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推进公民旁听庭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强化依法治理,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针对近年来社会各界反映的普法教育手段和法治实践方式的单一化、程式化等问题,南昌市普法办将公民旁听庭审活动作为“八五”普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任务——“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办法,持续压实“谁执法谁普法 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着力推进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实践活动带动全民学法用法,有力提升全民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法治南昌建设打下坚实根基。
【任务措施】
(一)发挥联动效应,构建旁听庭审“大棋局”
整合各级各类法治和教育资源,建立并落实全民参与旁听旁听庭审活动规程,形成全体参与、全民旁听、全员覆盖的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为推动公民旁听庭审活动走深走实,2022年初,由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统筹协调,联合南昌铁路运输中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单位制定出台《关于在南昌市组织开展公民旁听庭审活动的工作方案》,共建立了旁听“绿色通道”、公开典型案件、党校庭审课程、学校师生旁听、群众旁听、活动宣传、对接联络、分析研判等八项工作机制。各级普法办通过每月定期收集、发布旁听庭审案件,协调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参与旁听庭审活动。各级法院和普法工作部门建立了公民旁听庭审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改进工作措施,保障旁听庭审的深入持久开展。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国家机关负责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旁听庭审,并结合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结对帮扶的村(社区)群众旁听庭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小学校师生旁听庭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法律明白人”、各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庭审活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旁听庭审活动作为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教学内容,列入主体班课程学习计划,并邀请主审法官讲授法治课。同时,在庭审案件时间公布、典型案件公示宣传、维护旁听庭审现场秩序等方面都明确了责任主体,确保旁听庭审活动各个环节严谨有序、精准高效。
三是严格考核评价。市普法办将开展旁听庭审活动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培养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重要方式,纳入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和年度普法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并特别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各类学校每年组织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学生旁听庭审活动不少于一次。各级各单位旁听庭审开展情况作为“八五”普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考评重要内容,并纳入法治城市、法治县(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
(二)精准靶向发力,创造普法教育“新引擎”
为做到在“大棋局”中精准落子,南昌市公民旁听庭审活动注重区分不同受众,以针对性的审判案例开展法治教育,推动全民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一是把准活动导向。坚持公开审案与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让社会公众从鲜活的实例中接受法治教育,尤其是掌握和了解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法律常识,提高社会公众学习法律、参与普法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旁听庭审活动,实现了“审理一个案件,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公民”的普法效果,以有效预防纠纷、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选准典型案件。主要选择由法院(法庭)依法公开审理、社会影响较大、群众普遍关注且具有深刻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作为重点旁听案件,其中,重点选择行政诉讼案件、非诉执行听证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和贪污贿赂案件、民商事案件、普通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等。同时,根据全市中心工作和重要时间节点,选择不同类型案件开展旁听活动。元旦春节期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组织农村“法律明白人”和社区群众旁听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庭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干部群众线上旁听违反防疫措施案件的庭审。
二是找准重点群体。旁听庭审活动的受众是全体南昌市公民,其中重点突出国家工作人员、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并延伸至青少年学生。对于不同受众群体,组织旁听不同类型案件。国家工作人员重点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和贪污贿赂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青少年学生重点旁听民事案件、普通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普通群众重点旁听民商事案件、普通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
(三)媒介深度融合,开辟全民学法“元宇宙”
综合运用现场参与、在线旁听、观看光盘、网络直播等方式,打破法庭“院墙界线”,进一步拓宽、畅通公民旁听庭审渠道。今年以来,共组织干部群众12万余人次通过不同渠道旁听庭审。
一是创新直播“带法”方式。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案件,相关部门商案件审理法院后,组织本地本部门干部职工现场旁听庭审。今年6月22日至24日,组织市司法局系统干警、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市审计局机关干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先后到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现场旁听三场行政诉讼案件审理,并于6月24日首次开展网络直播庭审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只需拿起手机点击进入直播间,便可足不出户参与庭审旁听。许多网友在直播间留言并为庭审点赞,称赞其“公开公正”、“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直播一小时内,万余名干部群众在线观看了庭审直播。
二是拓展线上旁听途径。因受众人群数量庞大,受疫情防疫、法庭容纳人数有限等因素制约,全部采取现场旁听庭审的方式难以满足群众学法需求。因此,对于全体公民公布了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法治江西网、江西庭审公开网、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判综合服务平台等五种在线观看途径,干部群众可自行安排线上观看时间,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据统计,仅今年二季度,南昌市共有1.5万余网络用户线上观看庭审。
三是集中观看庭审光盘。各级法院将适宜公开的典型案件庭审过程刻录光盘提供给各级普法办,由普法办交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或结对帮扶村(社区)群众集中播放观看,并邀请本单位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现场讲法,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庭审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深化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今年以来,共有27家市直单位、33所学校、165家县区直单位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课老师、中介行业从业人员、公职律师集中观看庭审光盘。
【特点和效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项工程,必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通过突出“全民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把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使旁听庭审活动成为了普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是转变普法理念。普法工作不能是填鸭式、任务式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普法工作应该更应具有服务性、引导性,通过普法使学法用法成为公众的内在需求。组织全民旁听庭审活动,既是落实“八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普法手段的创新。通过旁听庭审活动,让受众者体验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提高了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二是强化普法机制。要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强化系统观念,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普法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盘棋”,奏响“大合唱”。近年来,南昌市开展的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每年评选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学生每年不少于一次观看(收看)旁听庭审等一系列活动,都逐步固化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为普法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抓实终身学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普法教育实现终身有效覆盖。通过青少年学法课堂、新提任领导干部考法、企事业单位选拔任用考法、社区工作者录用考法、司法行政机关引导公民遇事找法、基层治理解决问题用法、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有效举措,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和依法维权意识,让法律伴随公民一生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