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对羁押期间当事人猝死原因的法医病理学鉴定
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福建某看守所在押人员温某,男,20岁,2009年3月23日16时20分左右,温某在天井中正在手撑着两个塑料板凳进行俯卧撑运动,大约做了5、6下。约16时45分后,在押人员基本全部吃完饭,有的陆续回到监室内。温某和其他四名在押人员开始收拾饭具、清洗塑料板凳、洗碗。此期间,温某身体并无异常。17时30分后,包括温某在内的18名在押人员集体坐在床上。约从17时41分起,背坐在床沿边的温某开始出现了异常现象,先是头突然朝右手方歪倒,一分多钟后,又出现一次,但周边的人并没有太多注意。17时44分,在押人员正在准备参加晚点名,已经端坐在监室内床沿上等候点名的温某,在没有外部力量作用的情况下,突然身体向后仰倒,头先着地。同监室人员立即报警,看守所医务室医生对温某紧急施行吸氧、胸外按压、肾上腺素及可拉明肌肉注射等抢救措施,但没有效果。后将温某送至某医院急诊室,经医院当班医生全力抢救无效,宣布温某死亡。
据该看守所医生值班记录卡记载:突发晕厥不省人事2分钟,既往无特殊病史。患者于2分钟前无诱因突然摔倒,不省人事,呼之不应,急送医务室急诊。身体检查:神志昏迷,面色青紫,口唇紫绀,血压无法测及,心音消失,呼吸消失,大动脉搏动无法触及,双侧瞳孔散大约6mm。处理措施:1)吸氧,2)肾上腺(素),可拉明,3)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100次/分钟,每4次按压人工呼吸1次,4)报领导急送所外医院急救。据某医院2009年3月24日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02XXXXX)对致死的住院疾病诊断: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猝死?死者生前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依据:死后推断。
案后家属由看守所民警带到市二医院看了温某的尸体后,发现温某的头部不光有旧伤,也有新伤,嘴角还有流血。并有报道说,家属还称从录像中看到其他在押人员曾对温某拳击及其他肢体动作。
本案发生在震惊全国的“躲猫猫”事件(狱友以玩游戏为名,用布条将当事人眼睛蒙上,对其进行殴打致死)后,适值全国严打牢头狱霸,加强驻所
为帮助委托机关福建某看守所查明温某死亡原因,经温某家属与公安、检察机关一致同意,委托本中心对温某作尸体检验。本中心三名鉴定人于2009年4月2日中午,经家属、律师和公安、检察机关一致确认尸体后,于同日下午12点40分至15点30分在某解剖中心,在上述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对死者温某进行尸体解剖。
【鉴定过程】
1.尸表检验:死者尸长173cm,左前额见0.7cm×0.5cm皮肤擦伤,左额顶发际处见1.1cm×0.6cm皮肤擦伤,左颞顶部见2.0cm×1.5cm头皮挫伤;舌尖稍外露,口腔内见少量菜叶及饭粒,颈部皮肤无破损;肋骨、胸骨未及骨折;腹部未见损伤,左下腹腐败绿斑范围9.0cm×6.0cm、右下腹腐败绿斑范围8.0cm×5.0cm;四肢内侧可见腐败血管网,四肢未见骨折,双手十指指甲发绀。
2.解剖检验:颈部肌肉未见出血,颈部脊髓硬脊膜光滑完整,颈髓外观未见明显异常,于高位颈髓处横断,切面外侧可见淡黄色瘤体,肉眼观察肿瘤与脊髓实质分界大致可见(图1);左、右胸腔胸膜光滑、无粘连,未见积液、积血。心包内少许积液,量约20ml,心脏重290g,大小正常,心脏表面可见散在针尖状出血点,心肌切面暗红色,左心室壁厚1.5cm、右心室壁厚0.3cm,心内膜光滑,三尖瓣12cm,肺动脉瓣7.5cm,二尖瓣9.5cm,主动脉瓣7cm,冠状动脉走行无异常;主动脉起始部见少量粥样硬化斑块;双肺表面光滑,双肺各叶间无粘连,左肺重610g,右肺重600g,肺脏切面暗红色,双肺瘀血;腹腔脏器无粘连,肝脏重1600g,表面光滑;胆囊大小颜色正常,胆囊及胆管内未及结石及炎症;脾脏重250g,大小14.0cm×9.0cm×3.0cm;胃呈充盈状态,胃壁光滑,胃内大量未消化食物,胃粘膜无溃疡及结节;胰腺重90g,大小16.0cm×5.0cm×2.5cm,胰腺未见坏死及出血,胰腺呈自溶改变;左肾重125g,大小11.0cm×6.5cm×2.5cm,右肾重125g,大小10.5cm×6.0cm×2.5cm,双肾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开可见皮髓质界限清晰,肾实质内无出血;左额顶部头皮内出血二处,分别为0.8cm×0.7cm、1.8cm×1.5cm,左颞顶部头皮下出血1.5cm×1.2cm,双侧颞肌内无出血,颅底未见骨折,大脑重1325g,硬脑膜完整,硬膜外、硬膜下未及血肿,脑表面未见挫伤及出血,脑沟、脑回清晰,蛛网膜下腔无出血,大脑、小脑各切面未见出血及肿瘤。颈髓大体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图1);颈髓固定后,各横切面可见包膜下有增生组织,不同切面上增生组织形态不同,但在颈髓内相对位置大致相同,增生组织在颈髓内具有纵向连续性(图2、图3)。组织病理学检验:脑组织疏松,血管间隙轻度扩大,大、小脑各切片未见出血,脑呈淤血改变;颈脊膜轻度充血,高位颈髓组织结构改变,轻度水肿,颈髓外侧见片状胶质细胞增生,密集排列的星形胶质细胞呈轻度异型性改变,其间夹杂胶质纤维(HE染色,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为良性胶质细胞瘤(图5、图6);心脏:窦房结内神经节嗜伊红染色,散在分布的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混杂,未见脂肪组织浸润,散在纤维组织增生;房室结动脉断面壁厚均一,结构未见异常;心肌细胞排列正常,心肌细胞未见灶性坏死;冠状动脉内膜增厚明显,未见腔内有血栓形成;主动脉内膜见少量脂质沉积,内膜光滑;肺泡中心轻度过度充气样改变,部分肺泡破裂,肺间质淤血水肿明显,肺泡腔内未见水肿液;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而变窄,呈淤血状,肝细胞轻度萎缩,广泛水样变性,散在脂肪变性,汇管区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双侧肾脏皮髓质分界清晰,肾小球毛细血管未见管腔狭窄,近远曲小管细胞肿胀,间隙增宽,呈急性淤血改变;胰自溶性改变明显,胰腺泡及胰岛未见病变,胰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未见灶性坏死;脾窦扩张,轻度淤血。法医毒物检验:取胃内容物、心内血、尿液和胆汁,经常规化学法和GC/MS法分析,未检出常见药物、毒物。
【分析说明】
神经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以星形胶质细胞瘤常见,是常见脊髓肿瘤,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常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原纤维型肿瘤,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部位,但以颈髓多见。星形胶质细胞瘤向脊髓两端呈浸润性生长,可累及多个节段,境界不清。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常位于脊髓的一侧,使脊髓不对称性膨大。CT或MRI表现为多节段脊髓梭形膨大,部分肿瘤有囊性变。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局部压力增高,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本案中死者左额部表皮擦伤、皮下出血,左颞顶部表皮擦伤、皮下出血,钝性物体碰撞作用可以形成,如案情提供被鉴定人死前端坐突然后仰着地可以解释,但是,这些头皮挫伤不会造成死亡。除上述碰撞伤外,颈部、体表、四肢、脏器未见暴力性作用伤痕,心脏及传导系统未见异常。据此,可以排除被鉴定人温某为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致死或心源性猝死;毒物检验未检出常见毒物、药物,可排除常见毒物、药物中毒致死;根据尸体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死者高位颈髓见呈浸润性生长的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增生过程中,瘤体较小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随着肿瘤增生,瘤体逐渐增大,由于瘤体临近延髓生命中枢,当肿瘤增生至一定程度瘤体较大时,导致延髓生命中枢受累,呼吸、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猝死)。
【鉴定意见】
综上所述,被鉴定人温某系颈髓胶质细胞瘤致延髓生命中枢受累,呼吸、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猝死)。
(图1)颈髓
(图2)固定后颈髓内胶质细胞瘤
(图3)固定后颈髓内胶质细胞瘤
(图4)颈髓胶质细胞瘤(HE染色*10)
(图5)颈髓细胞瘤(GFAP免疫组化染色*10)
(图6)颈髓细胞瘤(Ki-67免疫组化染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