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被鉴定人张XX在市场因停车与人发生争执,被伤及左腹部。被家人送医院后,经胸部CT、三维重建示:左侧第3、4肋骨骨折,故以“左侧肋骨骨折”将其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左侧颧部软组织肿胀,压痛阳性,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平左侧第3肋弓处软组织压痛阳性,平左侧第4肋弓处软组织压痛阳性。
2021年8月1日,CT检查诊断:考虑左侧第3、4肋骨骨折。
入院后,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对症治疗,张XX于2021年8月9日出院。
2021年8月20日,CT检查诊断:左侧第3-6肋骨骨折后改变。
2021年9月15日,CT检查诊断:考虑左侧第3前肋陈旧性骨折,左侧第4-7前肋不完全陈旧性骨折。
2022年5月19日,骨密度检测报告:骨密度检查,检查部位:踝关节:T值:0.04 ,Z值:1.92。
2022年6月1日,密度检测报告:检查部位:腰椎(L1-L4):骨密度数据:T值:-2.9,Z值:-1.6。
2022年6月9日,我所受公安局委托,对被鉴定人张XX损伤因果关系、损伤程度进行法医临床鉴定。
按照《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 JD0103003-2011)及《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对被鉴定人进行检验。
体格检查:被鉴定人步入检室,神志清。述:左侧胸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根据委托人提供的现有材料,结合本所鉴定人检验所见,分析如下:
1.被鉴定人因外伤致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经审阅多家医院CT片检查阅片所见:肋骨骨折局限性骨密度增高,肋骨走行欠规整,诊断提示:左侧肋骨3、4、5、6、7多发性骨折。在临床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重要方法,经对被鉴定人影像学资料进行同一性认定,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标识与伤者本人一致。依据病历记录、视频资料、询问笔录、损伤后首次影像学检查诊断肋骨骨折和复查后肋骨骨折记录,综合骨折位置、骨折形态,左第3肋骨骨折与骨痂形成位置相同,属于一次性外力所致,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系外伤性钝性暴力所致。
2.人体共有12对肋骨,平分在胸廓两侧呈“C”字形结构,由于人体肋骨解剖的特点,其走行的特殊性且环绕呈圆桶形,肋弓弯曲大,前后上下的影像易互相重叠,因骨折时肋骨骨折处软组织水肿,肋骨骨折在首诊时具有初期隐匿性,准确判断肋骨骨折数量具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多次复查确定肋骨骨折根数。结合受伤资料、病历记录、影像学检查,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应予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6.4.b款) 肋骨骨折2处以上,该损伤应评定为轻伤二级。
3.被鉴定人因多发性肋骨骨折,伤与病(骨质疏松)因果关系分析:骨质疏松症主要通过骨密度检查确定,由于年龄、性别、身体部位的不同,骨密度检查出的骨密度值也有所不同,骨质疏松症常发病于胸、腰椎段、股骨颈和四肢长骨的远端,检查的方法多运用超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测定骨强度、双能X线是通过X射线管球高能光子峰得出骨含量,QCT方法检测因受试者接受X线量大小来测量骨密度。
4.被鉴定人经XX中医医院骨密度检查:检查部位:双踝关节:T值:0.04 。T值是衡量骨量的标准,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双踝骨量正常。-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Z值:1.92,骨密度值正常。
5.被鉴定人经XX部队医院胸腰椎骨密度检查:检查部位:腰椎(L1-L4):T值:-2.9(骨量降低)。T值大于-2.5,提示骨量降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T值是衡量骨量的标准,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提示椎体骨质疏松症。-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Z值:-1.6,骨密度值正常。
6.被鉴定人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病历记录骨折后胸廓挤压试验阳性,软组织压痛阳性,提示外力作用部位在左侧肋骨处软组织损伤明显,骨密度检查:双踝关节T值:骨密度良好,Z值:1.92(正常范围)。腰椎:T值:-2.9,T值大于-2.5,腰椎骨质疏松症。Z值:-1.6(正常范围)。双踝及胸、腰椎Z值检查正常范围,腰椎骨质疏松与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之间不存在伤(病)因果关系,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为暴力所致与外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被鉴定人张XX因外伤致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该损伤评定为轻伤二级。
被鉴定人张XX腰椎骨质疏松症与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之间不存在伤(病)因果关系。
被鉴定人张XX因外伤致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为暴力所致与外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