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普法办成功打造法治西藏 “1+N”智慧移动普法云平台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打造符合时代趋势、符合人民群众需要、具有西藏自治区特色的智慧普法格局,西藏自治区普法办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法和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法治西藏智慧移动普法云平台”,将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与百宝箱式智慧普法创新应用序列相结合,实现了“1+N”即:一个主服务平台+N种互联网新媒体智慧普法载体互联的云端普法模式。
【任务措施】
平台主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创新应用技术,以智慧普法为核心立意。一是将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智能化。通过线上平台建设、线下法小加机器人连线,实现智能法律咨询、全业务在线申请、文书智能生成、律师智能匹配、案例智能推送(热点推送、大数据分析相关相似案例推送)、费用智能计算。二是推出百宝箱式的N种智慧普法应用工具。通过平台实现全区宪法统一在线考试,发布“为祖国点赞 同宪法合影”“为西藏扫黑除恶打call”“学法风暴”普法游戏、线上法治微课、H5闯关学法活动等一系列普法应用矩阵,使智慧普法由平面到立体,大大增强普法工作的饱满度和吸引力。三是重点解决各界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与法律资源配置不均衡之间的矛盾。通过平台云端连线全国各地优秀律师,“速问律师”频道打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资源,获取精准回复,满足深层需求。区域性、阶段性法律咨询的热点数据,对于把握舆情,了解民需,因势利导开展法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决策辅助作用。四是借助智慧移动普法云平台,在提供服务、开展工作、传播文化的同时,持续举行“人气法治工作网络票选”,引进经验,树立典型,牢固阵地,动态考核。激发法治工作的活力与潜能,深入推进普法责任制与先导性,统筹兼顾,全面赋能。
【特点和效果】
一是用法效率强。平台上线以来,用户数超过29万(西藏总人口337万),发布的多种形式以案释法内容阅读量超过810万,各类智慧普法创新应用程序开展的线上活动总参与达1120余万人次。法小加机器人提供智能法律咨询20.8万余次,速问律师法律服务实现2分钟以内3名以上专业律师精准回复的高时效。项目上线以来,陆续得到人民网、环球时报(英文版)、环球网、光明网、人民日报、西藏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有力提高了全区人民的法治观念、学法热情、用法效率,在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创新方式强。法治西藏“1+N”智慧移动普法云平台,紧密围绕智慧司法工作普惠、精准、高效、便捷的发展要求,以“智慧”、“互联”为建设目标,使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云端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法律法规、案例查询、学法课堂等,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服务在指尖,使用无门槛,法治在身边。N个智慧普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程序组成的普法矩阵,极大调度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性,提高了普法工作的趣味和新意,使普法、学法变被动为主动,变独唱为合唱。服务平台同样能成为充满粘性的流量平台,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坚强阵地,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窗口。
三是项目特色强。“1+N”的云端平台模式,将公共法律服务与智慧普法相结合,突出全面,突出聚集,突出互联,突出创新。使“法治西藏”成为广为人知、广为人用、广为人爱的普法阵地和普法品牌。从功能到服务到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西藏地区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紧扣“法律七进”,关注宗教,立足维稳。法规及案例文库增设藏语数据,平台的各类应用程序设计突出藏族文化场景,突出民族工作主题,突出正确的政治引导。深入挖掘法治工作的生命力与能动性,在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法治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基于平台对全区普法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动态考核,评选先进,推广价值。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日常普法工作数据、网络评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效监督普法工作的责任落实,热点分布,决策趋势。
四是推广价值强。“1+N+法治文化传播媒介式”智慧移动普法云平台,在解决以往普法工作覆盖度和精准度不够、形式创新与责任监督不足等痛点方面,作用突出。功能和内容的设计符合公共法律服务、智慧普法的根本要求,技术手段的实现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喜好,模式的确立符合司法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