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法治小院”的探索与实践

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法治小院”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澄江镇谢屋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扬“枫桥经验”,创新“寻乌经验”,结合谢屋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之路,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谢屋村曾经是“十三五”重点贫困村,距圩镇1公里,辖区面积2.67平方公里,11个村民小组450户2450人。全村村民以柑橘产业、务工收入为主,特色产业有柑橘、脐橙、百香果、红薯、石榴、光伏等。谢屋村是典型的客家村,千百年来形成亲宗睦族的传统文化,遇到事情只讲“叔公大伯”不讲法律,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氛围不浓。随着脐橙和蜜桔产业的发展,谢屋村经济状况大为改善,导致物质生活丰富,精神文明匮乏,赌博之风、大操大办、比富斗阔等各种歪风陋习沉渣泛起。农村嫁娶彩礼水涨船高、节节攀升,“有新村没新貌”、“老人住老房”、环境脏乱差、封建迷信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任务措施】

曾经的谢屋村赌博成风、好吃懒做、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谢屋大道更是被人们称为“麻将一条街”,村民法治意识低下。自寻乌县人民法院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以来,为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改变村风民风、增加群众技能,联合澄江镇、谢屋村将原先一座破旧的老祠堂打造成“七室七队伍”的“法治小院”,即:“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综治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法律讲堂、琴棋书画室等7室和村民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义务巡防队伍、文化活动队伍、网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等7支队伍。如今的谢屋村已脱贫摘帽,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该村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以前的“麻将一条街”更是成为了“法治一条街”。

(一)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持续强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积极参加县、乡(镇)两级培训,以党史学习教育和“3+X”学习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增强整治本领。推行农村党员“1893”培养机制和村级后备力量“333”培养机制,变“等上门”为“领进门”,及时把优秀扶贫专干、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优秀青年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农民发展成为党员。

二是发挥堡垒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持续加强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作风建设,常态化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自身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监督,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挥头雁示范作用,着力把村“两委”干部培养成为组织领头雁、发展排头兵、创业带头人、巾帼好标兵、事务调解员、新时代传习员、廉政监督员。

(二)增强自治能力

一是制定村规民约。突出群众主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希望治理的重点,吸收祖训家规精华,结合各村革命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制定管用实用、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删减乱设行政处罚、参与分配征拆补偿、禁设麻将桌和扑克桌等内容,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纳入了村规民约。

二是商议村务民事。建立具有寻乌特色的“一站二堂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鼓励村民参与民主议事决策。通过户长会、屋场会、祠堂会、外出乡贤会等多种形式,充分保证各群体村民的“话语权”,确保村民的事情村民说了算。

三是加强公示公开。广泛利用“三务”公开栏、村务公开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贫困户评议、低保评议、临时救助等有公示期要求的评议事项,即时公示。全面公开群众关注度高、敏感性强的低保评定、项目实施、惠民政策资金、村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提高法治水平

一是深化法治宣传。充分利用挂点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硬件设施打造,浓厚学法用法氛围。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作用,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打造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基地,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挖掘培养了如“山歌老王”(王焕平)等一批法治宣讲类人才,组建了一支以“老王”为核心的普法山歌宣讲志愿服务队,把法律法规、法治文化、党的政策等编成曲风晓畅、通俗易懂、客家韵味十足的普法山歌,传播“法治好声音”,当地群众甚是爱听。

二是强化纠纷联调。建立多元化调解队伍,吸纳镇村干部、联村干警、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村“五老”人员、农村“法律明白人”、村妇女小组长等充实调解队伍,学习运用廖建强工作室 “听、问、看、记、查、析、调、结”调解八步法,当好矛盾纠纷“和事佬”,着力推动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组建假日法庭、圩日法庭、节日法庭,推行田头办案、屋场办案、祠堂办案等,开展巡回办案形式,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创新诉前调解,达到止争、止讼、止访效果。

(四)提升德治能力

一是文明淳村风。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文化惠民、感恩教育、‘六星文明家庭’系列创评、农村志愿者”四类活动,以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宣扬团结互助、勤俭持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善老孝亲等美德,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教育群众感恩奋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在乡村文明创建与评议的小活动中落地生根。

二是法治润村风。深入开展乱埋乱葬、赌博之风、大操大办、不善老孝亲、封建迷信五大专项整治,尤其是治理赌博、不孝行为、“老人住老房”问题,曝光一批反面典型,选树奖励正面典型,设立红黑榜发布,并纳入社会诚信系统实施信用奖励与惩戒。

三是整洁靓村风。全域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与“空心房”拆除、城乡环境一体化、“五净一规范”“七改三网”相结合,开展厕所革命,规范建房管理,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先行。积极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推动广大妇女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形成充分发挥帮扶干部、志愿者等群体作用,上门动员动手带动干;将部分村集体收入、光伏分红与家庭环境卫生评比相挂钩,差异化奖励推动干;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最美庭院”等创评活动,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干的良好体系。

【特点和效果】

谢屋村通过加强和创新“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屋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少诉村。

(一)党的领导明显加强。通过培训学习和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在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策、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二)自治能力明显增强。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有效拓展,贫困户“七进八退”、农村低保评议等事项全部由户长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议,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矛盾纠纷明显减少。通过多角度、全覆盖、无死角的法治宣传,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同时,加强调解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一站式”多元化调解的有序运行,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谢屋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少诉村。

(四)村风民风明显好转。通过“六星文明家庭”、“清洁家园”、“最美庭院”等创评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批的先进典型,社会正能量被充分激活,良好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五)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通过开展“三治”乡村治理,谢屋村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