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常州市钟楼区某小区居民与广场舞团队损害赔偿纠纷调解案

常州市钟楼区某小区居民与广场舞团队损害赔偿纠纷调解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某街道打造了运河景观带,吸引了不少市民游览,也成为群众跳广场舞、户外唱歌活动的聚集地,每天晚上有近十支广场舞团队在此地活动。但大量周边居民反映,每天晚上九点,各个团队才陆续离场,结束时间晚,且以李某为代表的数支广场舞队,唱歌、跳舞音量过高,甚至不同队伍相互之间还提高音量“较劲”,一个比一个响,噪音问题使得周边居民不堪其扰、苦不堪言。居民们屡次投诉,城管数次派员到现场督促整改,但很快广场就故态复萌,收效甚微。因来广场跳舞的也不全是临近小区的居民,物业公司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小区居民在与广场舞团队屡次沟通也无果后,居民代表找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寻求调解。

【调解过程】

调解员随即受理了纠纷,初步向小区居民了解情况后认为,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时有发生,矛盾冲突不断,划地盘、竞相高音喧哗等冲突屡见不鲜,但管理上却存在诸多难点,单一的事后补偿性救济方式并不能充分解决矛盾,反而可能引发其他连锁纠纷或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联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治理、群众参与”的处理机制,才能真正从根源上妥善处理好扰民问题。
    调解员先到现场实地摸排,了解附近广场舞活动的大致区域、团队情况、主要领队、活动规模和活动时间等情况,同时征集了周边居民意见。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调委会将广场舞领队代表、居民代表双方约到社区,同时还邀请了小区物业代表、街道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到调解现场,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居民代表表示,广场舞、户外唱歌等活动音量过大、时间过长,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周边居民都苦不堪言。领队代表李某则认为,唱歌、跳广场舞是正常的娱乐休闲活动,大家都有参加文体活动的权利,原本他们播放的音量并不算大,但由于场地有限,部分团队距离较近,相互之间难免有影响,这才不得不较劲调高音量。关于活动时长的问题,李某则表示,高考、中考之类的特殊时期,他们肯定是暂停活动的。街道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广场舞扰民问题由于点位分布广、极易反复等原因,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治理效果始终不理想,治标没治本。物业代表表示,在景观带唱歌、跳舞的大多是非本小区的居民,物业只能进行劝说,无权管理,只能靠居民自觉。

调解员听取完各方陈述后,向领队们详细讲解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其中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此外,《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居住区及其附近街道、广场、公园等区域,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期间不得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体育锻炼、娱乐等活动。在其他时间进行集会、体育锻炼、娱乐、促销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前期实地走访,几支广场舞的音响音量已经超过了法定标准,《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和处理:……(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居住区及其附近街道、广场、公园等区域进行集会、体育锻炼、娱乐、促销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或者在禁止期间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体育锻炼、娱乐等活动的……”指出广场舞队排放的噪声超过法定排放标准,构成违法,广场舞队必须整改。否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与警告、罚款等处罚。

让当事人明确法律责任后,调解员又对领队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唱歌、跳舞原本是放松身心、调节生活节奏的娱乐休闲活动,但不能为了自身的娱乐给别人带来不便。若因为扰民而引发纠纷,反倒增加了烦心事,得不偿失。而且现在天气炎热,应适当缩减户外活动时长,也是对全体队员的人身安全负责。社区居委会适时表态,提出愿意提供一间活动用房供团队们使用,这样一来,广场舞活动不仅有了固定场所和范围,而且日后刮风下雨,他们也可以有地方跳舞。

广场舞领队代表们听后,也意识到了过去的做法的确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困扰,表示感谢社区为他们提供的便利,也愿意接受居民们的建议,降低音量,调整活动范围和时间,确保不影响广场附近居民正常生活。最终在调解员的帮助下,双方达成合意。

【调解结果】

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达成一致意见:
    1.活动场地适当调整,避开居民区;

2.各广场舞团队代表承诺,活动时降低音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明确晚间活动结束时间不超过8点30分;

4.社区提供舞蹈用房,供大家休闲娱乐使用。

后经调解员回访,居民们表示广场舞音量小了,时间也缩短了,扰民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

【案例点评】

本案中,调解员在前期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耐心释法明理,宣讲法律法规入手,明确噪声扰民的权责范围和处罚规范,敦促广场舞一方当事人意识到自身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和困扰,从而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另一方面,调解员积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调解过程中,群策群力,促使矛盾纠纷向趋于缓和的一面转化,最终实现矛盾纠纷的圆满解决。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