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检察院全面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同一蓝天下”司法关爱模式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增城区经济迅速发展,打工人员数量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犯罪的大量出现。2014年-2017年上半年,增城区检察院受理侦查机关提请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84件703人,移送审查起诉442件755人,其中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等外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占了其中60%以上。增城区检察院为帮助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真正地融入增城的生活,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实施“同一蓝天下”犯罪预防工作模式,克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给犯罪预防带来的种种困难,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增城。
【任务措施】
(一)创新机制,构筑人性化办案体系
增城区检察院未检科统一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整合资源全力推进预防和减少异地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犯罪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预防的工作意见》,细化和明确全院各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工作开展措施及基本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增城区检察院注重办案机制创新,建立了《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的实施办法》等5个工作制度,着力减少涉罪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只能羁押、监禁的尴尬处境,降低批捕率、起诉率和监禁率,消除涉罪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再犯罪的社会危险性,力促他们能够融入增城和再社会化成为守法的公民。2014年,在我院所办理廖某某信用卡诈骗案中,涉罪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同时涉案,通过多方考察,当了解并经考察廖某某其舅舅具备了监管和教育条件后,遂作出了不捕、不诉处理。此外,建立协助异地务工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申请法律援助机制,与增城区司法局沟通协调,为100多名外地籍未成年人向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二)整合力量,构筑社会化的帮扶体系
会同增城区委政法委积极构建以党委政府为领导、司法机关为主体,镇街、社区、学校为基础,职能部门为支撑,社会各界为依托的“五位一体”未成年人关护帮教及犯罪预防体系,形成社会化帮教与专业化办案分工合作,构筑牢固的双向通道。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完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社区预防机制。如在异地务工人员较多的凤馨苑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外来未成年人与本地未成年人一起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他们融入社区,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二是建立不诉、判缓刑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社区矫正、跟踪回访档案,跟进了解其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以评估不诉决定、缓刑判决的正当性,2013年以来,增城区检察院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所作出不起诉、被判处缓刑并纳入增城社区矫正范围的无一例重新犯罪。特别是连同区司法局开展3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增城社区矫正工作,在破解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社会帮教条件落实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是着力落实“代理家长库”机制。争取团委、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采取由团委指派人员参与诉讼、聘任10名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作为代理家长参与诉讼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涉罪异地未成年的法定代理人无法及时到场的困境。
(三)拓宽渠道,构筑立体化犯罪预防宣传体系
增城区检察院紧紧围绕提升强化学校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断拓宽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推动建立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3所异地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建立了“关爱候鸟工作站”,特别是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占99%的华英学校设立广东省首家“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之家”,同步建立联合调研、讲师团、特别对象预防等三项机制,开展法律咨询26次,组织观摩庭审8次,将对外来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法治教育常态化。同时,拓宽渠道,深化针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法制宣传活动。一是丰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法治教育形式,上紧“安全弦”。组织200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观看庭审现场、120名学生到监管场所开展警示教育,以鲜活的实例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普法教育;制作《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解读》、《青春防线》手册,《赌博危害猛于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文明健康上网,做合格网络公民》宣传录音及海报,《校园魅影》法制视频教育片等,广泛宣传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安全教育知识。二是搭建特别对象预防机制,拧好“安全阀”。会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确定帮教学生,落实日常辅导老师,并由检察官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教。三是与家长推行“无忧成长计划”,加把“安全锁”。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面向广大异地务工人员宣教;依托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之家平台开办家长课堂,2014年以来共为学生家长授课10次,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开通彬哥热线,为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答疑解惑,引导家长和监护人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教育。
(四)延伸职能,构筑立体化权益保护体系建设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监督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权益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得到严格的遵守,促进这些法律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增城区检察院不断延伸检察职能,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权益保护,特别是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影,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成长的家庭环境。2015年,增城区检察院办理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刘某盗窃案,虽然案情简单,但该院并没有就案办案,当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刘某因家庭原因离家出走流浪在外而走上犯罪道路后,主动寻找到涉罪未成年人的父亲,帮助双方修复亲子关系,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此外,在加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权益保护上,增城区检察院坚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依托9名干警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优势,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3所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协助学校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诉求渠道,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异乡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净化。积极调研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发案成因,总结作案规律,及时向相关部门呈送报告、提议。如对未成年人涉及网吧、酒吧、旅馆、溜冰场治安重点区域犯罪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向教育、文化和公安治安、派出所等部门提出防控的对策。三是关注异地务工人员维权案件。异地务工人员作为家长,其权益受到损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子女健康成长。因此,增城区检察院与劳动仲裁、法院建立了长期的沟通协作机制,妥善处理损害异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案件,2014年以来办理恶意欠薪案件28件28人;加强对涉及合同签订、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等诉讼案件监督,对劳动、城建等部门在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发出检察建议3份督促改进。
【特点和效果】
增城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打击预防、双向保护”的方针,全面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同一蓝天下”犯罪预防模式,一方面构筑人性化办案体系,切实维护被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注重双向保护,对于实施侵害行为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挽救相结合,构建打击、预防、保护的立体防护网,有效地引导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增城,为维护增城区的平安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