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四举措打造“荷文化”法治品牌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四举措打造“荷文化”法治品牌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淮安市金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荷”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合力、和谐、荷韵、河流等地方文化内涵,以法治主题串联法治文化阵地,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系列精品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扩大“法润荷都”品牌影响渗透力度,努力为建设“长三角智造金谷、现代化水韵湖城”“都市荷美田园、现代化鱼美之乡”贡献法治力量。

【任务措施】

(一)加强协作配合,凝聚“合”资源力量。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县检察院将“三叶草”法治教育基地与智慧未检平台“同设计、同建设、同使用”,打造出“线上平台+线下基地”的一体化普法模式,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线索在教育、民政、卫健等职能部门间快速流转。县宪法宣传教育中心自建成以来,多次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青少年聆听讲解、观看影像、抢答竞赛、宪法宣誓等,学习宪法诞生及演进历史,增强法律意识。县司法局、法院在育才初级中学合力共建、联合打造了“1+N”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即一个法治长廊、N个法治教育功能室,内容涵盖法治宣传教育、心理辅导、亲子教育等资源,另开辟青少年维权工作站、公益律师服务站、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坊等场地,推动“家校合作共育,法治护航同行”。

(二)建设和美湖城,拓展“和”品牌内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和”文化内涵丰富,着眼国家安全、维护和平、社会和谐、治理有序的角度,金湖县依托红色文化和本地实际,先后建立了系列“安全”主题公园,营造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良好法治氛围。县委办在打造县总体国家安全观暨反邪教主题公园并创成第九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依托“红色金南”人民兵工精神馆基地,在金南镇幸福湾小区三期新打造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并于2023年4月正式揭牌。黎城街道劳动桥社区在苏宁易购广场建造120平米消防安全体验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使用VR等技术模拟灭火器选型及使用、119报火警、火灾成因展示、消防知识抢答、疏散逃生方法等不同场景,让参观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火灾的危害性。县应急管理局充分利用利农河湖畔安全文化主题公园,通过设置富含安全元素的园林造景、图文展示、雕塑艺术集中诠释安全文化,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健身、娱乐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三)依托旅游资源,聚焦“荷”品牌特色。金湖县被命名为“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荷文化蜚声中外,“荷”元素在金湖随处可见。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塔集镇立足荷花荡旅游特色资源优势,打造荷韵小镇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理念与小镇景观紧密联系,把“法韵”精神融入“荷韵”当中,打造内含人工湖法治围栏、法治生态景观、法治文化墙等元素的法治小镇。县纪委监委深挖“莲廉”精神内核,以“弘扬廉洁文化,涵养法治精神”为主题,先后打造了“金湖植莲”廉政公园、廉政展馆,通过“一路”“一园”“一馆”“一廊”的空间规划布局,重点打造以“植莲”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景观、廉政诗词长廊、廉政鼓、周总理十条家训等廉政雕塑群,让党员干部在耳闻目睹中“赏景知廉、聆听明廉、游后思廉”。2022年,县纪委监委、县司法局联合开展“法韵廉风”清莲杯摄影短视频征集活动,丰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形式,推动党员干部崇德尚廉、遵纪守法。

(四)涵养生态之美,彰显“河”品牌底色。一县坐拥“四湖一水道”,金湖在江苏可算唯一。水是金湖的底色,也是金湖的生命。水系让金湖的法治文化阵地布局有了脉络。宪法主题公园依金湖县三河湾水利风景区而建,由原造纸厂废水处理塘改造而来,根据人居环境改善要求建造高低起伏的地形,开挖水塘、旱溪等,营造了水绿相融的生态景观。吕良镇湖畔旺屯社区位于曹泽河南侧,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马湖,社区内两条河流相互交织、穿流而过,当地通过挖掘棋盘古街文化,围绕“人生如棋,步步皆法”打造了“棋语法韵”主题公园,公园内水美景美、民风民俗、法语法韵相互辉映,令人驻足停留。县总体国家安全观暨反邪教主题公园依托城东湿地公园而建,建设了亲水平台、凉亭、水车、园路、广场及绿化等园林设施,成为城东生态新区水美文化特色。县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黎农闸南侧的黎农河畔,按照“地域特色与安全文化融一体”的理念进行设计规划,把安全理念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

【特点和效果】

一是群策群力,各部门普法责任进一步落实。各镇(街道)、普法成员单位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本系统、本部门实际情况和特色亮点,集中智慧、资金和力量,进一步落实落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具体普法内容与具体履职行为相结合,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法润人心,公众法治意识素养进一步提升。不同主题、类型的法治小品、墙报、长廊、展厅等在提高村(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法律素养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文化阵地上举办开展的各类法治宣讲、文艺汇演等活动也进一步宣传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提升了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因地制宜,阵地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围绕本地“尧文化”“荷文化”“水文化”,全县各镇(街道)、普法成员单位依托现有的公园、广场、景区、楼宇、商场等相继建设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城市规划、阵地打造、景观布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市民在休闲健身之余受到法治文化熏陶,有了观摩学习、亲子研学、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等必经的“打卡地”。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