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司法局基层依法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司法局基层依法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网格法治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网格化服务升级为突破口,将资源向网格聚集、法治向网格延伸、重心向网格倾斜,用“小网格”撑起“大服务”,形成“大治理”。实现民生需求在网格发现、社情民意在网格采集、安全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纠纷在网格化解、便民服务在网格开展、事件问题在网格解决。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关怀关爱活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邻里守望等活动,使基层党建引领更有温度。理顺各职能部门服务管理事项下沉网格的内容、流程、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建设网格服务站125余处,将网格服务站倾力打造成社区矛盾化解的“议事庭”、党群服务的“联络点”、沟通情感的“小驿站”、解决困难的“救助所”。利用政务微信平台,建立各类居民微信群、楼栋微信群覆盖辖区90%以上,群众反馈问题处置率100%,广泛搜集社情民意。通过网格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了距群众最近、服务最实的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坚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任务措施】

(一)基层网格化管理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基层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加速度”。

(二)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依法治理是否有效,事关国家法治和社会治理的成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基层治理体系是否完善,直接体现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水平上,通过完善的依法治理,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基层治理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铁锋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东部,现辖1镇、7个街道办事处,有12个行政村、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人口26.9万人,居住着汉、满、蒙、回等21个民族。近年来,铁锋区在基层治理体系、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任务逐渐增多。近三年来,铁锋区共对20余个地段、两万余户居民实施了棚户改造,同时,区属老旧小区改造也涉及大量居民。随着搬迁、回迁、改造,居民群众喜迁新居的同时,街道、社区社会治理任务也随之大量增加。

二是生态环境全面美化,社会管理标准不断提高。近年来,铁锋区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实施减排项目几十个,城区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实施“三供一业”改造,拆除大量商亭、车棚等违法建筑。生态环境大幅改观后,环境的维护、清理、保洁等对街道、社区、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治理复杂性增加。近年来,铁锋区大力推进改革任务,全面解决物业管理、政务服务等民生问题。随着改革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政务平台、部门热线等渠道征集各方意见建议、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汇总分析,问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特点,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侧面也反映出街道、社区工作复杂性在增加。

四是群众素质大幅提升,需要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居民群众对服务的需求是动态的,近年来也呈现出高端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随着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区、街(镇)、社区的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工作千条线,社区一根针”“任务千把锤,社区一颗钉”,街道、社区承担着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事务,但是现有的人力物力很难承担,实施网格化管理迫在眉睫。

(四)网格是基层治理体系的最前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从城市管理结构看,网格是城市管理的最细小单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和根基。“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平台,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网格工作人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事、物等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及时调处,对发生的问题迅速发现、立即上报、快速处理。实现网格化管理,可以整合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全面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五)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

一是科学设置网格。按照“合理定界、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方便管理、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充分考虑管理幅度、服务人数、空间布局等因素,建立城区网格300余个。以自然屯为标准,将12个行政村按村民户数划分农村网格75个。依托一体化党建,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元素划分为300余个专属单元,由属地网格直接管理。

二是统一工作标准。按照因地制宜、共享共建的原则,统一选址,分批打造标准化网格服务站,实现一网格一场所。统一管理,制定了《铁锋区网格化服务指导意见》《网格长工作职责》《便民服务清单》等规章制度。统一配置,提倡“一室多用”,统一配置公示栏、法治宣传栏、网格手册、便民物资共享柜等便民服务设施。

三是明确职能定位。按照有关规定赋予网格承担网格党建、基层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公共服务帮代办、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能。明确网格长工作职责,细化网格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按照“清晰简洁、易于操作、便于监督”的原则,制定网格党建、管理、任务、考核等四项基本制度,明确了3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通过党建引领、法治助力,公共服务与网格自我管理充分融合。

四是凝聚工作合力。按照“职能进网格、人员进大队”的方式,将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下沉街镇,组建综合执法队,参与网格共建共治。建立警格,强化“警网”联动,使警力布局更高效、“网格+警格”匹配更优化、“警网”联动更便捷。网格人员、综合执法人员、社区民警、街道包片干部、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物业管理人员和辖区单位整体联动, 网格自愿服务队伍积极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五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全面采集及掌握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理要素,做好信息的动态更新、核查和上报。建立排查化解机制,坚持边排查边化解,分类施策。建立日常巡查机制,通过定期排查、街面巡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配合职能部门对网格内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隐患开展专项排查,对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协调有关调解组织和职能部门开展调处。

六是统筹分工协作。网格长、网格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各类问题;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特殊群体情况;认真填写工作日志,日清周结。区直部门下沉人员及时查处网格内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和清理辖区内杂物堆放;有效治理生活噪声、建筑垃圾、违规圈占、违章占道等行为。网格民警收集、上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情报信息;开展人口调查登记等工作。

七是提高能力素质。建立每个网格服务站A角(网格长)和B角(临近网格长)机制,确保网格工作全天正常运转。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区级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街道(乡镇)每年不少于3次,各职能部门对纳入网格的工作事项定期开展培训。落实定期例会机制,组织网格长召开网格工作例会,结合实际采取线上与线下、晨会与夕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学习、政策解读、信息交流,通报网格工作,协商解决难点问题。

八是加强考核奖惩。街道对网格化管理考核工作负总责,定期开展辖区内网格管理指导检查。采取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对社区网格进行一次检查考评,综合区相关部门的考核成绩,确定社区网格考核成绩。考核结果和网格长待遇挂钩,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长,予以辞退,广泛接受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特点和效果】

从铁锋区的实际效果来看,网格化管理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管理过程和评价更切合实际,管理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一是筑牢了党的建设“第一阵地”。建立了统一的党建网格,构建党支部+网格+“两新”组织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缩小党建工作范畴,形成党员教育管理在网格、党员引领群众参加社会治理在网格、党员和“两新”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在网格的工作局面。网格党支部书记或楼栋党员中心户定期开展走访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个驻街单位、每片小区院落。

二是激发了网格管理“第一引擎”。铁锋区司法局承担基层依法治理的主要任务,构建了“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项任务”网格加速模式。围绕区委确定的网格化建设为中心;构建“一干多元  七调联动”立体式大调解工作格局,将专职网格长纳入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并引进“和为贵”调解平台,实施“两轮驱动”;推进依法治区目标考核、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三项任务”,全面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三是构建了法治建设“第一平台”。丰富“法律七进”内容,拓展法律进网格。网格长和网格工作人员,即是兼职人民调解员,又是法治宣传员。健全网格公益普法制度,利用网格工作群、微信群等开展日常普法宣传教育,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网格行”活动。大力开展“智慧网格”创建,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建设智慧法律服务网络,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四是搭建了综合治理“第一屏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推动网格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统一网格管理层次及运行方式,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四级自上而下的管理、交办体系和自下而上的矛盾化解机制。统筹网格内党员、下沉人员、社会组织和群众骨干力量,形成“一核多元”工作力量。实现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交办问题和矛盾化解双向递减。

五是打造了服务群众“第一窗口”。将社区各项工作融入网格,在网格内统筹推进党建、环境卫生、文教体育、法治宣传、社会治安、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民政低保、特殊群体管理服务等工作。按照“网格事务及时受理,社区协调解决”的原则,了解群众的所急、所忧、所盼,全面掌握群众的闹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能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迅速上报,合力解决,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