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村二居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十村二居接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任务后,认真学习司法部、民政部相关文件,明确工作要求,成立创建活动工作组,制定工作目标。创建目标是:健全社区组织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完善民主选举程序,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健全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程序,健全村社区民主监督制度。
【任务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首先是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小区自治章程》和《小区居民公约》。其次是十村二居委切实加强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成立了民主法制建设领导小组。三是制定创建工作规划、步骤与目标,使创建工作有序进行,扎实开展。建立创建工作文件台帐,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络员名单、居民公约、居民守则、制度以及区、街道关于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等各项文件归档保存,确保创建工作有指导依据。
(二)加强民主自治,完善小区自我管理
十村二居居委会成员已连续十届,通过民主程序,采用直接由选民进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连续二十多年,每年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通报居委会工作情况,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代表参与居委会事务管理,为居委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制定、完善、落实“三会一章一约”制度。对小区的“基本建设”、“实事工程”等重大问题和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促进各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小区内车棚改建、小区绿化移植等重要事项,都通过召开听证会的形式达成了共识,圆满解决。建立了由十村二居民区党员代表、楼组长代表、居民代表、业委会代表等5名同志组成的居委会监督委员会,行使“居务公开”、“民主监督”等职能。居委会坚持居务、实事项目、财务公开制度,并定期上墙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小区和谐稳定
一是坚持法律宣传,提高居民素养。抓好居委会干部、青少年、外来租户的学法用法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利用时间,针对性开展讲座,通过学习交流竞赛活动营造学法守法的氛围。利用重要普法宣传日,通过法律咨询、法制讲座将法律知识普及给居民。独创方式,做好普法教育。二是坚持矛盾化解,提升法律服务。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将有律师资质的居民,充实到居委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点,接待居民来访咨询,解答居民法律困惑。三是坚持创新机制,实现小区安全。全区设有5个居民住宅门卫室,执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筑起一道“人防技防网”。同时组建小红旗治安巡逻队夜间治安巡逻队。每户居民家庭安装一扇“防盗门”,防范入室盗窃行为。在小区内交通主干道安装了16只电子监控探头,并全部接入110监控网络系统,提高社区综合安全指数。深入开展治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及时劝离或取缔区域内“三无”、“六乱”场所,做到社区内无“无证行医”、“无证食品加工”和“无证办学点”。做好人员流动管理。依托“三个实有”采集信息,根据“以法管房,以房管人”的原则,与私房业主签订好“私房出租安全责任书”,与来沪人员签订好“文明居住承诺书”。四是坚持警民共建,培养防范意识。邀请潍坊警署的民警为居民、青少年讲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知识,提高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消防安全的知识。组建有10多人参与的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开展法治、禁毒、反邪教、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特点和效果】
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践,十村二居居委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工作机制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环境和居住氛围得到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几年来,社区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未发生过集体上访时间,没有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现象,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99%,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因矛盾调处及时得当,社区“110”接处警的数量长年为个位数。近十年来,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无新生吸毒人员、无新生邪教人员现象发生。小区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小区、市级安全小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居委、市“五好”基层党组织、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市社区服务示范居委、模范居委会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