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强化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县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商都县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进行普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普法依法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了“法律六进”、法治创建等普法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13年,商都县被授予“全国法治旗县创建活动”先进旗县, 2016年,商都县被评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任务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保障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把普法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2011年,商都县委、政府重新调整了全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普法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检查工作。
2.规划部署到位。商都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县实际,深入推进全县范围内的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成员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分别制定了本部门、本行业的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并且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制定年度普法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积极开展系统内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3.经费保障到位。商都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在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将普法经费优先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期拨付到位。
4.队伍建设到位。从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队伍中间挑选聘用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热心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组成普法讲师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开展普法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从机关干部、农牧民和学校教师中发展起由300人组成的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从政法各部门在职、退休人员当中选拔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们担任各学校法制副校长,充实了全县30多所中小学校法治宣传队伍;吸收县乌兰牧骑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和社区文化艺人充当普法宣传员,发挥他们业务和专业优势,将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融入到文艺作品当中,寓教于乐。 (二)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提高普法宣传实效
1.强化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商都县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的“龙头”工程。一是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县委中心组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学法活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每年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法活动不少于4次。二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职能作用,先后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法制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举办村级两委干部法制培训班30期,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有效地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依法行政意识。三是坚持以考促学,每年都要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学法用法考试,考试成绩记入干部个人学习档案,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挂钩,增强了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2.强化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商都县坚持把学校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法治教育课,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在全县32所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定期深入学校在师生中开展法治教育,重点宣传了道路交通、校园安全、毒品危害等方面的法律基础知识。并多次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有奖征文”、“法治主题辩论会”、“模拟法庭”等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协调县综治、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安全、校园周边不法摊点和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强化农牧区、城镇社区的法治教育。积极参与组织文化、科技、卫生、计生、普法“五下乡”活动,在全县农牧区开展巡回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公民基本权利及对种植毒品原植物等违法行为处置方面的法律。活动期间,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立法律宣传站、律师咨询点的方式,向群众现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多次在乡镇、社区在祥和广场举办普法专题文艺晚会,以文艺搭台民众参与的形式开展普法集中宣传活动,既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消夏活动,又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4.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重点宣传经济管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在县烟草专卖公司设立了企业法治教育基地,建立和健全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和培训制度,建立学法档案、要求管理人员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参加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在全县企业中倡导诚实守信原则,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三)以普促治,普治并举,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法治教育是基础,法治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商都县坚决按照中央依法治国的方略,坚持法制教育与创建“法治商都”相结合,积极实践,整体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1.坚持普法与依法治县相结合。县委、政府对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事先都要征求和听取人大、政协及法律顾问的意见,确保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法化。推动全县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逐步形成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
2.坚持普法与法治创建相结合。坚持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法治旗县”、“法制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创建活动中,商都县被授予“全国法治旗县创建活动”先进旗县。通过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基层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各项事务的法治化水平、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坚持普法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法治文化建设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石,法治文化建设引领依法治国的推进。商都县加大了法治文化建设力度,在商都电视台开办了《法进万家》专题节目,在《新商都》报开辟了“法制在线”专栏,在党校举办“法治文化大讲堂”,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的“不冻河大讲堂”巡回在各基层乡镇讲授法治文化内容,形成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舆论阵地;把七台镇祥和广场确定为法治广场,建成了三条130多米长的法治文化长廊,把七台镇水漩公园建成民主法治公园,还在县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法治文化图书阅览室。
4.普法与法律服务全覆盖相结合。商都县把农村牧区和街道社区的法律服务向“十个全覆盖”工程靠拢,在农村、社区成立了法律服务室,把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向基层延伸,全面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目前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司法所、相关社会团体、社区及厂矿企业已建立起法律援助工作站18个,农村法律援助联络点33个,同时又在县武装部、县公安局看守所成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县、乡(镇)、村法律援助三级网络体系逐步扩大,为广大困难群众能够得到便捷的法律援助提供了组织保障。
5.普法与禁毒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相结合。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商都县普法办积极与公安局禁毒大队等相关部门联系,结合普法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将毒品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宣传。将法律与禁毒编排成文艺节目,进行了文艺汇演,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结果。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推进了商都县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特点和效果】
商都县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法和用法相统一,依法治县建设系统推进、稳步实施,形成了地方、行业、基层的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态势:县乡两级政府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各部门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集中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同法治宣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专项依法治理活动的开展,既重处和打击了违法违纪行为,又通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治理活动成效显著;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在全县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公众学法、守法、用法能力不断提高、安全感指数持续上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整体推进,2013年,商都县被授予“全国法治旗县创建活动”先进旗县,小海子镇向阳村被评为全国 “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七台镇北大井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6年,商都县被评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公民的宪法观念、民主法治观念、诚实守信观念、综合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全社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蔚然成风;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观念、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保护公民权利和制约公共权力滥用的监督机制得到完善和健全,全县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安全感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