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沟村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案例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任家沟村位于商南县城南部,距县城2公里,与西合高速公路接邻。全村现有耕地1400亩,林地6000亩,274户1028人。该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各项法规政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创建工作,促使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村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不断增强,全村社会和谐稳定。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镇”,村支部2007年被陕西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任家沟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建设的新亮点,两年来先后接待近200家单位参观学习。
【任务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健全有力。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该村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反复学习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相关文件。村委会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村委主任为副组长,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落实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切实推动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抓宣传教育,增强民主法治理念。 在创建活动中,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围绕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大局开展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学法。村两委会、村民小组干部坚持每月学法一次,把每月15日定为固定学习日,邀请法律顾问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讲解,学习了包括《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合同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村民委员组织法》等与工作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通过坚持开展学习培训,村民受教育面达95%以上。二是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几年来,任家沟村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2017年5月,在全村开展了“和睦促和谐”系列活动,并率先在任家沟第七小学幼儿园人口集中地,建设2条300米长的法治一条街,从而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了村内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组织活动。近年来,县司法局联合交警大队、妇联、计生、工会等职能部门开展“送法进农村”活动10多场次。使各种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村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法律服务工作,满足村民对法律服务的需要。任家沟村委会聘请一名专业律师做法律顾问,并签订了服务协议。两年来一是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100余件,为群众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上学就医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二是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提供法律援助20余起。三是开展法治宣传,通过法治讲座、“以案说法”、以群众身边事讲法说法等方式普及群众日常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四是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根据基层调解组织的安排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或为调解组织调处医患、交通事故、劳资、环境保护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法律顾问与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在获得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增强了法律意识,培养了法治思维,自觉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保障了干部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组织开展“法治电影进乡村”活动。为求生存、求发展,农村绝大多数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纷纷外出进城务工,当前,农村留守在家的群众绝大多数都是无知识、无文化、年老体弱多病的留守老人,以及需要在家照顾孩子的留守妇女和还没有上学的留守儿童。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针对该村留守群众多的特点,组织电影公司深入村组、走进小区,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播放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实际的法治电影,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特点和效果】
任家沟村通过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在民主法治、村容村貌建设、和谐发展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着力解决了“法不责众”、“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在全村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20年间无黄、赌、毒事件和刑事案件,5年来,无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例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真正实现了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组,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商洛市文明村、商洛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