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第二师八一中学深入贯彻落实兵团“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和法治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学校于2016年开始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为八一中学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八一中学“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中,健全并落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制订了学校创建工作规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发放各种普法资料2680册,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10次,近万人次参加,举办各类培训8次,3616人次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答题2583名学生参加,教职工参加兵团公职人员法律考试2860人次,组织法律进校园活动5次,外派法律培训、购买各种普法资料、订阅相关报刊杂志等经费3.2万元,制定法治宣传板报20期,各类媒体刊稿20篇,制作横幅标语20条,用于普法宣传的广告牌、显示屏5块,出版法治宣传栏20期,法治内容的文艺演出4场,法治摄影、书法画展4场。
【任务措施】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动法治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八一中学广大师生员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开展创建法治示范学校工作。
学校制定了“七五”普法规划,有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总结。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指导纳要》的实施方案及年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法计划,做到有学习内容,有学习时间,有考试结果。为扎实推进“法治示范学校”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学法普法守法用法意识
1.以领导干部学法为抓手,奠定以法治校工作的基础。依法治校工作的关键问题是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突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这个重点,是从“人治”到“法治”转变的需要,要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在头脑里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为使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党委将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学校为中心组每个成员订购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学习和传播中,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牢固树立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规范了决策、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2.教师学法传法,保障了以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是学校法律宣传的传播者,也是依法治校工作的贯彻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教师是否认真学习理解法律知识,是否积极做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是否在学法用法上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充分发挥文化单位的优势,主要学习了“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对教师法律知识的教育。一是请法制副校长通过教师大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二是组织教师网上学习,三是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四是通过工会活动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学习,丰富了教师的法律知识,加强了教师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教育宣传法律知识的水平,增强了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施教,依法管理学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校的目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主要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做到学法、懂法、守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更加深刻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其威严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矫正其不当言行,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法律意识。
(1)创新法律教育模式,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教育青少年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遵纪守法,提高法律意识,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特别关注的问题。在焉耆垦区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焉耆垦区检察院联合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青少年模拟法庭”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好形式。“青少年模拟法庭”的举办,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结合形成的法治教育平台,使三者共同关注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问题,联手协办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青少年模拟法庭”是学生自我进行法治教育的好方式,由学生自己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的模拟法庭,通过生动形象的“庭审现场”,展现了法庭审理案件的完整过程,同学们对法庭审理的法律程序有了相应的了解。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学困生转化。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帮教网络,全方位、多层次为学困生提供帮助,从思想教育上、法治学习上,亲情上给予支持。对行为习惯较差,通过学校内部帮教后,转化不明显的学困生,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抓学困生的转化。
请进来就是请驻地派出所领导,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性格,行为习惯、形成原因,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通过面对面的座谈,使学困生认识到,如果放任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走出去就是以班为单位,派出代表去27团开南监狱,零距离听取服刑犯人现身说法,讲犯罪原因,谈服刑体会,述说自己的懊悔、忏悔,面对犯人后悔的泪水,失去自由的痛苦,在场的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
通过这些载体活动使法治教育在学生的脑海中可感可见可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特点和效果】
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增强了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法决策的自觉性,规范学校行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供了重要保证,使学校取得了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和全国“和谐校园”。
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全校形成了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几年来,师生中没有发生违法案件,也没有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做到了校园平安、师生和谐,连续被评为第二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八一中学在生源质量较低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招生人数和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创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