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基于事故形态鉴定车辆侧滑时的速度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基于事故形态鉴定车辆侧滑时的速度

分享
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2011年6月27日22时20分许,张某驾驶一辆浙A-×××江铃全顺牌小型普通客车途径G50沪渝高速公路江苏方向169公里+700米处发生交通事故。事故造成车内7人死亡(其中4人为儿童),13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多名是“留守”儿童,此次出行是利用暑假去探望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及安徽省的多家电视台对事故进行了采访,中国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搜狐网站等多家网站也报道了该事故。

【鉴定过程】

(一)鉴定依据

根据GA41-2005《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有关条款及检验方法,对事故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及照片进行检验,并对事故现场路面痕迹进行勘查。在痕迹检验和现场复勘的基础上,然后参照GA/T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有关条款及方法,对被鉴定车辆事故发生时的速度进行分析计算。

(二)被鉴定车辆痕迹

车辆识别代号为LJXCMCCB×××。左、右前部灯具破损缺失。发动机舱盖右部向后弯折变形,其前部见一处横向凹陷变形,伴刮擦痕迹,表面白色涂层呈减层。进气罩缺失,前保险杠破损缺失,内胆右部向后弯折变形。右前门前部变形,伴刮擦痕迹,表面白色涂层呈减层。右前轮减震器上端断裂。车身右侧见挫擦痕迹。右后组合灯破损缺失,车身右侧后部及后侧右部褶皱变形,伴刮擦痕迹,表面白色涂层呈减层。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及照片

事故现场路面为干燥沥青路面。事故车辆头西尾东向右侧翻在第二条车道内,其西北侧中央隔离带南侧见撞击痕迹,局部凹陷变形。中央隔离带破损处西南方路面见三条弧形轮胎侧滑痕迹,其中东侧的一条较长,该挫划痕迹西端位于第三条车道内,第二条挫划痕迹稍短,其西端位于第二条和第三条行车道分界线上。

(四)事故现场路面痕迹勘查

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及照片检验所见,本案现场路面检见弧形轮胎横向侧滑痕迹,该痕迹反映出被鉴定车辆此时处于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因此需要对弧形轮胎痕迹的半径进行测量。

对事故现场遗留的路面痕迹进行检验,现场路面平坦。测量路面上遗留轮胎侧滑痕迹的部分特征点,据此绘制比例图,并测算车辆运动轨迹,计算得事故车辆与护栏碰撞前的行驶轨迹半径约为118.09m。如下图所示:


事故现场路面弧形轮胎痕迹复勘图

【分析说明】

(一)运动过程分析

被鉴定车辆及事故现场照片所检见的痕迹,符合该车前侧(偏右)及右后部先后与中央隔离带南侧发生碰撞可以成立。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分析,被鉴定车辆在由西向东行驶的过程中向左偏转、侧滑,该车在偏转、侧滑过程中其前侧(偏右)与中央隔离带发生碰撞。

(二)速度计算

在本起事故中,现场路面平坦,坡度可忽略不计。被鉴定车辆碰撞前的运动轨迹由直线运动转为圆周运动,并在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设被鉴定车辆轮胎的横向静摩擦力为,当离心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就不足以克服滑动的趋势,则发生横向侧滑,并在路面上产生侧滑痕迹。

设被鉴定车在辆圆周运动过程中,产生侧滑痕迹时所对应的轨迹半径为,侧滑时的速度为。根据发生侧滑的临界状态的条件,即圆周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参照GA/T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有关条款及方法,有下式成立:



其中,为被鉴定车辆的质量,含车内乘员;为该车的横向摩擦系数;为重力加速度,取。根据事故现场路面痕迹勘查,约为118.09m。

参照GA/T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有关条款及方法,横滑附着系数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为车辆纵滑附着系数,根据现场路面条件,参照上述标准,本次鉴定中取0.60~0.70。将参数代入(2)式计算得:


将计算所得取值范围代入(1)式计算得: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经单位换算及数值取整,被鉴定车辆碰撞前(侧滑时)的速度约为99km/h~107km/h。

【鉴定意见】

浙A-×××江铃全顺JX6466DF-M小型普通客车碰撞前(侧滑时)的速度约为99km/h~107km/h。

 

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现场痕迹(委托单位提供)

 

事故现场痕迹(委托单位提供)


 

对被鉴定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


 


对事故现场路面的轮胎痕迹进行复勘测量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