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多措并举打造法治乡村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多措并举打造法治乡村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八五”普法以来,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优势,全力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通过打造更加精美的法治阵地、组建更加有力的法治队伍、推出更加新颖的法治宣传,以全方位全角度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6月,羊尖镇共有村(社区)9个,已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创建率超过50%,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法治氛围,努力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任务措施】

(一)因地制宜打造精美的法治阵地。加快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工程建设,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探索打造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将小镇特色、乡风民俗、美丽乡村、法治道德文化等充分展示出来。宛山村依托村委旁闲置地块建设法治微广场,摆放法治雕塑,附近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在法治微广场谈心说事、共话法治,充分营造其抬头见法、处处有法、人人学法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休闲放松与法治宣传的双重效果。廊下村利用安置房小区人多景美的优势,因势利导建设法治步道、法治庭院等特色建筑,在小区沿湖利用居民散步的步道摆放法治标语,在小区进门处放置法律法规展板,积极宣传宪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成为小区居民了解信息、掌握知识、学习法律的新平台。严家桥村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在稻田花海沿路摆置法治文化标语,结合稻香节等特色文化节开展涉农法治宣传,让本村村民及周边来游玩的旅客都感受到乡村特色法治文化的熏陶,真正普惠农民,助力乡村振兴。除此之外,各村(社区)还注重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在村委办公场所、村民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设置法律图书角作为法治文化的延伸阵地,为群众提供查阅法治书籍、阅览相关报刊的贴心法治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法治文化需求。

(二)精细挑选建好专业的的普法队伍。坚持多种途径选优配强法治宣传队伍,羊尖镇积极从驻村干部、退休干部、党员、退休教师中挑选“法律明白人”,重视“法律明白人”群体的人员结构,通过招录、选任、推荐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截至2023年6月,羊尖镇9个村(社区)每个网格都已配齐2名“法律明白人”,共计88名“法律明白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法律明白人”数量达到62人,占比达到70.45%。注重提高“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定期开展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政策法规宣传、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涉法涉诉信访、人民调解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法律明白人”每周汇总上报排查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在排查纠纷的过程中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缓解。2023年1月至6月,“法律明白人”共参与普法宣传活动23场,化解矛盾40余个,带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三)创新方式开展新颖的法治宣传。坚持以基层群众的法治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精准普惠的法治宣传,不断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提升普法宣传的效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聚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开设“法治第二课堂”,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常识;设立司法所开放日,邀请40余名羊尖实验小学的学生来到司法所,带领学生参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室、办公场所,让学生们了解了司法行政系统和工作职能,在实践体验中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法治观念,远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南村村在春夏时节的夜晚为村民们播放爱国主义红色电影,把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宛山村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邀请文艺演出团队以文艺小品、相声、锡剧等演出形式将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绘声绘色的表现出来,推出了许多涵盖法治元素的优质文艺作品,让群众在文艺汇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特点和效果】

一是乡村法治文化不断丰富。聚焦乡村群众生产生活至的学法用法需求,按照“八五”普法工作部署要求,打造更加精美的普法阵地,将法治元素和自然景观深度融合,通过开展普法讲座,播放法治电影、视频,切实提升了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方式持续完善。通过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规范化管理,推动阵地平台与效用发挥相统一、法律服务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依法治理与社会力量相互动,多措并举推进“援法议事”活动,乡村治理内容逐步充实,乡村治理手段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三是法治社会根基得到夯实。深入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在全镇9个村(社区)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方式,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月两次定时到村(社区)值班,积极参与村(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和重大经济、社会事务活动,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培训,主动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