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司法局聚力五大举措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青岛市市南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于2023年上半年聚力五大举措,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任务措施】
一是聚力政策服务供给,完善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涉及市场主体利益重点审查,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先后对涉企规范文件和行政决策事项进行公平性竞争审查20余次,有效杜绝排除、限制企业市场准入和竞争的行为。先后参与《市南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10余项涉企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的合法性审查,确保涉企政府决策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双招双引、惠企政策出台、企业奖补政策落地等政府文件、合同,开通绿色审查通道,实行事不过夜、快审速办,不断提升审查工作质效,切实发挥政策、决策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作用。
二是聚力执法监督协调,营造规范文明涉企执法环境。出台《2023年市南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执法监督重点攻坚任务,助力打造公平稳定的执法环境。开展“驻点式”监督,围绕推行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落实“不罚”“轻罚”清单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等重点内容,为执法单位提供全面法治体检。出台《关于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综合查一次”执法任务清单,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综合查一次”专项行动,惠及检查对象3600余家,全力破解执法“扰企”问题。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联系企业机制,面向全区重点商会、企业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将企业第一视角发现的执法问题直接转为执法监督线索,推动涉企执法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做好“清证明”文章,按照“六个一律”要求,全面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对照《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16个执法单位的153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共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事项75项,为企业和群众减少证明材料600余件,切实为企业减负、为发展增效。
三是聚力律师业高质量发展,赋能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出台《市南区关于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律师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攻坚作用,2023年3月,9家驻区律所,被邀请成为市南区“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大会的“座上宾”,分别荣获市南区“最铁合伙人”、“小金花”企业荣誉称号。发布《市南区律师行业赋能行动方案》和《市南区“专精特新”律所培育方案》,引导律师事务所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激活成长型、创新型行业特质,支持“专精特新”律所发展,开展法律顾问“智库升级”行动,不断提升市南区律师行业服务营商环境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举全区之力攻坚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实现法律资源与关联业态聚拢,打造集涉外法律服务、泛商事服务、涉外经贸海商和争议解决为一体的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助力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四是聚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升级,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获得感。构建覆盖区、街、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融合线上线下平台,建成了1个区中心、1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全平台”。组织“律师志愿服务进政务大厅”,提供惠企法律“面对面”咨询;开展“惠企法律服务进楼宇”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走上门”的“合规体检”;依托“互联网+”创新推出“惠企日历”“律师直播间”“云普法”等栏目,为企业分享融资、财税等法律资讯,扩大惠企法律服务“朋友圈”。充分发挥全省首家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效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途径。推动在重点行业、专业领域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提高涉企争议的专业化化解水平。目前市南区共指导备案金融消费、浙江商会、企业联合会等18家涉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以来,共调解涉企矛盾纠纷325件,调解成功286件。出台《市南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规定》,坚持“应收尽收”,降低受理门槛,引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听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五是聚力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建立“普法日历表”制度,利用3.5学雷锋纪念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点,面向重点人群,宣传重要法律、优化营商环境法规以及惠企政策,通过“全时段”普法,让法治化营商环境理念深入人心。建成覆盖全区50个社区、“有街有园”“可静可动”“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化法治文化阵地矩阵,2023年,阵地矩阵全面扩展升级,市南区禁毒预防教育展馆、“普法小剧场”、汕头路社区“法治网格”、太平角公园法治文化升级等纷纷立项动工,让辖区内企业、居民处处感受到法治已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全区现有社区法律顾问50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222名,青年律师普法志愿者60余名,一支包含普法文艺队伍、惠企律师队伍等分支队伍的“暖南普法团”正在逐渐成型。普法队伍深入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地解答法律咨询,宣传惠企政策,解决法律难题,成为市场主体最信任的法治“身边人”和“贴心人”。
【特点和效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依托高质量的法治环境。市南区司法局以全链条行动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释放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效能,强化了执法监督协调在规范文明涉企执法中的保障作用,推动了律师业优势在营商环境中发挥服务与发展潜能,构建了触至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了涉企普法矩阵下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实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