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深入推进法治合浦建设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有着“海角名区、还珠故郡”美誉的千年古郡北海市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全县陆地面积2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8公里,现辖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28个社区,总人口106万人。近年来,合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公室有关法治县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促进发展这一主题,以“平安合浦”、“法治合浦”建设为载体,通过健全机构、强化培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等方式,扎实推进各项法治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公正、有序、诚信的法治环境,用法治建设大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合浦县连续5年被评为广西“平安县区”,2013年被评为广西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014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6被评为“六五”普法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
【任务措施】
(一)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法治县创建工作开展提供依托
合浦县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普法阵地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公益、公用设施,在人口聚集地、主要街区、交通要道等醒目位置,建设以法治文化元素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园地、法治文化景观等,组织各单位充分利用办公环境、大厅、走廊、服务窗口等公共区域,悬挂、张贴法律名言警句和反映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法治常识、法治典故、法治警言等。目前,合浦县廉州镇的还珠大道、廉州大道、迎宾大道已成为合浦县普法阵地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推动法治合浦创建营造浓厚的氛围。二是建立流动普法宣传阵地。借助普法宣传展板、宣传车、宣传专题片、普法宣传书籍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普法活动走进村(居)委会、走进广场、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学校,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三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播放合浦县普法依法治理专题片;同时聘请法律专家、律师上线,解读法律法规,评说法律事件,接受听众咨询,解答听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四是通过法治文艺演出向农村开展法治宣传。合浦县有村(社区)法治文艺宣传队100多支,农闲期间各村、社区不定期组织法治文艺宣传队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节目进行宣传,使群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受到生动的法治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形成了“台上唱戏,台下学法”的热潮。
(二)整合资源,认真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全县良好的法治氛围
合浦县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六五”普法期间,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每年的“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5”全国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安全生产周、政法宣传周、“12.4”全国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相关职能部门都组织法治宣传队伍,走上街头、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采取设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接受法律咨询、举办讲座解读法律法规、法治文艺演出等与群众互动的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的法律权利义务意识,教育做守法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提高部门法律在社会上的知晓率,为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行为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是法治县创建的一大内容。近年来,合浦县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成效。一是全面审查清理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文件,对没有设立依据以及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一律予以清理并进行公布。经清理后,目前,我县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有34个。二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县政府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凡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做到未经调研不决策、未经广泛听取民意不决策、未经专家咨询不决策、未经合法性论证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对全县行政执法活动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执法案卷是否完整等方面。四是建立评议监督制度。县政府将行政执法监督纳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监督作用逐步增强。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以县政务中心为牵头单位,纪检单位加强督促检查,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发布保密审查、信息发布协调、信息公开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保证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促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
(四)针对热点、难点组织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合浦县相关部门依法履职,认真组织开展对易燃易爆物品,烟花炮竹、危险化学品、食品安全卫生、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治理和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了市容、市貌,市场秩序,食品安全卫生、交通秩序、娱乐场所、安全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法保障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如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人员私自设点,招募当地群众非法生产、加工烟花炮竹。这些非法烟花炮竹生产、加工点,人员安全意识低,加上条件简陋,无任何安全防范措施,若发生事故,将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县政府对非法生产、加工烟花炮竹采取零容忍态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方面按属地管理原则,县委、县政府通过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促使各乡镇党委、政府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县安监局、公安局采取明查暗访和接受举报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铲除非法生产、加工烟花炮竹窝点。据统计,近3年来,合浦县收缴烟花炮竹成品、半成品500多吨,非法生产、加工烟花炮竹机械、工具60多套(件),25人受到行政处罚、10多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有效遏制了非法生产、加工烟花炮竹的势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非法传销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查处治安案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综合治理,构建和谐法治社会
在做好专项治理的基层上,合浦县强化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法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县公安部门对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定期和不定期集中警力打击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 “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2.县人民法院深入推进“阳光审判”,建立疑难案件集体会诊制度,积极探索拆调对接机制,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3.县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行量刑建议和量刑辩论工作,强化诉讼监督管理、案件管理工作,促进检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4.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开展人民调解专项活动。全县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28个社区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逐步建立各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县、镇、村三级调解网络,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扎实做好群众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是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努力构筑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全县的和谐稳定。二是坚持调解与普法相结合,调解人员把普法工作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使双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中学法、懂法、守法,实现从信“访”到信“法”的改变。
【特点和效果】
法治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普法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稳步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一)突出示范创建,确保法治建设有稳固基础
通过强化管理,依法治理,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法治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荣获全国、全区 “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荣获北海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11个,荣获北海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6个,荣获北海市“诚信守法企业”14个,进一步提高了法治创建的效果。
(二)创新宣传方式,确保法治建设有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实现了普法网络的全辐射,《今日说法》电视专栏、民俗话剧、法治灯迷竞猜、“法律在我身边”演讲等等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的同时,将廉州话创作的《老杨公》古调和客家话创作的《金牡丹》古调等等独具韵味的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推出了一批本土方言原创的法治文艺节目等法治文化品牌在珠乡大放异彩。2012年以来,全县共开展 “法律六进”活动9870场次,法治文艺演出1600多场,编印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读本)563万份/册,拉宣传横幅28090条,出版宣传板报4.3万期/版,宣传标语13.5万条,出动宣传车3.3万台次,接受法律知识(咨询)教育的干部群众达5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