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徐州市泉山区探索打造“民生月谈”社区事务协商共治模式

徐州市泉山区探索打造“民生月谈”社区事务协商共治模式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针对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协商平台社区化使居民问题需求难响应、居民参与个体化使社区自治本位难回归、资源碎片化使多元主体联动难实现等三大问题,徐州市泉山区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设计,通过“民生月谈”机制搭建协商平台,以居民问题诉求为导向,完善社区协商民主,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街道、区相关单位部门职能,集合力量解决社区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质询评议的形式强化对社区民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管,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构建泉山特色的主体多元、内容丰富、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任务措施】

(一)我汇报你评议,架起沟通“连心桥”。建立月工作报告制度,让群众知晓社区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民生月谈”每月举行一次,会议由社区“大党委”班子成员、“四位一体”参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街道办事处包挂领导、街道纪工委书记或纪检干事等相关人员参加。会上社区“两委”成员,物业服务公司经理(物业服务站站长)、业主委员会主任等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负责或分管的工作,就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事项,逐一在会议上进行公开陈述,现场接受居民代表质询、建议,答复居民问题。对当场未能达成共识或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作出解释或承诺,并作为下一次会议的报告内容。

(二)你提议我解决,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对于群众在民生月谈上提出的最关心、最需要、最期盼的问题,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联一督一监工作机制。根据群众反映问题的类型,实行分类、分层、分工解决,即:一级社区自治解决、二级街道部门联动解决、三级政府部门分工解决、民政督事、纪委监事全过程,探索制定民呼我应问题解决标准化流程。同时,将半天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两员”工作制度等创新做法同“民生月谈”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每人每周保证半天时间深入社区,定期参加“民生月谈”,收集、解决、反馈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民生月谈”工作同“半天工作法”等创新制度融合在一起,起到了“1+1>2”的效果,不仅助推了全区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还缩短了群众“跑腿儿”解决问题的时间,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我邀请你参与,探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随着“民生月谈”工作的不断丰富和深入,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的街道和社区对“民生月谈”进行了创新,将辖区内的银行、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作为邀请对象,既为社区百姓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便利,也为相关单位宣传本单位的业务职能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双赢”,在辖区内营造出“以民为本”“亲清营商”的良好氛围。

【特点和效果】

(一)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创新社区协商形式。通过“民生月谈”把协商会议从“会场”搬到“社区现场”,建立起“职责分工清晰、功能互补互益、机制运转顺畅”的社区治理联动模式。

(二)规范标准流程,形成问题解决新机制。制定问题梳理解决的规范化机制,为街道办事处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出基础路径,并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

(三)提升居民满意度,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秉承着“社区是自己的”理念,将居民群众培育成现代公民,群策群力打造“内生式”社区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民生月谈”建立起社区、街道、部门三方联动机制,实现了社区事务分类、问题分流、协商分层、解决分工,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民生月谈”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已为辖区群众、企事业单位解决问题3600余件。到“民生月谈”提问题已经成为泉山社区群众解决自身诉求,参与社区监督管理的第一选择。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