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北仑区“四大平台”助推“法治北仑”建设

北仑区“四大平台”助推“法治北仑”建设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央、省、市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法治建设走在省市前列”的总体目标,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稳步有序推进“法治北仑”建设进程,为“强区新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任务措施】

(一)健全法治建设组织平台。宁波市北仑区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在不折不扣完成上级规定动作外,区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法治北仑建设的行动计划》,不仅将法治建设、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还作为区督查委员会重点督查项目由区委法治办牵头联合开展专项督查。区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年度、月度重要工作内容。“法治北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法治建设任务分工,区委法治办编印了《北仑区基层民主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嬗变》一书,为推进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全区法治创建三级“三位一体”格局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北仑区自2010年进入首批“浙江省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示范单位”行列以来,一直保持省法治建设工作领先地位,2011、2013、2015年先后3次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创新法治建设实践平台。实现了重大项目公开到位、法律程序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到位。强化了招投标管理。完善了政府投资项目“红黑”名单、工程诚信数据库、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重点领域的监管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形成并得到完善。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由3.3个工作日压缩到2.2个工作日,减少了30.3%。全面落实建设“平安北仑” 的各项部署,对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危害人民利益犯罪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社区服务覆盖率达100%,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农村“三务公开”入户工程进一步推进,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拓展法治建设互动平台。启动运行的区“阳光工程网”,重点事项均已上线并保持实时更新。全面推出“三清单”社会公开。梳理出纳入权力清单范围的38家部门(单位)行政权力5782项,其他行政权力1563项。建立了“九项必说理”制度。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97.7%。 进一步整合统筹了行政资源和社区服务资源,对81890求助服务中心北仑分中心服务功能进行了拓展。出台了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微博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全区机关工作人员微博、微信、QQ群等网名身份信息进行了全面摸底。

(四)丰富法治文化特色平台。开展法治文化先行区建设,初步形成法治文化的“北仑印象”。一是“季风行动”引领法治活动风向标。以“传播正能量,最炫法治风”为主题,每季度策划特色活动,先后推介法治文化项目400多项。二是“山海景观”打造特色文化风景线。先后建成法治文化森林游步道6条,法治海堤港湾公园3个,让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法治文化。三是“结对共建”赋予法治阵地新能量。采取三级联动、部门牵头、企业参与、军地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具有行业印记的主题园20余个。四是“微影微频”创新法治传播新平台。成立法治微电影工作室,多部微电影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区普法办在第十二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五是“社会参与”探索法治教育新路径。多方借智借力,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普法教育工作。关注特殊青少年教育的“幸福阳光观护团”项目获批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关注矫正人员法治教育的社会组织“红领之家” 模式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特点和效果】

北仑区按照中央、省、市、区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北仑”、“平安北仑”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化实践,创新推进社会化普法,努力为北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自2010年北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以来,北仑已连续3次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4年,北仑区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 2016年6月,北仑区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称号。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