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司法局举办“法治中国 普法先行”暨送法下乡文艺汇演活动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活动,以建设“法治突泉”、“平安突泉”、“和谐突泉”为统领,以打造“服务司法”、“公信司法”、“廉洁司法”为目标,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法治舆论环境,为加快实现“幸福突泉”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2017年9月8日—10月13日,兴安盟突泉县司法局在全县9个乡镇及社区举办了11场普法宣传专场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主题是“法治中国 普法先行”。这次由司法局主办的送法下乡活动,演出的节目是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与文化艺术高度融合,目的是传播法治文化、普及法律常识、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重点宣传内容】
1、送法下乡文艺汇演的方式与意义
文艺汇演紧紧围绕“法治中国 普法先行”主题,以舞蹈、音乐快板、配乐诗朗诵、小戏曲演唱等形式向群众们送上一道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大餐,同时也艺术地演绎了守法的重要性。观看演出的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群众、学生、社区干部等,受众范围广泛。现场设立宣传台共发放传单2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用法治之光点亮人心,普法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突泉县司法局举办的法治文艺汇演活动的生动实践再次说明,法律要走进群众的心中,必须要以群众喜欢的方式去宣传教育,这样群众学法才真正入心入脑,法律法规也才会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因此,要注意挖掘利用民间群众文艺资源,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创造出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艺术形式来传播法律的正能量,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的学法、用法、懂法知识。
2、宣传宪法的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把依法治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必须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利用演出期间设立宣传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单,将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宪法的社会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有那些等列入其中。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近2000份,扩大宪法在百姓中的知晓率,并通过普法快板《普法春雨润百姓》这种朗朗上口的艺术形式将基本法律知识传播给群众。
3、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是什么?
人民调解的主要群体在乡镇司法所,本次普法文艺演出到各乡镇是以各乡镇司法所为依托,进行场地布置和聚集观众,并由司法所的调解员在现场向群众普及调解的受理范围是什么:调解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下列纠纷人民调解不予受理:(1)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包括:①已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③具体行政行为引发的,例如工商管理引发的纠纷、税务纠纷等;(2)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3)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4、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的区别?
通过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对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给群众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关于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相互间的权利不一样。前者双方间关系按合法夫妻对待,比如一方去世时,另一方享有继承权,而后者则没有继承权。第二,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前者既可调解,也可判决,既可调解(判决)和好(不准离婚),也可调解(判决)离婚;而对待后者,法院一律判决解除同居关系。第三,关于财产关系,前者适用婚姻法有关规定,即有约定的按约定,未约定的婚前财产各自所有,婚后财产共同所有。要指出的是,在孩子的权利和抚养问题上,两者是没什么区别的,即婚生子与非婚生子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确保农村牧区普法全覆盖。把农村牧区普通群众作为普法重点对象,利用文艺汇演活动等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农牧区学法用法,加强扩大农村牧区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针对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根据农牧民实际,确定宣传的重点内容。
二是创新形式载体,为农村牧区普法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利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法治漫画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在散步休闲时,能够了解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知识。
三是创作普法短剧等法治文艺作品。以农村牧区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编制普法快板《普法春雨润百姓》、诗朗诵《法在我心中》、二人转《普法宣传到咱家》,小戏曲表演唱《巧儿奇遇》、音乐快板《喜看今日新突泉》等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在全县九个乡镇进行巡回演出。
突泉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同时,突泉微讯、各乡镇政府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了同步宣传。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各乡镇在政府网站对法治宣传节目进行专题报道。针对农牧民需要,宣传不同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宽农村牧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渠道。