上得到了收获,更是增强了吴某生活上的信心。
【小结(或反思)】
一是平等对待,消除顾虑。根据吴某在思想及情绪上不稳定的原因及心理状态,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与吴某接触后,根据其思想负担过重的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其平等对话,以谈家常的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工作情况,让吴某与工作人员的接触、谈话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初步消除了吴某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
二是正面教育,端正认识。针对吴某对社区矫正认识不够充分,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司法所坚持不定期开展法律常识等教育。每月通过组织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治观念,让他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端正矫正态度,增强其对所犯罪行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吴某接受了社区矫正,明确表态要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做人,适应社会,遵纪守法,积极主动配合街道、社区搞好矫正改造,认真遵照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规定。
三是人性关怀,真情帮扶。考虑到吴某的实际情况,司法所矫正小组人性化地帮其开设了就业渠道,也为其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了吴某的后顾之忧。葡萄园的丰收,不仅仅满足了吴某的就业需求,更是增强了吴某积极矫正、融入社会的自信心,有效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