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东莞市洪梅镇开设公众号普法专栏宣传民法典

东莞市洪梅镇开设公众号普法专栏宣传民法典

分享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推动民法典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2021年11月,水乡洪梅微信公众号与洪梅司法分局合作开设了“法润洪梅”专栏,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与相关法律知识有机融合,打造生动新颖、通俗易懂的普法新模式。截止2022年9月,目前,“法润洪梅”专栏已经发布23期,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如针对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村(社区)居民等重点对象开展法治宣传,吸引了广泛关注,总阅读量超过5000人次,该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重点宣传内容】

法治宣传教育只有在宣传内容上更贴心,宣传方式上更用心,宣传人员更热心,法治宣传的实际效果才能更“走心”,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法润洪梅”专栏抓住普法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从群众关心的小事细节入手,紧扣平台特点运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普法工作更贴近群众。

一是聚焦式普法。以本地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和热点为内容明确普法关键点,聚焦租房、征地拆迁、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红包赠与、养老诈骗等领域开展法制法规宣传工作。紧跟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普法,如在“双十一”购物节前普及涉及定金、退换、涨价等问题的法律知识。针对因疫情而出现的租房纠纷、防控上报、诈骗等特殊问题进行说法,解答群众们的疑惑,回应群众们的法治需求。突出宣传《民法典》,同时针对性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与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不断提升普法覆盖面和群众知晓度、满意度。

二是“案例式”普法。通过加强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增加宣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易懂性。精心收集筛选典型案例,将法院审判资源转化为普法教育的资源优势,每个案例都来自于群众生活,紧密地与社情民意相结合,是法治宣传的生动教材,“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借案例中引人的情节和突出的矛盾点引出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案例和相关的法律条文,让人民群众学习到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用心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尤其阐明《民法典》的重要作用,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及精神实质,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三是“引导式”普法。在普法手段上,实现了“灌输式”普法向“引导式”普法的转变。“法润洪梅”专栏在多篇文章标题中提炼案例矛盾点,突出案例中吸引人的情节,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普法对象思考解决方法,激发其好奇心,增加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需求,吸引群众点入文章一探究竟。如第十三期《打扑克吵架“气死”人 要担责吗?》、第十九期《“一房许两儿”,两份有效遗嘱,到底谁来继承?》等文章,通过简介典型案例情节加提问的标题,精心设下悬念令普法对象主动参与,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由此介绍相关法律条文,根据法律法规分析案例情况,得出解决方法,回应标题,令“引导式”普法有始有终,有效提高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效率。

【活动特点和效果】

“法润洪梅”专栏拥有着突出的平台和宣传特点,其贴近群众的生动化普法方式,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有效提升广大公民法治素养,促使洪梅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平安洪梅、法治洪梅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利用新媒体,贴近生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传播性更强。以“平视”的传播态度、新颖的视觉呈现方式、生动有趣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使用案例与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用新颖的表达形式让专业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进一步激发大众对法律法规的兴趣,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是情景再现、营造话题。通过介绍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炼与时下热点相关的话题,带领群众进入情景变身为主持“正义”的法官,提升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兴趣和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互动式学法、精准式普法。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以案释法工作,能有效提高普法效果,让法律知识轻松走到群众眼前,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令法治宣传更生动形象。

三是营造氛围,深入人心。“法润洪梅”专栏自上线以来,累计推出23期普法文章,以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和热点为内容,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手段,每月不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提高法治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有效引导群众崇尚法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