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城西街道迎宾社区全力打造山青水秀人更美的法治示范区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重庆市黔江区城西街道迎宾社区位于黔江老城区西北部,是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黔江开发区撤销设立黔江区时,在2002年9月由原白家村、石峡村合并成立。社区辐员面积7.96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3268户,常住人口9086人,常年流动人口4000余人。社区“两委”成员10名,辖3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73名。
迎宾社区距离区委区政府所在的大众广场步行距离1.3公里,为典型的城乡融合发展社区,既有大量果蔬、畜牧养殖等第一产业,又有汽车销售维修、宾馆餐饮、副食批发等第三产业。辖区高山、森林、河流较多,为城区天然氧吧,承担了城区供水职能。由于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社区土地流转、征地搬迁等工作多,社情民意复杂,2019年列入全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把加强居民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为载体,各类治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治安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任务措施】
(一)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打开法治宣传新局面
一直以来,社区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法治创建小组,严格对标对表,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日常各方面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用党风带民风。
1.坚持学习,使法治使命牢记心间。一是认真学习党内法规。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学法活动。充分利用重庆市各类大学和远程教育平台等优质资源,聘请专业法律讲师团授课,组织党员学习各类常用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培养了强烈的法治观念,树立了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信仰。
2.深入社区,用法治精神浸润群众。一是分片负责。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由街道派驻党员、社区两委人员蹲点驻守,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存在问题,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依律依法化解纠纷。二是依法办事。社区将各项服务职能做成清单对全体居民公开,每天安排至少两名同志在前台值守,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便于群众监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3.鱼水情深,让法治活动成果丰硕。一是团结一心战疫情。疫情期间,社区严守重庆主城方向入黔江核心区域最后一道防线,与90多名志愿者一道在5个重要卡点24小时值守,为一线守卡人员捐款近2万元,各类物质500余公斤,组织热心居民编写并制作卫生防疫相关视听资料并每日传唱。二是众志成城保平安。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治理,坚决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按期发动群众开展道路交通劝导、巡查农房施工、禁毒反邪、食品安全、监控地质滑坡等工作,做到全年无重大安全事件。三是一心为民整环境。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地做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引导工作。2020年以来,社区共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与居民一道在进山通道设立防火警告,宣传文明祭祀;在开展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调查、河道保洁等巡河工作的同时改造饮水排污的水网;购买环卫服务,由环卫工和垃圾车定时定点清理生活垃圾;硬化和修整村组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做实干家也做好宣传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山青水秀人更美良好生态文明和法治文化环境。
(二)打造普法载体,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1.打造普法核心区域。社区近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居民活动中心,将法治橱窗、市民学校、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双拥放学时光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室、党员远程教育室、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和健身中心集中在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法治文化、教育科普、体育锻炼等多功能服务,为社区普法和居民学法提供了合适的场地。
2.建成特色普法区域。重点打造了一圈一带的普法廊道,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普法阵地多点开花。一是西山公园步道普法圈。社区向街道争取资金做好步道路灯和法治宣传牌建设,将森林防火、水资源保护等融入其中。二是打造滨河健身步道普法带。让居民在健身锻炼时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生活常识等法治元素。三是建好法治宣传点。为12个法治大院配备农家书屋,为居民送去法治文化书籍,打造3个坝坝舞场,并作为居民日常文化活动场地和法治宣传阵地。
(三)建成普法队伍,带动法治文化发展
1.有奉献的志愿服务。迎宾社区创建13支志愿者队伍,共计1800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近千场次。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制度,社区干部每年带头参加至少12次志愿者活动;法治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和“四点半课堂”等载体平台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向居民和学生讲解基础法律知识。在全市参加“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评选中,荣获第一名。
2.有特色的文艺表演。自2016年以来,社区共建成业余文艺团队3支,组织进行下乡普法文艺演出、播放露天法治电影共6场次/年。
3.有威望的“五老”乡贤。近年来,迎宾社区创新发展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组成的地方乡贤力量,通过乡贤们“贤”的引领、“能”的带动、“德”的滋润、“善”的教化、“敬”的尊崇,凝聚起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五老乡贤”的支援和推动下,迎宾社区矛盾调解室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把邻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辖区里再未发生一起居民上访案件。
4.有示范的文明家庭。社区每季度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通过实地走访和公示程序后,选上的“十星级”文明户会获得季度小奖品。通过文明示范户的评选,社区人人争做卫生示范户,创文先行者,净化了风气,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特点和效果】
迎宾社区通过法治创建工作,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凝心聚力同谋发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该社区居民信访满意率、调解成功率达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万元,同比均增长13%,顺利解决了黔恩高速、绕城北线征地纠纷、白家湾水果批发市场搬迁遗留问题,支持了全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近年来,该社区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妇女之家”“重庆市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巾帼文明社区”,其中多名社区干部获得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员”“最美消防志愿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