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兴庆区司法局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宁夏银川市回民中学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是一所普通全日制初级中学。近年来,该校坚持预防为主的法治教育宗旨,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实现经常化和规范化。2016年银川市兴庆区司法局联合兴庆区教育局在银川回中打造了“教、学、用”于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基地建成以来,兴庆区司法行政系统、教育部门陆续组织了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先后接待了3000余师生前来参观学习,收到较好效果。
【任务措施】
明确基地功能定位,将基地作为培育法治思想的沃土,实现以下功能:
1.法治教育功能。向青少年传播法律知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同时,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基地建成后,司法、教育各相关部门以此为平台,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化、实践性专题法治教育,实现法治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感受到法治的阳光雨露。
2.安全教育功能。该基地在传播法治理念,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同时,还融入了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例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使法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把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带回家。
3.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坚定立德树人。基地的建成,在教育形式、教育载体上有所创新,以道德教育和法治实践为基本途径,大力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青少年优良的个人品德,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坚定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一代成为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培育和加强青少年依法治国信念,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法治教育基地
一是资金保障。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打造兴庆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实施方案》,明确了打造教育基地的目的意义,详细列明了教育基地区域划分、内容分布、种类、布局、数量和项目资金预算,积极争取宁夏司法厅20余万元资金支持,确保按期开工建设。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让墙壁话法治,让长廊述法史。先后建成了法治史长廊、青少年法治教育展厅,法治文化墙等,设置了毒品预防展览区、《未成年人保护法》阵地、充分发挥“一道、一室、一课堂”设计布局的教育氛围和作用。“一道”是指利用教学楼楼道内的墙面展示中国法治发展史,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起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法治的发展和演变。从法治史启蒙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敬畏感。同时以挂图的方式,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对于中国法治的重要论述逐一展示。“一室”是指利用一间教室设置“青少年法治教育展厅”,不仅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还将法治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结合起来,普及了诸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展厅中部设置可移动式屏风,共10个展示面,用于展示宪法知识,介绍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意义、地位和作用。展厅北墙主题为“交通安全要牢记”。鲜活的交通事故案例时刻提醒学生,“遵守交通法规,保障出行安全”,警示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把安全放在首位,把法律法规时刻记在心间。南墙是禁毒安全展示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相关涉毒的法律法规,教育青少年掌握识别毒品的基本知识,树立远离毒品和不良场所、谨慎交友的防范意识。东墙则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内容,从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性倾向、家庭因素等方面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以实际案例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提醒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西墙作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阵地,以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阐述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作用,教育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展厅内还设立了四个展示柜,用来盛放毒品样品、青少年管制刀具等,通过实物展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警示,引导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走廊东侧打造了“法治文化墙”,用来陈列展示学生法治文化作品和法治宣传图片,通过共同参与、集中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法积极性,切实发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示范作用。
三是处处见法,多管齐下,以案释法深层触动学生。充分发挥“一课堂”作用,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展厅”讲授法治教育课,利用“以案释法”,播放法治教育片、邀请专家、法官讲授法治课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以当前审判实践中常见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和点评,让广大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广大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侵袭,引导青少年拒绝毒品诱惑、物质诱惑、网络诱惑,切实提高法律意识。
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基地的功能
一是组织保障。兴庆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办公室,明确兴庆区司法局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的主抓部门,司法局局长为主要负责人,普法办公室主抓法治教育基地建设计划的落实。
二是完善制度。制定了《兴庆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兴庆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活动管理规定》《兴庆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待管理制度》,规定法治教育基地实行专人负责,讲解专职,并明确了依托该法治教育基地平台,开展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频率等。
【特点和效果】
(一)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从源头遏制,从开始预防,从心理感化。基地各展区围绕不同的主题,改变传统的课堂说教模式,提供形式生动、贴近实践、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内容,以教育促预防,师生之间加强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局面。
(二)通过实物与影象相结合,图文并茂,创意直观。校园各楼道、墙面、橱窗等都成为宣传法治的阵地,格言、警句处处见法。法治文化宣传长廊,像一幅连绵的书卷,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知识,用生动直观的漫画、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表现出来。通过听讲、参观、互动、参与模拟等活动,使青少年融入法治教育过程中,学会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健康生活。
(三)传统实物与多媒体现代科技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展厅摆放多媒体设备,播放法治宣传片、法治电影、法治栏目,融入专业实用的法律知识,点评剖析案例,突出关键法律知识点的深入解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青少年以案释法。教、学、用相结合,学、评、用三位一体。
(四)形成了校园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集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于一体,开展青少年法治宣讲、模拟法庭、法治漫画比赛等活动,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开辟“法治教育基地化”新渠道,有的放矢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
(五)增强了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据调查问卷统计,银川市回民中学学生普遍认为,在法治教育基地受到了法治启蒙,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法懂法守法才能够远离危害,抵制诱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康成长。相当一部分学生立志将来报考法律专业,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基地开放以来,先后接待30余批次,3000余师生参观学习,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