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333”模式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333”模式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八五”普法以来,徐州市铜山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职能,狠抓制度落实,创新形式载体,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法治能量。

【任务措施】

(一)坚持“三项制度”,压实普法责任

一是细化普法责任制。区法宣办出台了《铜山区2023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明确青少年普法责任主体单位、普法时间、参与单位等,细化16项青少年法治教育相关内容,狠抓普法责任制落实,压茬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二是落实“三单一书”制度。根据《普法责任制清单》,按时向区教育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团区委等青少年普法责任主体单位下发“普法提示函”“普法督办单”“普法评价书”,形成“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评价”闭环工作流程,压紧压实普法责任,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质效。

三是压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区法院出台《关于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实施意见》,区教育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区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任职条件、聘任方法、职责范围、考核评价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治体系。截至2023年9月,全区中小学共聘任法治副校长159名,来源涵盖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各校均配备至少一名法治副校长,并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生动有趣的法治课程,提升青少年学法热情,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

(二)围绕“三个阶段”,提升宣传质效

按照青少年成长轨迹,规划学法“路线图”。以“入校、离校”为分割点,划分“入学、上学、放学”三个阶段,分年龄、分层次构筑青少年普法月历表,培育特色法律服务产品,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校园生活的始终。

一是入学阶段。通过“法治开学第一课”网络课堂直播的方式,邀请法官、检察官等进入直播间,开启法治云课堂,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上学阶段。学校开设法治课程,并结合民法典宣传、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紧扣校园欺凌、防性侵、电信诈骗等主题,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创办“有话好好说”等广播栏目,组织“宪法小卫士”“法润江苏 法护长江”“喜迎二十大 法治伴我行”等法治文化活动,提高青少年学法积极性。此外,区法宣办还组织编印了《青少年以案释法读本》《小小守法者(漫画)》,普法达人李富义编写的“拆字学法”口诀、“遵纪守法歌”等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三是放学阶段。以“法律进家庭”为载体,开展“小手牵大手”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法治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全市首个青少年警务教育中心,发出全国首个《责令履行赡养义务教育指导令》,全市率先向被害人监护人发出《监护督促令》,与300余名住宿经营者签订未成年人“强制报告”承诺书,“铜心护童”青少年维权品牌、“检爱·筑梦”综合司法保护品牌持续深化,青少年课外学法效果得到强化。

(三)聚焦“三化普法”,扩大普法覆盖面

一是普法情景化,提升青少年学法意识。建立全省首个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服务中心,从“法伴人生”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把法治教育融入现场教学,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民事行政创新实践基地,结基地合法治发展进程和实践案例,运用声光电技术,加入VR互动、情景体验等环节,让“纸上的法”变成“生动的法”,使青少年在“沉浸式”法治宣传教育中获取法律知识。利用徐州市乡村旅游季,组织青少年参观铜山自然资源法治公园、汉王镇“汉风法韵”法治特色园、柳泉“荷你相约”大运河法治文化带、铜山樵村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精品阵地,通过不同的法治文化景观使青少年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加强法治信仰。

二是普法生活化,提升青少年用法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课程与国学、书法、音乐等非学科类课程融合,组织中小学开设“普法+国学”“普法+书法”“普法+剪纸”等特色普法课堂,推动普法教育向校外课余时间延伸。与江苏师范大学法律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法学系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公益法律服务,创设大学生志愿者普法课堂,设立校园公益普法点,通过法治问卷调查、法治趣味游戏等方式将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趣味化、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同时将大学生志愿普法课堂延伸至校外兴趣课堂、暑期国学班等,将法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截至2023年9年,已在大许镇中小学设立“拆字学法”工作室,在三堡镇设立“法治电影”站,大彭镇设立“法治大喇叭”等23家普法合作点,为青少年提供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万余次。

三是普法精准化,提升青少年守法意识。建成铜山社矫“九色鹿心灵成长吧”,充分利用该平台,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的线上心理咨询、线上法治学习、开展矫正工作等。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全彩团队成立“社区矫正损害修复从“心”开始一起向未来”铜山区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建立了社区矫正分类管理新模式,强化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靶向性,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效果。此外,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子女“亲子工作坊”活动,采取“意象沙游”的形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在各自的沙盘里摆放人物、建筑、生活物品等意象事物,以“倾听者”的身份洞察未成年矫正对象在学习、生活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实现按需普法、精准普法。

【特点和效果】

(一)强化统筹协调,凝聚部门合力。召开铜山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等专题会议,统筹谋划,提前部署。同时完善制度供给,夯实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法治副校长等制度,压实普法责任,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优势力量,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就法治之路,努力形成“分工明确、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普法大格局。

(二)创新宣传载体,夯实法治根基。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形式,针对不同求学阶段、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开展“文化+普法”“游戏+普法”“情景体验+普法”等“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文化盛宴、游戏娱乐时也能感受法治精神,精准推动青少年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织密青少年法治保护网,让法治之花盛开在青春的土地上。

(三)优化法治阵地,深化普法品牌。强化青少年法治阵地建设,成立全省首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服务中心、全市首个青少年警务教育中心以及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感受法治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擦亮青少年普法品牌,推进青少年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