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11户居民与徐某邻里纠纷调解案
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一层居民徐某未经物业公司和邻居同意,从自家接出电线,在一楼住户刘某家北侧卧室外墙体上安装电动能源车充电箱。刘某多次与其协商拆除,但徐某以各种理由拒绝拆除。2021年9月,因北京市某街道一小区发生电动车电池充电着火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引起了辖区居民的普遍关注和担忧。徐某所住的单元其他居民也开始担心徐某安装的电动能源车充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恐会影响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居民们纷纷找到该社区居委会,想通过居委会与其协商拆除充电箱,但是徐某以充电箱是厂家安装,符合质量标准为理由仍然拒绝拆除。该单元11户居民认为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选派居民代表来到了北京市通州区某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调委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
社区调委会调解员在接到调解申请后予以受理。调解员认真倾听居民代表陈述的事情经过和请求后,立即联系徐某进一步了解情况。徐某称,自己两年前购买了新能源电动车,随后找到物业申请安装充电桩,结果被告知小区内规划紧张,没有空余地方为其提供空位,于是徐某从自家接出电线在一楼邻居的北侧卧室外墙体上安装了充电箱。因为都是老邻居了,对于给单元居民们带来的影响自己也深表歉意,但是自己的车没地方充电也是事实,所以自己也没办法。调解员问徐某是否愿意在社区调委会的主持下接受调解,徐某表示愿意通过社区调委会说说自己的委屈。
通过对双方的走访,调解员认为这不是一起简单的邻里纠纷,一方面是涉及到维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大事,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旧小区发展规划与居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相适应所引发的新矛盾,这是百姓民生需求的大事。通过事前的走访和调研,调解员将小区物业负责人也请到了调解现场,一起参与调解。
两天后,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在社区调委会进行调解。首先居民代表表达了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强烈,并要求徐某立即拆除充电箱。徐某讲了自己的困难,并表示拆除后自己车无法充电,难以使用。徐某表示,自己曾找物业公司安装,但被物业公司拒绝。物业公司负责人称,居民新建充电桩需要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协商,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无法开展建设,申请安装充电桩时,需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供电部门派专人到现场查看,符合条件后,新能源汽车车主、汽车生产企业、充电桩安装企业、物业公司、业委会等五方主体共同签订同意书,方可进场安装,小区内是否能安装私人充电桩,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要看整个小区的配置问题,当事人现在居住的小区在建成时,本就没有充电桩预设位置,想要增加充电桩更需要多方面考虑、咨询,如果未经允许私装电路安装充电桩,极易造成火灾隐患,考虑到小区能源车不断增多,物业公司已经着手在征得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对小区进行改造,第一步就是增装电动车充电桩。徐某在听到物业公司负责人的解释后,态度有些变化,称如果物业公司将充电桩落实,自己可以拆除,但目前自己的困难还是无法得到解决。
调解员听取完各方陈述后,认为应和徐某单独做调解工作,调解员以近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将搜集到的小区内“飞线”充电、电车入户充电等引发火灾的案件情况讲给了徐某,让徐某意识到不按规范停车、充电的危险性,让双方不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共同想办法来维护居住环境的和谐安全,同时向徐某释明,《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的约定,按照规划用途合理、安全使用物业。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服务人等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五)违规私拉电线、电缆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充电。”调解员向徐某讲明利害关系,如果徐某坚持不予拆除外墙安装的充电桩,11户居民或物业公司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徐某排除妨害,拆除违法搭建的充电桩、电表及全部电线,如果法院支持,徐某除需要拆除外,还需要将因违法搭建充电桩所造成的外墙面孔等损坏恢复原状,在时间和经济上都会产生更大损失,最重要的是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就会出现隔阂。
徐某听了调解员的劝导,意识到为自己的方便损害他人和自身安全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后表示回家后会立即将充电桩拆除。社区调委会也考虑到徐某拆除充电桩后确实充电不方便,从满足民生需求出发,社区调委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希望物业公司能够加快为居民们提供临时充电位,11户居民也表示会配合物业公司安装公共充电桩的工作。
【调解结果】
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如下:
徐某于7日内拆除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某街道某小区外墙的充电设备。
后经调解员跟进,了解到徐某已经拆除了充电设备,物业公司也在加快推进小区充电设备建设项目,当事双方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等特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一些区域充电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车主为方便充电,私装充电桩、充电箱,由此引发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使用的纠纷时有出现。充电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着民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调解员的耐心释法引导,徐某同意断电并尽快拆除充电箱,最终使得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更实现了邻里一家亲的和睦氛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