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动+静普法”法治宣传工作案例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毛主席曾经形象地比喻,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强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少年不容推卸的神圣职责使命。青少年是家庭的幸福寄托,是父母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走向。培养青少年的法律素养,重视和关心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就是关爱明天,关注未来。如何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法治精神”真正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不仅是国家的大事,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尊法、守法、知法、懂法、用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青少年法治精神的形成,更关系依法治国的培基。
2021年,泸州市江阳区秉承法润幼苗,匡扶栋梁的原则,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根据青少年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喜好探索实践的特点,采取参观式法治文化陶冶+体验式法治文化活动的“动+静普法”教育模式,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领航健康人生。
【重点宣传内容】
(一)强化法治文化陶冶,建构江阳法治文化圈
法治文化阵地对于陶冶法治文化情操,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江阳区司法局通过整合全区法治文化阵地资源,合理布局,指导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构建了以城西奢香夫人广场、城南泸州市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为中心,各镇街法治文化阵地为补充的法治文化圈,呈现出大江南北,法治文化阵地遍地花开的繁荣景象,成为江阳独特的风景线。
各文化阵地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法治理念,遥相呼应:黄舣镇永兴村开创了三级联动普法网和“1+9”法律服务新系;马道子村探索形成“四共”治理新模式;石寨镇以法治文化为引领,建成凤龙新村法治文化苑,传唱“文明的石寨讲法治,法治的石寨更闻名”;通滩镇建设了“全民守法 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 科学立法”为主题法治广场,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感受法治文化,潜移默化提升法治素养。
(二)深挖法治文化阵地功能,构建“动+静普法”特色链
泸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江阳区安全体验中心、泸州河非遗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是江阳法治教育的主战场。为深挖法治文化阵地价值,拓展法治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主动学法用法遵法守法作用,江阳区司法局积极向上借力,秉承“市区同城”理念,争取上级支持;对外发力,和泸州星期八小镇合作,利用星期八小镇职业体验特点,成立泸州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基地;向下用力,组织各学校青少年学生定期免费参观泸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江阳区安全体验中心、泸州河非遗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静态法治教育基地,体验泸州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基地,形成参观式法治文化陶冶+体验式法治文化活动的“动+静普法”链。自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5万余人次学生参观体验,接待外来单位95个,34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江阳区青少年法治素养。
(三)开展法治夏令营活动,领跑法治成长航道
针对当前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江阳区“动+静普法”模式,泸州市江阳区司法局针对当前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成长需求进行量身专题策划,打造泸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向日葵”品牌,开展“学法我成长,普法我先行”为主题的法治夏令营和法治手抄报、征文等系列法治体验活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通过观摩法院庭审、观看法治微电影、接受禁毒教育、体验安全知识游戏、参观军营、重走红军长征路……了解法律,敬畏法律,从而知法、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了解部队、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互敬互助,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四)开展“萤火虫”普法,用微光照亮城市未来
经过调查分析2006年至2011年间江阳区法院审理的291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593名涉案未成年人中,95%的未成年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10%是法盲。为此,江阳区法院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旨在从青少年思想教育与预防犯罪入手,从全院范围内选拔业务能力强、形象气质好的青年女干警,到各中小学校开展宣讲。2011年5月6日,江阳区法院到泸州七中举行了第一场“法官姐姐进校园”活动。随后,不断总结前期普法活动经验,将主讲人由“法官姐姐”扩大为“法官姐姐哥哥”。队员主要由4名法官组成,紧紧围绕“学法、懂法、用法”的法治主题,确立了《珍爱自己,远离犯罪》《无价的生命健康权》《关于网吧和网络》《且行且珍惜》四方面内容。直至2015年,普法宣讲团迎来转折性的变化,正式更名为“萤火虫普法团队”,设计专门的Logo,配置官方二维码,用小案例加漫画、法官寄语等方式设计宣传展板和“萤火虫”普法宣传书记,在宣讲中用上了道具,做起了游戏,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有色有味有趣。
(五)实现部门联席资源共享,打造中小学法治微课助力成长
为引导青少年扣好成长的第一粒纽扣,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自2020年7月起,江阳区开始探索加强区关工委、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区教体局、区教研培训中心等多部门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打造江阳区青少年“成长纽扣”法治微课,法治微课以问题为导向,以青少年为普法对象,首期设计了爱护国旗、防范校园霸凌等六节法治微课。2021年5月26日,泸州市梓橦路学校的老师以《爱护国旗从我做起》法治微课为基础进行了课程展示,拉开了江阳区线上、线下法治微课帷幕。
【活动特点和效果】
“动+静普法”教育模式已成为江阳区普法新常态,着力领航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自开展“动+静普法”工作以来,已有300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免费夏令营活动,惠及泸州市四县三区少年儿童,培养了200余名普法先进儿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1000余家庭成为守法先进家庭。累计组织5万余人次学生参观体验法治教育基地,接待外来单位95个,34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江阳区青少年法治素养。
江阳区人民法院的萤火虫普法志愿者以真心、真情和无私的付出,使孩子们懂得了关爱,懂得了敬畏法律,自成立以来共开展萤火虫活动近200场次,惠及30余万人。2015年,江阳区法院“萤火虫”普法团队被团市委评为“醉美清楚团队”,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批》杂志社、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办公室的高度评价。
江阳区青少年“成长纽扣”作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团队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次全新尝试,每节10分钟的网络普法微课课程,深度整合社会资源,采用“网络推送+走进校园”“媒体报道+编辑成册”等多种方式,实现青少年法治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青少年法治宣传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在为法治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从社会的角度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全社会乃至个人都有义务向他们宣讲法律,让他们懂得法律,遵守法律。只有广泛探索培养他们学法、守法、用法、懂法、护法的好渠道,把握规律,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普法事业才能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